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国培 《工会博览》2013,(35):44-45
常与张学军、海馨二君小聚闲叙,或相约,或偶遇。或清茶一壶,安坐于冬暖夏凉的居室中;或饮料几瓶,围拢于人静叶绿的公园一角。张君曾与我同事十余载,担任一家中央级媒体校检科科长。海馨是位护士,供职于中医科学院所属一家三甲医院。职业不同,爱好确极一致:皆饱览“诗书”,关注文坛动态。知我喜舞文弄墨,偶有短小诗文羞羞答答忝居报刊一角,遂引为知己。谈文论艺,乐在其中。聊得投机,常会心一笑;见解相左,亦无碍情谊。  相似文献   

2.
阳敏  姚洋 《南风窗》2007,(15):52-56
1979年4月,《读书》创刊。其后28年,这本小小的杂志不时掀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无论是创刊号上的名文《读书无禁区》,还是10年来讨论诸种中国问题乃至重构世界图景。在它努力为社会发展拓清思想道路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思想与知识界种种纷争的活化石。2007年7月,负责《读书》长达10年之久的汪晖、黄平卸任。一月以来,种种不同渠道的声音和消息四处传播。当本不该是"新闻"的正常内部人事调整不期然成为知识界人人关注的"新闻事件"时,《读书》再一次显示出它在当代中国思想版图上的重要位置。而在本刊记者试图避免纠缠于单位人事纷争与知识界派系纠葛,努力通过多元视角,还原10年以来《读书》与中国思想界流变之关系时,却发现"《读书》事件"之为"新闻",它的价值可能正在钱理群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所有的知识分子,不管我们原来是什么派,现在都共同面临着体制的扩张和官僚化,这是对我们的自由空间的挑战,我们要共同来面对!"《读书》随着陈原、沈昌文、汪晖3位主编所处的时代变迁而变。无论今后《读书》往何处去,陈原先生"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的办刊宗旨,乃至"切中时弊"的刊文理念,都当是所有曾受益于《读书》的读者最真实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凡涉及反对改良主义、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等问题时,卢森堡通常与列宁站在一起.但在建党问题上,卢森堡不接受列宁的高度集权的组织原则,她更反对把党组织的集中制原则扩展为革命后的新政权的组织原则,她认为那会使社会主义变形.进一步看,卢森堡和列宁的差别不仅在组织问题上,而是反映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国从一个大多数人不得温饱的社会迅速变成了一个大多数人衣食无虞的社会。他为了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治国路线,不是给这个体制动大手术,而是给它换脑筋,他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成就是通过改变考核和任免标准,使中共干部队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面目一新。他平静辞世,国内国外基本上没有政治上的担忧,此事证明了他确实以身作则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使中国权力层的游戏规则相对而言变得比较稳定,有了更多的可预见性。中国历史上不缺伟人,缺的是伟大制度的建设者;所谓伟大的制度应当是一种能够长久令人信服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