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个全面"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治国理政的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效能之生命力在于其有机统一性,贯通"四个全面"之间的宏大布局、整体协调与全面联系。"四个全面"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个全面"是中国梦的"梦之四维",大厦之基;是"圆梦"的动力保障和理性实践。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5,(8)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作为十八大对中国人民提出的时代要求,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理论指导、制度保障的充分信心。培养国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的科学认识,构建国民"三个自信"的理性大厦,有助于提高人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凝聚力,进而内生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深入阐述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同伟大梦想之间的重要关系,也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这些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伟大斗争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维,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之维,伟大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之维,坚定文化自信则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力量之维。研究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多重维度,有利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国家哲学,是熔铸助推中国梦的"根与魂"。它作为引领民族复兴的"价值之翼",深度融合在"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进程中。核心价值观、发展理念、战略布局有机统一,互助提升,助力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全面深化改革的开放之路,深化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并链接提升价值观自信。"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贯彻落实在实践标准、人民标准中,检验一切工作,体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分别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治国理政新实践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所表现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促使人民从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一个国家的崛起必先对其自身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和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肯定和信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梦滋养着文化自信,而充分的文化自信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正确认识文化自信和中国梦的关系,对于实现文化自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6,(9)
正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中国梦"围绕"中国命运"和"中国道路"形成价值共识,有助于消弭价值冲突,凝聚发展共识,激活改革发展的动力;人民本位的"中国梦"是"个人梦"与"国家梦"的统一,有助于增进公民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梦"具有全球意义,探索出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惠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之"四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中国梦的发展之维、动力之维、法治之维、领导之维。"四维"舒张,中国梦方能成真。  相似文献   

10.
唐双宁 《求是》2013,(9):32
我认为,"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应有六个着眼点: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兴学习之风最大的问题首先是"学不学"的问题。客观地讲,现在领导干部确实忙,应酬也多,于是学习缺动力、没兴趣,再加上干  相似文献   

11.
与全国同步小康,是现阶段贵州的"中国梦"。这个梦是如此之重。贵州不拖全国后腿,17万平方公里之上同样要产业发达、生态美丽、人民富裕,撕掉"贫穷落后"的固有标签、改变曾经的"富饶的贫困"。这个梦是如此之实。"三个核心指标"务实创新,"三个不能代替"以民为本,"县为单位"压力层层传递,而人民群众的感受,将作为衡量"梦"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4)
"三个自信"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新一代领导集体又加以丰富和深化。"三个自信"既是对主张走封闭僵化老路和企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邪路的"左"、右倾社会思潮的回应,也是对妖魔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西方反华势力的有力回击。坚持"三个自信",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党心,振奋民心,有利于打破对西方制度的迷思并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大"百年"目标,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同时,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历史与实践的探索和积累中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顽强拼搏奋斗,就一定能  相似文献   

14.
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兵团各族儿女在实践中培育、塑造、丰富了的兵团精神。未来发展视角下的兵团精神应该就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兵团精神是维系兵团各族儿女自我认同的"根"与"源";兵团精神是整合兵团各族儿女力量,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托;兵团精神是驱使兵团各族儿女继续探索,深化全面改革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一定的动力机制,它是由需要促进、思想引导、制度保障、创新驱动、主体能动、继承借鉴机制构成的多维动力系统,要充分发挥相应机制动力,不断完善这一动力系统,进而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来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应有的精神状态,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初心使命光荣,是四个自信的根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党像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试论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和新的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并孕育着"和谐动力论"这一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8.
蔡娟 《探索》2014,(2):4-7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清晰勾勒出坚定制度自信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关联。制度自信涵括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政党自信、人民自信,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相互联结的视野,体现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与实践路径的统一。坚定制度自信与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目标相融、逻辑自洽、本质一致、动力互补,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必将进一步延伸和增强制度自信,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有三重含义。第一,"中国梦"是百年梦,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第二,"中国梦"承载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竭的动力。第三,"中国梦"承载着普通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寄托着国人对于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与向往。只有让一切生产要素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充分涌流,形成激励相容的生产力合力,同时协调和处理好"先富"与"共享"关系,即协调和处理好发展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一级动力与二级动力二者之间的关系,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才能在国人脚下逐渐伸展开来。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