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说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老舍一生在北京度过了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从事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但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是他写作的源泉。老舍说过:“我爱北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无论在哪里,我思念北京,就像思念我的慈母。”  相似文献   

2.
一位打工者的自述我叫刘军,今年三十岁,老家在河北省张北县。说起为何到京打工,其实很简单。当时,1989年,我初中毕业,没有工作,正好村里有一个熟人在北京一家酱菜厂当头,问我愿不愿意到北京找一份工作,我听说到北京工作,立马就说当然愿意。你想,北京是首都,谁不想去?这样,我就来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3.
郭伟  林晨 《福建乡土》2011,(6):52-53
我从10岁起至今已经无数次地走进北京。北京在我的心中绝对是“神圣”的,在全世界所有的华人心中,北京都是至高无上的。我相信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城市能取代北京在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我爱北京,是孩童时从一首歌的歌词中认识她的,歌词是这样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相似文献   

4.
陈伟建 《台声》2001,(10):10-11
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蒸蒸日上和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台湾大学生选择到北京求学深造,或观光旅游。笔者由于工作之便,接触了许多的这样的台湾大学生。来听听两个台湾大学生自叙在北京的故事。故事之一:感受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 来自台北如今已在北京学习的丁同学到北京之前,我对北京的想象是一片灰茫茫的感觉,我以为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这里一定是什么都很落后。可是,当我一到北京机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崭新的机场不比国外任何一个现代化大机场差。当车子走在机场的高速公路上,我看到道路两旁都是北京申奥的旗子和招…  相似文献   

5.
拥挤的北京热情而友好──一个美国留学生眼中的北京[美国]何竹怡我是1994年9月到北京的,现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汉语。在北京的一年半所见所闻很多。有些使我愉快,也有些使我不愉快,还有些使我纳闷儿。我来北京前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名胜古迹多,比如说天安门...  相似文献   

6.
正我站在永兴岛遥望北京阳光照在蔚蓝的海面,也照在三沙永兴岛最著名的北京路上。我的心像正午的北京路,滚热,发烫。尽管路牌上写着距北京2680公里,但我愿意掏出一把尺子,把它丈量。啊,我的心与北京如此地靠近,仿佛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北京,没有我的楼房,也没有我的情人。为什么我一次次地站在永兴岛把你遥望。三沙,有我的亲人、恋人,有我的祖屋和祠堂。它包裹着我的爱恋,也埋藏着我的忧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5,(10):42-43
北京世妇会是我第一次参加的大型国际妇女大会。我认为,无论从会议的规模来看、还是效果来看,都是前三届所不能比拟的,是具有历史重要意义的大会,我当时是作为NGO的代表参加的。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作为职业女性,在北京世妇会的前后我的认识差距特别大。北京世妇会使我对女性问  相似文献   

8.
易靖茗 《台声》2014,(8):41-42
"Dear靖茗姐:我是恬恬,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给你发这封邮件时,我已平安返回台湾。虽然身在台湾,可我的心似乎还被北京的你们牵绊着,我已经开始想念北京,想念一路认识的朋友了……"第一次来大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吃正宗的北京烤鸭……太多的第一次都献给了风光明媚的北京,献给了让我在台湾便止不住无限遐想的北京,当历史课本上的景点一一出现在我的眼前,真实地触摸到它们,我的心是澎湃的……故宫、抗战馆、颐和园、长城、国家博物馆都让我为之赞叹!  相似文献   

9.
老赶不上趟     
我今年七十九岁。当别人问我:「您高寿啊?」我总是伸着一个指头回答:「差一岁八十啦!」我生在北京。我的祖先原来住在黑龙江呼尔哈村,后来,南迁到辽宁,再以后,多尔袞统率满、蒙八旗大军攻占了北京,我的先人就在北京定居了下来,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了。别人问我:「您是哪儿人?」我总  相似文献   

10.
许璇 《人民公安》2013,(5):63-63
今年是我在北京工作的第13个年头.也是我第13次往返于家乡和北京之间。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巴赫主席,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中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喜庆日子里,同各位新老朋友在北京相聚,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代表我的夫人,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北京冬奥会的各国政府、各国人民及国际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2.
我在北京生活二十多年了,比在内蒙古生活的时间长,但我写内蒙古高原的人和事比写北京的多。我说不清是因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心里埋藏了一些歌,有一天,当我能够唱的时候,出来的声音是内蒙古高原的。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7)
正"听说下学期开春会比现在更冷,我会觉得这是人生的挑战,现在回北京会觉得北京太热。我一直坚持冷水洗浴的习惯,在支教那地方也坚持下来了,然后再在北京洗澡,感觉北京的冷水简直就是热水。""初中的地理、数学、历史这些课程我全部都可以胜任,通过教学,我对大陆的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在班里的孩子们都被我带出了台湾腔,我也会不自觉地用内蒙古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萨马兰奇先生:我曾收到过您寄来的关于北京申请2008年奥运会的信件。在您最近主持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北京已经成为5个候选城市之一。我和我的同事们完全支持北京中办。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奥运村南大门旁的办公楼里,身为北京市台商协会会长、捷安特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清发回顾了自己十多年的北京生活。他认为自己选择来北京创业是非常明智的,也是很幸运的。“我很荣幸,我参加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荣幸的是,我亲身经历了台湾和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林清发对于自己的“幸运”很是感慨。  相似文献   

16.
拜谒赵朴老     
1993年,我从家乡安庆市来到北京,由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默庵将军推荐,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工作。毕竟是一个人独自在北京生活,日子一久,感到非常孤单,于是我想到了朴老。因为朴老是我叔祖段松亭的舅舅,我应称舅公,论亲缘关系,是我在北京唯一的至亲,我盼望着能够前往拜谒。我写信给老家的松亭叔祖,告知我的心情。  相似文献   

17.
今年9月1日才刚刚到北京,出任台资企业“味全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的柯幼岳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说,我的前任总经理将企业经营得不错,为我打下了一个好基础,尽管我在北京尚未很适应,但工作开展起来还是较为顺利的。  相似文献   

18.
我家在山东农村,由于生活困难想到北京找个活干。我带着5岁的儿子,在1995年国庆节前夕来到北京,没想到北京城找个工作特别困难。大大小小的饭馆、饭店、旅店、工厂都不招收我这样年岁又大,还带着孩子的妇女。十几天过去了,吃饭、住宿把我带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我们全家赴北京旅游。我当时很小,印象中,我们住在一条非常热闹的大街上,好像叫前门大街。旅馆出门处,有一处卖烧饼油条的小摊贩,我们一家三口品尝了北京美味的早饭后,便开始一天的北京之旅。父亲安排了北京游的行程,带全家一起前往故宫博物院参观,了解明、清两代的历史。2018年,我故地重游,故宫景物依旧,但我长大了,且陪伴在我身旁的不是家人,而是《台声》杂志  相似文献   

20.
赵书 《北京观察》2013,(9):64-66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不但文物古迹十分丰厚,民间口头文学也非常发达,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歇后语特别丰富。我在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中,接触到大量北京地名歌谣,我认为这是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