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范围内农村金融体系成功的共性在于:从整体上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通过政府补贴、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业贷款和农业生产社会化等渠道,发挥政府的监管和参与职能,同时保持着金融机构间的严格分工.借鉴相关国家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经验,我国的农村金融创新应该从重构分工明确的金融体系和产权清晰的金融机构、重视小额信贷和非正式金融组织的发育、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品种等方面重点解决.  相似文献   

2.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法律障碍及克服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对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缓解农户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但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还面临立法层次低、身份定位脱离现实实践、政策优惠落实难、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提高立法层级、明确身份定位、落实优惠政策、完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扶持政策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扶持政策能否激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内生积极性,将起到关键作用。为此,政府必须制定符合本地实情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一是完善财税优惠政策,探索农村金融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探索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三是实行差别化的监管政策,探索农村金融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很多问题:如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市场不成熟,农村资金严重外流等。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必须坚持以农为本,建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农村金融配套机制,整合农村金融资源,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来的乡村巨变引发了农村信贷市场的系统风险。这使得,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金融合作上由于乡村社会权威结构的解体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而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已经存在于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贷机构又面临着不断加剧的系统风险,这样,金融机构就不得不采取市场化利率、小额信贷、小组联保、分期付款、中心主任等或类似形式的制度创新来规避这一系统风险。濮阳模式是这一制度创新的典型,其以独特的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和组织框构,化解了农村金融市场上日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在权威结构日益解体的乡村社会中对小农进行组织化,以使助贷社能够借助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的权威力量来保障信贷合约的强制执行。应该看到,乡村巨变引发的系统风险要求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强化监管,并且要求政府介入以解决小农金融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因此,本文系统论述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三农"需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建立和完善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财政、税收、货币等政策体系,加快形成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同样是“三农”经济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如何构建农业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以农村金融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Im perfectM arketParadigm)为基础,通过分析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设想,探索农业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农村金融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在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农业信贷补贴论到农村金融市场论,再到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的演进。农业信贷补贴论强调外部政策性资金对农村的注入,…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市场不成熟,金融服务不发达,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应坚持以农为本,建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增强农村金融服务,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金融风险也逐步产生和暴露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成为进一步稳定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挥人民银行监管作用、发展农村信用社、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金融立法等八个方面阐述了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风险也逐步产生和暴露,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成为进一步稳定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挥人民银行监管作用、发展农村信用社、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金融立法等八个方面阐述了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的外部性使市场无力提供农村公共产品而出现市场失灵 ,政府的内部性使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低效率和高成本而出现政府失败。农村公共产品如何有效供给 ?有没有除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种力量能够对农村公共产品有效整合与供给 ?类似于农民协会这样的农村民间组织能担当诸种重任吗 ?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开拓农村市场以拉动内需,但是,农村市场仍未得到充分开发,农民的消费热情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分析制约中国农村市场的瓶颈,建议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农村建房给与适当的补贴、建立全国联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入手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以制度系统演化理论为基础,系统性地考察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利率市场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改革内容及其特征各有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对利率市场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进一步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既需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般性条件,还需要结合农村金融市场特征,积极创造相关内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城乡收入差距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除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发展更具开放性、流动性的劳动力市场外,还应加快实施农业优质化和优势化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合作社作为弱者的组织,起源于个体劳动者经济联合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我国广大的欠发达地区农村来说,合作社是小农家庭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产业组织的主体;是农村参与式发展模式的组织载体;是农村治理结构改革的组织基础;是提高农民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途径。合作社立法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合作社立法,明确界定农业合作社的内涵与外延,确立农业合作社的法人资格和法律地位,规范合作制度,才能促进农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需要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效率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否正确,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稳定发展。我国的土地流转市场已初具规模并逐渐发展起来。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土地流转的效率受到政策法规、产权制度、交易成本以及非农业收入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基于身份的农民市民化和基于流动的农民工市民化基础上产生的新现象,凸显了居民主体自觉自愿转变身份的过程。在催生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过程中,更要突出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重塑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角色。浙江与陕西的案例表明,要推动农村居民市民化,必须构建起以农村居民为主体的政府赋权、市场赋利与社会赋能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主体意识,激活蕴藏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动能,从而逐步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品质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产权股份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依然困难重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各种土地权益矛盾的突出,农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引发了"三农"问题.土地产权国有化改革、土地产权私有化改革和土地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设想难以真正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实质,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企业化和国际化道路上,农业经营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倾向将越来越强,势必要求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使农村土地的流转更具有规模.这就要求农村产权制度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农村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加,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政府与市场的失败,呼吁第三部门应当介入农村养老保障事务并提供更多元、有效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文章通过对当前第三部门介入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经济发展、制度供给、自身管理、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第三部门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事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完善第三部门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事务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新形势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的弱势地位,解决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难题。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合作社的积极作用,减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扶持并规范合作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