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反满"到"五族共和"——试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莎莎 《学理论》2010,(14):130-131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渐进的发展阶段,从一开始的以反满为主要特征的反满兴汉、反对满洲贵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狭隘民族主义,发展到后来的五族共和。民族主义是随着孙中山的思想认识逐步发展深化的,这种发展和深化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历史进步的。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总体认识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作了论述,并力求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出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当代民族主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是近现代以来两种重要的政治思潮,二者之间有很大不同,但在许多价值观念上又是相融相通的,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更是交融在一起。自由主义以民族主义为其理论前提和基本政治框架,而民族认同又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民族主义的许多理念融合在自由主义的价值诉求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三个不同方面内容的有机联系很好地诠释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交融关系。本文通过对三民主义思想的重新解读,将这种相融相通的关系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5)
民族主义作为近代产生的重要政治思想理论,不仅对西方,而且对我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民族主义在唤醒民族意识、反抗民族压迫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作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其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堪称是我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其民族主义先后经历了"排满"革命、"五族共和",最后到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是不断补充和发展的民族主义。他对于中华民族构建的思想,从最初狭隘的汉民族至中华民族,是不断补充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李贞  徐文 《学理论》2013,(18):164-165,173
费约翰在其《唤醒中国》一书中,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诸多层面引入到政治史的研究中,使其书成为了一本别开生面的史学著作。他将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理论引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来,是十分少见的。通过该书,我们能够厘清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的话语以及阶级斗争的话语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总的说来,这是一种政治文化史的视角和方法,当前国内史学界正有人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重新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孙中山研究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用政治文化史的方法去研究孙中山是一个很新颖的视角,它侧重的是孙中山这个符号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3)
在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普世世界、王朝国家和民族国家几个成长阶段。现在发生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摩擦,民族主义经常是这些冲突与摩擦的一部分。要理解诸如此类的冲突,我们就必须正确理解民族主义。本文在分析民族主义的概念基础上,疏理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用理性的眼光来评析民族主义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民族主义学说的发展,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日臻成熟,产生了不同流派的民族主义理论,而在学术界对其理论流派的研究亦不容小觑.概而论之,当代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流派可以分为:原生主义、永存主义、现代主义、族群-象征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五大理论流派,上述民族主义理论来源于18至20世纪波路壮阔的民族运动与实践,涵盖了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大部分内容,梳理其流派对当下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而拍摄的历史传记片《孙中山》,着重描写了孙中山先生从一八九四年组织兴中会到一九二五年春病逝前的革命经历和光辉业绩,把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振兴中华的革命斗争历史再现于银幕上。影片人物众多,剧中有真名实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在三民主义这个完备的理论体系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代表了“真正伟大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列宁:《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的发展,不但向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固定特性的国家观念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我国的共同价值观的观念也提出了质疑.民族主义意识对于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内容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我国在民族主义意识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从主要来自三个不同的层面,从次国家的层面看我国目前受到了地方分裂主义意识的困扰,地方分裂主义意识的主要表现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从国家间的层面来看,我国民族主义意识的问题主要是国家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不是很明确,以至于很多在国际交往中的问题被打上了民族主义的意识;在超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我国的民族特性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内在关系有专家指出,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是和领土主权、国家独立、民族利益以及共同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要素联系在一起的,今天的民族主义是伴随着全球化浪潮而兴起的一种思潮,就此而言,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兴起的确具有内在联系。首先,全球化为民族主义提供了一个自我认知、自我意识的中介。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为每个民族的自我把握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外在参照系。其次,全球化从否定的方面,也可以说是从负面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全球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团结》2007,(5):60-64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政治学说,包含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  相似文献   

13.
侯春艳 《学理论》2010,(17):84-85
在近代历史中,中国和德国都出现了文化民族主义。这种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对外来文化入侵的一种反应,它的缘起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中德两国的文化民族主义都是在外族入侵的大背景中,在本国知识分子的推动下被缔造出来的。但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缘起更复杂一些,它还面临反对封建专制、摆脱分裂实现统一的另一任务,启蒙运动对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产生时没有遇到这些现实情况。中德文化民族主义的缘起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对此进行比较,目的是使两国共有的文化民族主义这一现象,在各国本土上产生原因的独特性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14.
槟城庄裕荣--孙中山革命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滨建 《侨园》2003,(2):34-35
改变中国槟城是基地 20世纪初的马来西亚槟城,是孙中山民主革命忠心拥护者的根据地,是广州起义的秘密策划地,孙中山在槟城的历史是孙中山革命一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日,记者有幸在槟州旅游文化发展委员会吴美润小姐陪同下走进尚未正式开放的孙中山故居庄裕荣,凭吊一代伟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相似文献   

15.
朱培康 《团结》2003,(6):17-19
一、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 (一)孙中山是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6.
崔晶 《学理论》2013,(6):123-124
19世纪浪漫主义史学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史学的产生,是浪漫主义运动在政治和历史领域的反映。浪漫主义对情感、历史连续性、独特性和整体性的强调,也正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和情感基础。浪漫主义的三个基本派别也对欧洲各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浪漫主义史学成为史学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刘则永 《团结》2011,(2):52-56
早年孙中山:从农家子到革命家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自近代以来,一直得中国风气之先。被誉为中国近代留学第  相似文献   

18.
在非基督教运动中,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人们向基督教发起猛烈攻击,民族主义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信仰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原因在于,20世纪初,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在中国人的心态中,除了向西方学习的心理外,还有不可磨灭的“救亡图存”的民族情结。如果说非基督教运动中存在着某种支配力量的话,那就是民族主义。本文将就民族主义在非基督教运动中的作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秉默 《团结》2010,(1):52-54
读历史照片.一要看注释.二要看时代背景。这是有关孙中山的三张照片.图2是孙中山在读书;图2(见53页上)是坐落在上海香山路的孙中山寓所中书房的照片。图3(见53页下)是孙中山的部分藏书及书签。对这三张照片.最好的注释是孙中山、宋庆龄自己的话。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现代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的现代性由于具有“西方中心论”倾向,在其全球化过程中引发了民族主义的反弹,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源于现代性的内在缺陷。面对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和发展现实,后发国家的民族主义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民族国家欲自强于世,必须全方位的追求现代性;另一方面要保持民族的独立品格又需要对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现代性进行有吸收和借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就是在这一困境中进行着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