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目标含糊、内容乏味、方式单一、保障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它的实际效果.摆脱这一困境可以尝试围绕目标人文化、内容特色化、方式创新化、保障责任化等"四化"展开.麦金太尔的德性实践观对于"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的诠释、内容选择和方式创新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飞强 《学理论》2009,(11):211-2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在课堂中体现人文关怀则是取得“基础”课教学良好实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对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基础”课教师需具备的素质作了简要分析论述。并着重阐述了实现入文关怀的几点思考:要尊重“人”,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精神,还需依靠课堂内外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陈彦彦  陈敏  刘惠 《学理论》2009,(8):132-134
本文以“多课型”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其特点及构成,并结合实践释析此种教学模式的评估机制。本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行的原则,探索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勐 《学理论》2015,(5):188-189
实践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为教学内容的教育方法,与理论教学法相辅相成。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不能只抓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教学的运用。实践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马千里 《学理论》2009,(32):249-250
案例对比教学作为案例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案例对比教学应遵循可比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思想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等原则,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平 《学理论》2012,(15):250-25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新的时代会遇到新的问题。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现状的分析,针对教育部05方案实施以来,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利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扩展教学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6)
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称"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论述"基础"课实践教学应将感受型实践教学、体验型实践教学和践行型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同时要有制度与经费的保障,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考评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杨溢 《学理论》2013,(17):169-170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稳定、遏制违法犯罪、提升社会全民的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而未成年人处在人生道路的成长阶段,个体能力、生活经验、判断是非的能力都是十分的有限,更谈不上具备助人脱险和与犯罪分子作正面斗争的能力。法律规范要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必须切实的维护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这就要求全社会行动起来,坚持科学、理性的态度,不要过度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要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合理的"见义而为",在法律与道德中体现出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也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是指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对象相联系的,以促进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表现为与教育对象身心特点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机统一的方法和原则。与时俱进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针对性的突出特点。要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应着重在深入了解学生和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王畅  费路 《学理论》2013,(32):302-3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法制观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法制观念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枯燥无味,教师一言堂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应注重实践性教学,即分设专题与教学对象紧密结合、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喻兰 《学理论》2012,(15):240-241
案例教学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效性进一步提高,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了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假、大、空"的局面,集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重效果。案例教学虽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它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此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芮 《学理论》2009,(28):207-208
传统的"基础"课考核方式主要偏重理论考核,教师评定成绩,闭卷考试,一次性定格成绩等。在实践中,它存在着诸多弊端,要改变现状必须对"基础"课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现理论考核和行为考核相统一;成绩评定由教师评定、学生评定、社会评定相统一,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统一的现代化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课程,基础课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成败。实践教学是增强基础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对基础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础课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2)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参与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源于老师对参与式教学缺乏完整的认知。而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设计参与式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保持开放,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道德法律化理论是见义勇为立法的理论基础。重新审视道德法律化论争,科学把握道德法律化内涵,可以对见义勇为立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见义勇为既需要用道德来调整,也需要用法律来规范;法律规范的重点是对见义勇为行为人的救济措施和保障机制;对见危不救行为目前不宜"犯罪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而且彰显着极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面对他人危难却表现各异:或积极,或冷漠,或顾虑。这背后既有制度的原因,也有个人和社会的原因。见义勇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虽然无法强制人人践行,但是国家却有责任为真正的践行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完善见义勇为的认定机制和奖励办法,完善证人制度及对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补救机制,并明确栽赃陷害者的法律责任,即从道德教育和法律完善两方面构建见义勇为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4)
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应该做到:坚持把教材与教法学法及教学对象(即学生)相结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拓宽教学空间,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交融;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完善考评机制,实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篇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辅导员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积累了与课程相关内容联系紧密的丰富经验,从事该门课程教学工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辅导员能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重要力量之一,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宗旭 《学理论》2011,(5):211-213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开展了对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研究,首先就教学方法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开展了《基础》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调整教材讲授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