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与辩护律师并不是单纯的控辩关系,由于内部职能司法性、控诉性、监督性的多元配置,又由于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与监督职责,决定了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保障律师权利责无旁贷,并且应积极主动.在现实中检察机关保障律师权利,应坚持实体对抗与程序合作、司法性权力与控诉性权力、整体职能与具体职能、自律与他律、法定与现实等五个统一.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转型,使得青少年流行文化表现出了特有的五大时代特征:日常生活性、技术复制性、非理性、媚洋性和浮动性。  相似文献   

3.
特殊侦查手段,是相对于常规侦查手段而言,一般具有隐秘性、技术性、强制性、易侵权性和特定性等特征。由于其在侦查犯罪方面的有效性,世界各国大都针对特定犯罪,其中包括腐败犯罪规定有特殊侦查手段。《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特别针对腐败犯罪规定了特殊侦查手段。由于特殊侦查手段的易侵权性,各国也都对特殊侦查手段的审批、适用进行了限制。  相似文献   

4.
侦查思维有别于其他的思维,其基本特性可以概括为回溯性、或然性、谋略性、集散性、关联性,侦查思维是侦查逻辑思维和非逻辑侦查思维的对立统一。由于侦查思维在侦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侦查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侦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仲景六经辨证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给后世医家提供了学习中医的广阔思维天地.癌性发热是临床常见棘手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良效和优势.由于患者体质、病邪、病位、病性、病势、病机等不同,癌性发热经常表现为典型六经症状,根据六经辨证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癌性发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过程性评价强调在学习中实现评价,在评价中促进学习,实现评价与学习的融合。过程性评价主张收集可靠全面的信息进行评价,然而,由于评价者主观因素、视野、时间、信息量、情境等局限性,会导致过程性评价的信度改变。文章深入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警察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和制度伦理建设是警察道德建设的两条基本途径。但由于两者都存在着非完善性或缺陷性 ,因而在加强和改善道德教育、完善制度伦理建设的同时 ,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邪教型犯罪概念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型犯罪是指行为人由于信仰扭曲,并且在追求和维护这种偏激性、敌视性、破坏性迷信邪说心理状态支配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邪教型犯罪具有独特的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机制,同时具有不同于普通犯罪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是由于信托与担保物权具有共同的一些属性(如信托受益权和担保物权都具有绝对性、优先性和追及性),信托可以运用于担保;债权人为信托受益人是信托用于担保的一般样式,而在特殊情况下债务人作为信托受益人(如菲律宾的信托收据、让与担保等)。  相似文献   

10.
治安灾害事故是行为人由于故意或过失行为,违反治安行政管理法规或其他有关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其特征是主观过错性、行为违法性、后果严重性、危害社会性。事故处置的具体对策有:维护现场秩序;抢救伤员、物资;注意现场动态;开展事故调查;追究责任;做好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电子信息及其物质载体分属于不同的物证,具有各自独立的证据地位;"电子物证"及"电子物证检验"一词也是不太科学的称谓,其内涵需要严格界定;电子证据的检验与鉴定有其独特的方法与对象,电子证据检验应独立于传统物证检验领域之外而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电子证据的特点及其对取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证明机制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并非是一种全新的证据,而是传统证据的演变形式.记录方式的特殊性是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最本质的区别,其他特性都受这一本性特点的影响.电子证据的收集具有一定技术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取证主体、取证内容、取证方法和取证程序等方面.所收集的电子证据要注意保持其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相似文献   

13.
论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特殊介质上用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信息。它不同于传统的任何一种证据形式 ,具有高度精确性、复合性、脆弱性的特征。从学理和比较法的角度出发 ,在对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我国应将电子证据列为证据法中的独立的证据形式。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没有传统证据所拥有的永恒性,电子犯罪的调查和起诉,调查人员必须根据在某种交易已经完成后的记录来立案。一旦探测到受到入侵,你有两种选择方案来对付—将系统和网络断开,开始取证,或者仍旧让系统联网,尝试监控入侵者。利用正确的工具,具备所有器件如何工作的知识,就是收集所需证据需要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论电子数据作为证据使用的法律障碍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形式应运而生,而在发生纠纷时,电子数据能否作为证据,如果成为证据又应当如何确定其证据力、证明力,如何进行质证、认证,适用怎样的审查判断规则,都成为证据学当中研究的新问题。而现行的法律规定不能适应当前司法实践的要求,法律规范明显滞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而又必须加以正视的现实问题。电子数据在现行法律体系下作为证据使用,还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各国对解决这一问题都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我国也从实体和程序上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对此,文章从法理基础、证据归类、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认定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进行最终的审查判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探针对一起死亡事件的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并得到准确的物证鉴定结论,为准确确定死亡发生的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电脑和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冲击着社会生活各个层面 ,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 ,与电脑和网络相关的各类纠纷日渐增多 ,电子证据悄然走进司法领域 ,涉及刑事、民事、行政、经济等多种类型的案件。电子数据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就应具有证据资格。现代法治国家纷纷承认电子数据的证据效力。电子数据只要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证据本质特征就能成为合法证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运用,以电子数据为主要形式的电子证据作为新型的诉讼证据,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电子证据与其他物证一样,具有客体特征的特定性、稳定性及反映性。对电子证据开展同一认定研究,对于认定网络黑客、高智商罪犯、木马发布者、电子图文制作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子证据现象反映了证据的可信度问题即所有证据形式都会被修改,所有的证据形式都面临着可信度危机。证据的可信度除了与证据的取得过程有关,还与证据提供者的可信度有关。在证据取得过程合法的情况下,证据的可信度将直接取决于证据提供者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信息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中介,同样也是有关人员认识和利用证据的重要中介。在对证据的审查和判读时,首先就是要认识清楚证据的一些法律属性,而这一认识就要凭借对证据附属信息的解读,这是进一步进行证据事实和案件事实推理的前提,进而也就影响着整个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对证据进行审查的认识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就是证据的附属信息,它为证据的附属记录所承载。在收集和使用证据时,要对证据的附属信息予以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