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明 《前沿》2011,(8):183-18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态观,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枢元 《新东方》2008,(5):46-47
在生态批评领域,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生态问题在理论上并不复杂难解,困难的是实践,是生态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议论的后一半,当然确切无疑,从世界范围看,尽管从国家元首到平民百姓都已不得不关注生态问题,但地球的实际生态状况仍旧日益恶化着。至于这种议论的前一半,似乎也已经得到不少认同: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3.
刘新庚  曹关平 《求索》2014,(1):81-86
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关于公民生态行为的规则或准则。建构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事关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公民素质的优化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公民生态行为规范至少包含生态道德规范、生态法律规范、生态日常规范等三大方面。应准确把握其具体内涵与建构逻辑,即生态道德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体系的基础性因子,生态法律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保障性因子,生态日常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养成性因子。  相似文献   

4.
曾林 《桂海论丛》2014,(1):95-99
加强生态公共产品制度建设,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重要保证,又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现实使命,还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注重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决策模式单一、私人进入缺乏保障、实现机制缺陷明显、财政制度亟待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实施多元治理模式,建立供给均等制度,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供给法制保障,探索新型考核评价体系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谋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模式。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现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和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人文生态建设。进步的、科学的人文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6.
杨秦 《求索》2013,(10):107-109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综合评价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长远性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以生态可持续观与生态伦理观为出发点的生态经济可持续设计,在为区域提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同时,也为该区域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针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以传统经济学的有关知识为支撑。结合生态经济可持续观及生态伦理观的相关观点,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运用生态经济规划、生态经济管理及可持续设计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和谐互补的相关方式,对我国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积极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汪树东 《前沿》2009,(5):88-92
姜戎的《狼图腾》是新世纪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鸿篇巨制式的生态小说。它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塑造出了种种神采飞扬的野性生命形象,细致地展现了蒙古草原上的生态智慧,并对反生态的观念和行为做了严厉的清算和批判。但是,作者关于民族精神的思考尚需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中国生态人类学的来由,与西方相应学科的背景作对比,以此发现中国生态人类学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个更有包容性的中国生态人类学理论架构即人是生物,生物需要生态。生态分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研究生态应采用生物学的方法,推导出生态哲学以及中国的生态哲学,并以此为框架审视贵州的历史生态,总结其特点,揭示在工商社会背景下贵州的生态价值及未来的发展方位。  相似文献   

9.
王京华 《前沿》2008,(3):78-80
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方式,生态美学是中国学者根据世界生态批评发展提出的自已的美学观念。世界大环境处于一个遭到破坏的境地中。环境污染严重,人类精神出现危机,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人类生存的困境。中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党根据中国的现实和长足发展提出来的,而在文学界生态美学的提出也势在必行,这是与生态文明的相互照应和促进。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与此同时,生态美学的发展和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美学将着眼点放在了空间“和谐”之上,在肯定人的能力的同时,肯定了自然的不可亵渎性,最终将人类与自然界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在一个和谐的空间范围中,使人类的本质在世界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美学具有物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琳 《前沿》2013,(18):18-20
俄罗斯是地跨欧亚大陆的资源大国,具有悠久的生态文化传统。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与日俱增,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着新挑战。俄罗斯政府从国家战略高度关注国家生态安全,从政府决策层面、制度建设层面,资金和科技创新层面构建完备的国家生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10,(7):23-24
丽水市将围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形成,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资产化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建成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生态文明发扬光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构想。生态消费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生态消费观是以保护环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放弃各种以享受性和挥霍性物质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消费价值理念。生态文明视阊下的生态消费观应遵循以人为本,培育生态消费观的文化底蕴,强化生态消费观的政策引导,加强生态消费观的科技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现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中颇具影响力的思想,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策略论,科学技术作用论和市场、政府与公众协作论等基本内容。生态现代化理论为实现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西部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还应包括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保护,降低生态环境脆弱性。当前,要实现西部地区现代化,首先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脆弱性对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制约和影响,在发展策略上一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意识;二要大力发展生态科技,保护生态环境;三要完善制度设计,建立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四要促进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实现政府、市场和公众在生态现代化进程中的协作。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生态伦理素质的现状和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广大青少年对生态伦理的重要性和环保活动的价值有一定认识,但生态伦理知识和环保知识欠缺,生态环保责任感较弱,政府依赖感较强,主观上支持环保,但生态道德能力较差。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学校对生态伦理教育的认识不足、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较为狭隘、教育手段较为单一的原因,也有社会宣传、引导、监督不力和法律不健全的原因,还有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和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攀比虚荣、知行转化程度弱等原因。迫切需要政府、学校、媒体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营造生态伦理的干预机制,使青少年自觉自主地参与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一定的空间秩序为基础,空间生产是绿色生产的保障,空间正义是生态正义实现的前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空间建设的重要维度。然而,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面临生产空间的结构和分布失衡、生活空间呈现物质化及分化、生态空间保护与发展的质量不高等现实困境。政府应通过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发展、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融安县坚持走绿色崛起之路,以“生态经济工业区、生态农业试验区、绿色旅游模范区”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走出了一条融安特色之路。 重生态 保水源 “‘美丽融安’首先要保护好环境。”“发展工业与生态保护同步协调发展,有污染的项目宁可不要。”融安县委书记兰登、县长陈家达多次和环保局、发改局、招商局等负责人强调这样的观点。融安处在柳江的上游,是300万柳州人的母亲河,更是下游千万人的母亲河,上游保护好,下游人民饮水安全才有保障。  相似文献   

17.
借鉴生态学中生态位相关理论,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种有益的建议,即提出大学生就业生态位的概念,从生态位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运用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理论可以解释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过程的相关问题和现象。对于大学生就业生态位分析模型的构建,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准确地找到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位置,并且可供高校相关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出版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以生态现代化为主题,通过对世界现代化的生态效应和生态转型的300年历史分析,以及对131个国家34年定量评价,归纳出生态现代化的36个事实和6个启示,提出广义生态现代化的原理和方法。报告的结论是:实施生态现代化战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建构安徽省和谐政治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生态揭示了政治活动的主体、客体和互为主客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政治生态的生态层级可分为省市层级、县域层级和乡村层级,政治生态的几个层级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政治生态环境往往受到文化、制度、社会监督、民主力量和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构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需要有制度制定的无知之幕,需要培养民众的政治认同,需要营造法治的大环境,需要发扬网络民主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何平 《重庆行政》2015,(3):14-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也意味深长地说:“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核心任务也是发展。”重庆市委的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将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武隆带进了全新的生态时代。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既守住生态底线,又释放发展能量。武隆积极把发展置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来通盘考虑,按照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建设更加完备、生态保护更加严格、生态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化更加普及、生态产业更加发达这“六个更加”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武隆公园”,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引领、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制度保障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