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易费用”概念是由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Coase)提出的。而在“交易费用”理论的创立方面,科斯也做出了首要建树。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标志着“交易费用”范畴的创立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初步形成。科斯的论文《社会成...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过程综观邓小平理论发展的思想轨迹,我们发现,邓小平理论到了中晚期又有新的发展。如果说早期,邓小平同志主要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理为指导去拨乱反正,提出种种改革思路,那么,至了中晚期,邓小平同志则进一步发展到以“实践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的认识论原理为指导去创立他的理论。虽然邓小平同志没有直接提出“实践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这一观点,但实际上他正是以这一认识论为指导去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邓小平理论创立、发展轨迹与时代的发展轨迹是一致…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核心由“革命”到“建设”的转换,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使中国共产党人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走出了长期徘徊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曹昱  贺武征 《唯实》2008,(1):20-23
“民主模型”通过改变公众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力图实现公众与政府、科学家之间的平等交流。公众主体性的确立是这一理论目标得以确立的前提。“民主模型”具有理论深刻性、实用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党思想建设上的一次历史性大飞跃,也是对实事求是理论的恢复和发展。一、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该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并对“实事来是思想路线”的内涵作出了深刻而全面的阐目邓小平说:“王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勇气和创新魄力是其他任何政党所不能比拟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路线应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这一基本思想路线的创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勇气和创新魄力的根本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莫让错误认识影响学习热情阎长贵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过程中,曾受到“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干扰。现在,这一理论已经写在党的旗帜上,但在学习这一理论时也会遇到各种干扰,这是应该充分估计到的。只有继续排除各种错误认识的干扰,才能使学习...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70年代末倡导解放思想,到21世纪初倡导理论创新,反映了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上的巨大进步。如果说“解放思想”侧重在打破框框,开拓视野和思路,那么,“理论创新”的侧重点则在于在理论研究、特别是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立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要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理论甚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报告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是一篇理论创新的重要文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创立了科学的理论,而且塑造了这一理论不断创新的品格。他们认为,真理的把握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完成的,真理的成果永远也不会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在永恒的动态中实现的具体、历史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伊始,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声明“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说过,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历史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代表人物,进行独特的理论创造,以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称之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1.
黄宏  季明 《求是》2003,(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自觉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结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理论,是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一种新的思想和理论,都只能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定时代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9世纪30—40年代,…  相似文献   

12.
一、创立“殿试”。武则天创立“殿试”,用意有三:一是武则天由多年来的经验,深切地感受到过去采用的“科举”考试制度,没有办法真正测量出一个人的才能;二是借“殿试”的机会寻求贤良之士,以便在旧有官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官场上的新陈代谢;三是亲自担任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三十周年,深入研究探讨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2014年9月20日至21日,“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高端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与会代表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这一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现将论坛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宣部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在首先实事求是地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的基础上 ,又接着写到 :“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上述提法向我们昭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理论成果 ,这是必须首先肯定的历史结论 ;与此同时还要看到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 ,在全党集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作出了个人的理论贡献。结合江泽民同志著作 ,我们可以看出 ,在我们全党集体创立“…  相似文献   

15.
在时代的激流中.卓越的地质科学家李同光经历了中国这块古老土地L发生的几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作为科学家,他在占生物燃科的分类、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奠基和地质力学的创立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作为一名真理的探求者,他从早年痛苦的折磨中,抛弃了“科学救国”的幻想,经过自己的艰辛探索,逐渐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最终响应祖国和人民的召唤,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并以其花甲后的年华和半生的科学知识融合到亿万人民的劳动之中.为祖国的资源开发增添了光彩。地走过的…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 :“要全面创新马克思主义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命题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时就说到 :“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的一些原理和结论要随着时代、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列宁在创立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时也指出“靠经验和公式争论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理论之树是灰色的 ,实践之树是常青的”。毛泽东在创立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也多次强调 ,“搞马列 ,干革命不能靠本本 ,不能搞教…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选择,而桂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困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难题,广西恭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创立了“恭城模式”的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桂北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解决科研伦理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战后科学家和司托克斯对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之间关系的解读都是基于科学家思维,只站在其中一种科学的立场上去理解两种科学的关系,导致最终难以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布什首先是工程师,然后才是科学家。因此,基于“技术辩证法”的视角,以“自转-公转”的模式重新理解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的关系,有利于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9.
一、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及其理解上的困惑与一般人所理解的理论具有系统性不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它表现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论断c这一基本特点,在其创立的过程中也表现了出来。在南巡谈话之前,邓小平曾多次提出“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经济特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思想。南巡谈话时,他的一些非常主要的思想也表现为一系列的论断。诸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的问题;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警…  相似文献   

20.
自立门户创立墨家学说的思想巨子——墨子。是中国二千多年前第一位站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如此“不可或缺”,不仅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同展开了在思想上的砥砺和交锋并由此开创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因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上等有精深造诣的“科学家”。最为重要的是,墨子思想的精髓——“兼爱”与“非攻”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而言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深刻沉思的。因此,笔者将从“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等方面阐述发现墨予和倡导墨子精神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