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两岸婚姻的问题引起人们注意。两岸婚姻究竟是苦?是甜?恐怕一言难尽。其实,应当说,两岸婚姻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产物,是两岸人民交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两岸婚姻是中国人自己的婚姻,两岸人民同文同种同习俗,两岸通婚加  相似文献   

2.
台情扫描     
<正>民进党大肆操弄"反中保台",限缩、破坏两岸交流一方面,拼命挑起两岸对抗,肆意制造两岸敌意。近1个月,民进党利用"立法院"临时会期,于6月19日、7月3日分别主导通过"国安法"部分条文修正案、"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部分条文修正案。"国安法"修正案将网际空间纳入"国安"范围,针对"为大陆地区发展组织者",从现行5年以下有期徒刑、100万元新台币(下同)以下罚金,提高到7年以上有期徒刑、1亿元以下罚金。"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则规定,"政务副  相似文献   

3.
涉台婚姻,是两岸人员往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沟通两岸民众联系的一条新纽带.两岸居民正常、合法的通婚,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它对于进一步消除两岸间的隔阂,促进两岸人民之间的了解和融合,推动两岸的经济、文化合作,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2)
<正>2014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摆脱贫困》两本书在台举行销售首发式。这标志着大陆图书在台湾的春天已经到来。曾几何时,两岸被人为地隔绝,但两岸人民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不会改变。正因为如此,两岸图书交流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于1987年底就已经或明或暗地开始了,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陆每年入台图书超过100万册,虽然民进党执政后人为地一  相似文献   

5.
洪鸿  程朔图 《台声》2013,(1):43-44
自1987年两岸民间交流恢复以来,已有33万多对两岸同胞喜结连理,每年还在以1万多对的速度增长。两岸婚姻被誉为是继两岸“三通”之后的“第四通”  相似文献   

6.
陈萍 《台声》2013,(4):61-61
2月18日,马英九在回答台商咨询时强调,通盘检时“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不合时宜、带有歧视性的条文,是今年台当局两岸政策的3个重点之一。作为血缘人身份移居台湾的大陆配偶正迫切地期盼,台当局能尽快地检讨对大陆配偶的偏见与歧视,走出两岸意识形态迷思,还原婚姻的本质,创建两岸婚姻所应具备的沟通条件、亲密条件、家庭支持条件、社会适应条件,以及他们子女健康与幸福成长的积极环境。  相似文献   

7.
纪欣 《台声》2013,(2):32-32
马英九在2013年元旦祝词中,呼吁大陆新领导人习近平在巩固“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全面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马英九也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中华儿女,两岸都应该将确保台海永久和平当成首要之务。两岸交流越制度化,两岸人民对彼此的认识越深入,两岸的和平也就越巩固。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台声》2019,(2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同胞常来往,越走越近;两岸一家亲,越走越亲。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1979年至今,两岸关系已经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岁月。自1987年两岸民间交往恢复以来,两岸民众之间的通婚逐渐成为常态,两岸婚姻成为民族命运起伏的缩影和关系演变的见证,成为推动两岸交流与交往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两岸婚姻被誉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是两岸之间最为天然、亲密的纽带。目前,两岸婚姻家庭数量接近40万对,两岸配偶喜结良缘,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情缘,在相知相爱中,彼此走进心底,牵手未来。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10,(8):8-8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转折,出现和解,和平发展到今天,这是60年来未有之大成就。这不仅仅是两岸的和解,而且从深远看,两岸的和平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安全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福祉。现在两岸签订了ECFA,两岸经济有了更紧密的关系,两岸的和解或者和平也有了更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中国时报》5月24日发表前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执行长尹启铭的评论说,蔡英文"5·20"就职演说时宣示新当局"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立即有报纸雀跃地以之作为头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并且说蔡英文"两岸论述全新的亮点就是提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我们想问:蔡英文的话可以相信吗?  相似文献   

11.
杨毅周 《台声》2006,(12):10-14
2006年的两岸关系仍然在复杂的矛盾中渐进着。一方面,这一年来的两岸关系在和平稳定中继续向前。2006年两岸人民的交流在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上,以不同的形式全面展开,十分活跃。据台湾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累计今年1至8月,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约564.2亿美元,繁,今年上半年,两岸人员往来再创历史新高,台胞来大陆有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大陆居民赴台湾超过了9.2万人次,增长了17.38%。2006年两岸直航也有新的进展。春节期间,两岸顺利实现了台胞春节包机,并在班次、航点、搭乘人员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6月中旬,两岸民间航运组织达成…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之所在。二十多年来,在市场力量推动下,经过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两岸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成为联结两岸民众新的重要纽带与载体,而且增进了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成为两岸关系中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24)
<正>摘编自11月28日台湾《旺报》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圆满落幕,距离1987年两岸新闻人员首度交流至今,已过去30年。30年来,两岸超过了一甲子的分隔,各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两岸社会乃至新生代彼此价值观差异。然而,在两岸媒体人不懈的努力下,不仅两岸相互了解日进千里、两岸人民的情感也正快速升温,尤其当全球都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20,(12)
正在当前两岸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民间交流,促进两岸人民心灵契合?两会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代表和台联界全国政协委员形成共识:越是台湾当局打压两岸交流合作,越要重视两岸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探索和拓展台湾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形式,促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国族认同趋合。  相似文献   

15.
不管台湾局势如何变化,实行“三通”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两岸人民,特别是2300万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对于两岸“三通”,一方面祖国大陆积极推动,台湾主流民意高度赞成;但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屡屡作出有关表示,又屡屡自己推翻自己所讲的话。那么,究竟如何才能“通”,确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三通”能不能“通”,关键是要有“三通”的诚意。说到诚意,祖国大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态度积极。祖国大陆24年来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创造出今天两岸交流和经贸的喜人局面;在两岸经贸交流中主动让利,以保证台胞利益切实到位…  相似文献   

16.
吴晶晶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副团长2004年7月,本刊以《厦门"梅花"始绽放》为题,报道了她获得第二十一届戏剧梅花奖和通过高甲戏的演出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的事迹。这几年,她个人在演艺和推广高甲戏方面取得了什么成绩?高甲戏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传承和发扬过程中,她如何与剧团一道,充分发挥剧种的特殊作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凝聚两岸人民的共同情感?  相似文献   

17.
促进直接三通,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文慧1979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直接“三通”的主张,至今已17年了。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岸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8.
<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大陆不幸分离以来,两岸同胞之间来往断绝、音讯不通,两岸同胞备受痛苦煎熬。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逐步调整对台方针政策,呼吁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倡导两岸人民加强交流往来。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当局于1987年被迫开放老兵回乡探亲,"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岸同胞交流交往谱写了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19.
两岸“三通”一直是发展两岸关系的焦点问题。祖国大陆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两岸直接“三通”的主张,20多年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取得了局部突破,但由于台湾当局给两岸通航设置了重重障碍,致使两岸直接“三通”至今无法完全实现。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不仅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而且对福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竹松 《两岸关系》2003,(11):11-12
两岸交流迄今已长达16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也随之走过了一段辉煌历程。虽然两岸关系跌宕起伏,但两岸人民往来不断,文化交流不断,经贸合作不断,而且都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