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原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不断地被补充和修改。特别是合同制度.由于其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一些合同履行的救济原则,亟待从法律上予以完善,本文拟就情势变更原则作以下探讨。我国法律对情势变更原则的规定。目前,规范合同行为的基本法律仍是经济合同法,1982年7月1日起实施的《经济合同法》第27条在经济合同的变更与解除中列举规定“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经济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按照司法界学者的解释,该条…  相似文献   

2.
丁莉 《律师世界》2000,(5):28-29
合同解除制度是指在合同成立生效以后,根据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合同关系溯及力消灭,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已经履行的部分互相给付返还,以清理当事人之间合同关系的制度。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补救措施,且事关合同经济纽带的发挥以及人们对合同的信赖程度。一、关于合同解除的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解除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以意思表示作为合同的法律要件失去其价值使合同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法律行为。包括合同的协议解除与单方解除。该观点只是讲到合同关系的消灭,而本讲已履行的部分如何处理,没有把合同解除之时…  相似文献   

3.
合同的解除,通常是指合同生效后,履行完毕前,依双方当事人约定或者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使合同效力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是合同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合同解除的方法及有无溯及力问题,当前理论界争议颇多。笔者借鉴国外立法的经验,综合当前合同法研究的最新成果,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新的较为系统的探索与思考。一、合同解除的方法在现代各国的立法中,合同解除的方法不尽相同。其一,是通过法院裁判解除,即必须经过法院裁判才能将合同解除。这种方法为法国民法采用。其二,是解除权人一方以意思表示将合同解除,不…  相似文献   

4.
一、缔约上过失责任的性质耶林所倡导的法律行为说又称目的契约说,认为缔约上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是当事人后来订立的合同,将缔约上过失责任纳入了合同责任的范畴。现在仍有一部分学者持此种观点,我认为这一学说混淆了缔约上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关系,且难以适用因一方当事人过错使合同不成立的情形。我国民法也不采用这种学说,因为在我国民法中合同责任与缔约上过失责任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认为缔约上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有其自身的特点。缔约上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约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而…  相似文献   

5.
我国合同法中的缔约上过失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世远 《法学家》2004,(3):122-129
缔约上过失与合同成立或效力的类型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纵在合同有效成立场合,仍可存在缔约上过失."恶意磋商"包括恶意开始磋商、恶意继续磋商和恶意终止磋商三种类型.缔约上过失赔偿责任通常为过错责任,个别场合也可以是无过错责任.作为缔约上过失的法律效果,除赔偿责任外,个别场合也可体现为其他的法律效果,比如合同解除、减少价款、拒绝履行等.  相似文献   

6.
合同的有效成立及履行固然十分重要,但其解除也不可或缺。合同解除作为一项法律制度,与合同其它制度,如合同无效、合同变更、合同担保等互相配合,共同构成我国合同法的一个完整体系。本文拟就合同解除适用中的有关问题略抒己见,以抛砖引玉,求得学者同仁指教。一、合同解除的一般规定(-)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特征所谓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未来消灭的一种行为。合同解除具有以下特点:1.合同解除适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首先,合同只有在成立…  相似文献   

7.
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在合同法中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对此也作了立法上的区分。然而时至今日,在某些合同法论著的阐述中还往往把合同解除说成是合同撤销,混淆了二者的界限。这样难免会导致它们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法律适用上的缺陷。尽管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都可以因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甚至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也不无相同之处,但决不可因此而否认它们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即使是很微小的,也不容忽视。因为正是这些适用上的差别,才使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得以确立为两种…  相似文献   

8.
合同的解除与合同的变更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二者有着极大的区别: 1.前者是将既存的合同及其效力归于消灭,后者则是将合同关系及其要素局部加以改变;2.前者是当事人一方的权利和行为,后者则须为当事人协商一致;3.对合同的解除条件法律作了严格规定,解除权的成立,以法律明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为前提。它包括:①一方违  相似文献   

9.
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同解除权产生的情形因约定和法定解除权的不同而不同。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只需由解除权人单方通知对方即可,无须征得对方同意,也无须通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合同立法既赋予合同一方的解除权,又赋予合同另一方的异议权。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律后果是合同解除,但合同解除对合同双方还会引发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峰 《律师世界》2001,(4):25-26,19
合同解除是合同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依法进行的一项法律行为,其目的在于消除原合同对双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其效果是导致合同不再履行,并恢复至合同成立前的法律状态。合同解除的原因,又称合同解除的条件,是指在何种情况下才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双方往往通过在合同中约定某一条款,该条款既可以视为所附条件成就合同立即解除的条款,又可以视为一方违约 (不履行或履行不当 )导致合同解除的条款。这种合同解除条件的相重合,指的是在实施和规范一个民事法律行为时,同时涉及和涵盖两个以上的法律规定。   例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合同法的基本理念,一个合法有效的合同,应当尽可能地使之有效,然而合同缔结之后实际履行过程中,当因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或出现不可预见等情形,合同业已成为另一方当事人的沉疴时,若不允许其逃逸合同的束缚,对当事人难免过于苛刻,因而有必要赋予其合同解除权。解除权属于形成权,其如何行使颇具争议。在财产性法律关系,解除权的行使不应以诉讼为必要;通知非为解除权行使的前置程序;关于解除权行使方式的法律规定不仅适用于法定解除,同样适用于约定解除;所谓自动解除并非解除权的行使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合同一方当事人构成根本违约时,守约的一方当事人享有法定解除权。合同的解除在解除通知送达违约方时即发生法律效力.解除通知送达时间的拖延只能导致合同解除时间相应后延,而不能改变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合同解除异议期间,在解除通知送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13.
【裁判要旨】在审理探矿权转让合同糾纷时,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探矿权转让合同并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应首先审理探矿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形态,即合同是否成立、生效及合同条款的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未生效的探矿权转让合同,对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具约束力。符合法定或约定解除条件的成立未生效的合同中的大量约定条款,在合同成立未生效期间,始终对合同各方当事人处于约束状态,在合同一方当事人依约行使解除权时,适用合同解除制度,以实现公平效率价值。对于探矿权转让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在违约责任约定不明情况下,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兼顾商业风险负担和利益平衡等因素,根据事实证据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合理分配双方损失负担。  相似文献   

14.
合同解除是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在法律后果的溯及力以及具体赔偿问题方面明晰化对法律实务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务中遇到合同解除方面的法律争议性问题为切入点,对于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和财产责任作一梳理,以期能够完善相关不明晰的规定进而对交易活动中的合同解除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合同解除是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时,解除合同常常是处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一个有效方法。从理论上说,合同解除制度是建立在合同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实行合同自由原则的市场经济国家民法中,都有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同法中的各种问题引起民法学者的注意,对合同解除制度的研究逐步开展。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发表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或者指出我国合同法(包括三个关于合同的法律和许多关于合同的法规)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提出各种改进和完善合同解除制  相似文献   

16.
合同解除既是合同权利义务消灭的原因,也是违约救济的重要方式,是我国民法典合同编制定过程中应当重点规定的法律制度。虽然《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解除制度基本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但仍有需要完善之处。我国民法典合同编应当进一步明确法定解除权的主体,完善法定解除的条件,细化合同解除的规则,明确合同解除的效力,以更好地适应市场交易和司法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合同解除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依法成立后,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解除。然而,由于主、客观情况是经常变化且难以预测的,因此,合同解除也就成了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对合同解除制度,新《合同法》和过去的三大合同法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异,故有必要就新《合同法》中的合同解除制度作一探讨。 一、如何理解合同解除的含义? 在新《合同法》颁布之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立法规定,对合同解除一词均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作法。狭义的合同解除仅指单方解除,《涉外经济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解除即仅指单方解除。广义的合同解除则包括单方解…  相似文献   

18.
周沣 《法制与社会》2011,(36):291-291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或者法定或约定的条件发生时,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消灭的情形。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及其法律后果,是合同法研究中的重点。合同解除有可能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也有可能不具有溯及力。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与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一、完善合同解除条件的必要性   合同解除制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合同法基本理念从尊奉合同自由到限制合同自由、强调合同正义的巨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合同解除制度已由罗马法上的合同绝对禁止解除发展为现代合同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与此同时,合同解除的条件也从创设到发展并逐步呈现出国际化、科学化的趋势。当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合同法的各项制度都在不断发展,如何使合同解除的条件在立法上规定得更加科学、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已成为完善合同解除制度的核心问题。   合同法是调整市场交易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20.
赵君琪 《政府法制》2011,(28):55-5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运行,合同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经济行为载体,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市场经济的复杂多变,使得在合同有效成立后,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合同解除的情况,而我国的法律制度对合同解除方面的规定有不尽完善之处,本文就关于合同解除的一些问题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