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活动目的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今年4月15日至22日,是第16届中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搞好肿瘤的防治工作,表彰肿瘤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在战胜癌症后,用自己微薄之力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自强不息精神,激励更多肿瘤患者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经多家社会团体和媒体研究决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2.
民情     
中国每六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 全国每六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斤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3.
于雷 《党课》2006,(9):67-69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在医疗技术大幅度发展的今天,很多曾经被视为绝症的疾病都已被人类征服,但癌症仍然是医学界一座难以攻破的堡垒,人们往往谈癌色变。研究发现,现代人患癌症的比率正在逐年升高。甚至有科学家推算,到2020年以后,癌症会像感冒一样普遍。  相似文献   

4.
一个险些被误杀的人赵世富1981年初秋时节,蓉城。一位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的老人走进了华西医科大学的校门。只见他身着浅蓝中山装。穿一双黄色胶鞋。戴一顶褪色军帽,手上还提了一个布包。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一位老婆婆经过他的身旁,他立时迎上去、"婆婆...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8)
正田余庆,湖南湘阴人,1924年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1950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田余庆治学严谨精密,视野开阔,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尤其在秦汉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研究方面,见解独到,造诣深厚。而让人们最为钦佩的,却是他淡泊超然的学术追求和人生境界。"他是个在学问上严格要求的人"网上,曾有学生形容田余庆"长相威猛,剑眉虎目,外表上不像学者,更像一个军人"。确实,从面  相似文献   

6.
周伟从医 18年,经他医治的癌症患者数千名,治愈率达 50— 80%。他发明的纯中药配方系列抗癌药对治疗各种中晚期癌症有奇效。仅据他 1996年在铁法市开设中医肿瘤诊所和 2000年在四平市平东医院开设肿瘤专科以来的统计,已经治愈癌症患者数百人,其中中晚期癌症患者百余人。今年 10月以来,本刊记者多次采访周伟和经周伟医治痊愈的癌症患者,下面发表几位癌症痊愈者自述: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5,(2):35
魏野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宣传活动家。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经深情地说:"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他的著作,我读过,写得有水平。"魏野畴1898年生,陕西兴平人。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参与创办《秦钟》杂志,宣传新文化。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8.
名医良药专治食道癌肿瘤──记西安精英医院肿瘤科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3710万人患有癌症,死亡者竟达600-700万余人,我国号称世界第一癌大国,发病每年约160万人口.死亡人数约占全国12亿人口的1....  相似文献   

9.
正癌症本是伴随人类衰老而出现的一类生理偏差现象。8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恶性肿瘤的概率很大,有1/4的老年人身患癌症,却无任何不适,之后却死于其他因素。免疫学家黄又彭博士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正常的过程,和DNA复制过程中的突变有关。年龄越大,肿瘤的自然发展越慢,威胁和危害越小。  相似文献   

10.
孙洪江 《党史文汇》2000,(12):29-32
频频出击 屡屡获胜 10月末,魏拯民率部到达长白县与金日成领导的第6师会师,战友重逢,抗联将士深受感动。金日成知道魏拯民患有严重的胃病,特意让后勤部专修了密营,并多次派人送药和食品。魏拯民对金日成也非常关心,他得知金日成的脚冻伤时,也多次探望。1937年2月10日,他们在长白宿营欢度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春节。第2方面军军长王德泰牺牲后,魏拯民的担子更重了。他率领第2、第4、第6师部队转战于东、南满各县,出没在长白林海,攻据点,打伏击,取得了多次胜利。 1937年3月29日,魏拯民在抚松县杨木顶子密营主…  相似文献   

11.
魏徵拒升官唐初政治家魏徵先后向唐太宗陈谏200余事,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发俭”,“任贤受谏”等等,辅助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一天,唐太宗宴请群臣。他说,为国家利益着想,敢于向他提意见,帮助他纠正错误的只有魏徵。他决定加封魏徵的爵位,以表彰其卓著功勋。魏徵却担心个人爵位高了容易滋长骄气;个人俸禄高了容易趋于奢华。他婉言谢绝了太宗皇帝的加封。又一次,魏徵主持修完了朝廷的“五礼”(祭礼、朝天子礼仪、军礼、婚礼、丧礼)。唐…  相似文献   

12.
治命与乱命     
魏犨又称魏武子,是春秋时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他曾跟随重耳在国外流亡19年,后来成为晋国重臣。魏犨有个宠爱的小妾,很年轻。年迈的魏犨生病时,对儿子魏颗交代后事:"我死后让她再嫁!"但后来病危时又嘱咐魏颗:"我死后必须让她殉葬!"魏犨死了,魏颗没有把年轻的庶母活埋掉,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1996,(9)
人民健康卫士──魏文亮1.魏文亮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于在农村,与农民兄弟有一种割不断的亲情。1959年,他中医学校毕业后,就立志回山区为乡亲们行医看病26年。从医生到乡卫生院院长,他都在日夜奔波劳神。2.1985年.魏文亮被调到山阴县卫生防疫站担任站...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1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7名山西籍英烈赫然在列,其中魏拯民排在首位。2019年是他诞辰110周年,本文通过缅怀其从上党奔向长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赞歌的感人事迹,以示对英雄魏拯民的崇高敬意。赤胆忠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09年2月3日,魏拯民出生于山西省屯  相似文献   

15.
杨向中,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他从养过猪、当过兽医的农家孩子,成长为一名享誉全球的科学家,如今又因为身患癌症而在7年中做过5次手术。尽管病魔缠身,但他矢志不渝,继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每到盛夏,82号楼门口总有个大号的西瓜摊,摊主是个歪脖子大兴人,姓魏,挑西瓜不用敲,用耳朵贴上听,十拿九稳。大概是1987年或1988年,我父亲让我去买西瓜,我骑上车,直奔“魏歪脖”的瓜棚子——毕竟他的瓜好。一看买的人不少,正要往里挤,忽然看到有两位熟悉的人物,也在挑西瓜,是数学家王元先生和他的太太,两位一边挑一边算价钱呢。  相似文献   

17.
大爱无言     
<正>他是一名法官,兢兢业业的法官;他是一名孝子,远近闻名的孝子;他是一个热心人,坚持自信乐善好施的热心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人;他是一个癌症患者,父母、岳父母四个老人中,有三个癌症患者。多年来,他穿梭于家与医院之间,忙碌在四个老人膝下,送走两个老人,仍照顾着两个身患癌症的老人。他的脸上永远挂着笑容,照顾了这个照顾那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魏玉琢、赵彩霞夫妇双双从重庆入朝。魏玉琢是1940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抗日战争时期,他担负着保护电台任务,在一场战役中腿被打伤.日本兵发现后.刺刀从其后背捅向前胸。魏玉琢昏死了一天一夜,后被战友救起。伤愈后参加了解放北京、南京、重庆的战斗。在南京.由组织牵线,他与小自己8岁的赵彩霞喜结连理。  相似文献   

19.
《求贤》2008,(1):28-31
赵成福同志在组织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19年。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身患癌症、治疗期间,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配合治疗,战胜病魔;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干部,他忧国爱党,长期思考党的建设理论.写下了数十万字的党建研究文章,受到过辽宁省委组织部、阜新市委的表彰和党员群众的称赞。赵成福的事迹,让人们看到了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亲的良好形象。 本期发表的《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介绍了赵成福同志的感人事迹。相信赵成福同志的崇高追求和奉献精神,以及事迹中所展现的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能使广大读者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自1989年从部队转业以来,赵成福已在阜新市委组织部工作了19年。19年里,他与癌症抗争了14年;他业余从事党建理论研究,发表研究成果50余万字;他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到组织部调研室副主任之后,又做回到普通工作人员;他把一种崇高精神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提起赵成福,人们都打心眼里佩服他,却又都想不出太多的具体细节。一切源自内心,从未刻意让人记住什么,工作、生活中的赵成福平凡得就像溶入大海的一滴水,然而他却在悄悄地改变着一片水域。  相似文献   

20.
孙洪江 《党史文汇》2000,(11):21-23
1941年3月11日,伪《南满日报》刊载醒目消息:“三月八日午后四时许,在吉林省桦甸县夹皮沟北方之山中”,“讨伐队勇敢急袭交战一小时半”,“魏匪首以下匪徒八名均被击毙”。伪满当局并在当日上午将魏拯民的头颅悬挂于桦甸县城一颗高大的树干上。4名日本宪兵持枪戒备。过往的群众,注目着魏拯民政委那颗清瘦瞠目的头颅,无不泪水暗流。立志做“真正革命的人”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字伯张。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曾用过魏民生、魏锄耕、山东李、李新良、魏明胜、张达、冯昆、冯康、董介南等化名。1909年2月3日,魏拯民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王村,其父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