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老工业基地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叔莲 《新视野》2004,(1):24-27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性、紧迫性是由它的地位、作用和现状决定的。导致我国老工业基地停滞和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即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导致一些老工业基地衰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长远来说,振兴老工业基地更应该重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振兴老工业基地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需要完成一系列既相互关联又各不相同的战略任务,通过建立内在的经济增长机制来培养和激活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达到体制转轨、结构转型、机制转换的目标。所谓老工业基地的“老”,不仅是指传统产业面临升级的迫切任务,更是指体制面临转轨的内在要求。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滞后,归根结底是由体制与机制的僵化造成的。因此,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着眼点,是体制创新,是环境塑造,是微观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纪委、省监察厅在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和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开展了"辽宁要振兴,纪检监察怎么办"为主题的大讨论,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示精神,起草下发了《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辽宁省监察厅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政治和纪律保障的意见》,在规范政府从政行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努力为辽宁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辽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振兴老工业基地首先要振奋精神,改造老工业基地首先要改变观念,解放生产力首先要解放思想.必须破除目前在我省仍然残留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形成与改革开放新形势、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主要应做到六个破除,六个树立.  相似文献   

5.
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战略,是我省走出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全面迈入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二次创业”、振兴吉林的难得历史机遇。而吉林老工业基地能否振兴,关键在解放思想,关键在能否焕发出蓬勃的创业精神和巨大的创业热情。我们要围绕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 《党史纵横》2005,(12):30-33
自2002年中共十六大做出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以来,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全国建设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就被寄予了厚望,其振兴路径的选择也格外引人关注。在传统思维模式影响下,很多人仍坚持认为辽宁的振兴必须走“工业兴省”之路,一些地区制定的《振兴规划》仍然以GDP增长多少、建设多少个工业基地作为振兴目标。然而,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绝不仅仅是老工业本身的振兴,而应该是包括老工业在内的全地区(整个基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辽老大”现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非零起点特征从普遍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工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辽宁兴。这是辽宁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写照。老工业基地振兴固然是各个领域都要振兴,而首当其冲就是工业的振兴。自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作为共和国工业的奠基者,辽宁省工业战线坚持体制创新、结构优化、集聚发展、市场导向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再造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辉煌,对于确保整个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舆论支持,本刊特辟"振兴论坛"专栏。欢迎广大读者和各界有识之士就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举措、新途径等问题,为这个专栏撰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国家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这次全会的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视察时和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确定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最近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这个庞大的计划已经开始让人憧憬东北将成为继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之后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 “三大经济战役”奏响重振序曲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集中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滞缓,经济位次不断后移,被称之为“东北现象”。为解决老工业基地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1998年以来,国家在辽宁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大经济战役”——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社会保障试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奏响了破解“东北现象”、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的  相似文献   

11.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必须创造法治完备、符合国际惯例、公平、规范、科学的地方立法环境。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地方立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中心,注重提高立法质量,依法尝试新的立法形式,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纪委、省监察厅在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和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开展了“辽宁要振兴,纪检监察怎么办”为主题的大讨论,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示精神,起草下发了《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辽宁省监察厅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政治和纪律保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200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在准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辽宁省委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在总结全省改革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而把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是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2007年8月,《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各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辽宁振兴的配套措施。至此,辽宁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步伐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2005年,辽宁省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审时度势做出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大决策。为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了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国家对辽宁沿海开发开放的政策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在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高度重视东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两会期间,"新东北现象"和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再度成为热点,辽宁作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更加备受关注。为了适应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挑战,早日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准确把握形势,激活内生动力,激发创业干劲,努力开创改革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打赢事关全局的决胜之战。冷静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  相似文献   

16.
金秋时节,中共辽宁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在沈阳召开。 “加快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在这个金色秋天里成为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 “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的实施,辽宁的历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省委书记闻世震的报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预示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一要树立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定成功的信心。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辽宁一定要振兴,辽宁一定能振兴,辽宁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振兴。不解决信心问题,工作无从做起。 二要有锐意进取的朝气。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番宏伟的事业,必须朝气蓬勃,不能沉闷,更不能四平八稳、慢慢腾腾。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14年下半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度备受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辽宁迎来了新一轮振兴的新机遇。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批示。7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暨工作会议,对东北振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8月8日,国务院以28号文件正式印发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决定后,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引起全省上下广泛重视,更引起全国的关注,成为社会普遍注视的热门话题。怎样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有哪些新思路?需要进行哪些新的实践?为此。本刊特邀请辽宁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金太元同志解答了人们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法治环境至关重要。只有构 建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保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 略方针的有效实施,才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 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法治建设中 存在的问题。构建振兴老工业基地良好法治环境,已经 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当务之急。 一、树立科学的法治观念,是构建良好法治环境的 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