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贵刊45期《“杂书”有益》一文所引《明人百家小说》中的一段话,我以为应当这样标点: “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  相似文献   

2.
《全晋文》中鲁褒的《钱神论》,是一篇有关金钱魔力,嘻笑怒骂的刺世妙文。文中说,人们认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钱所保佑的,吉无不利。为何说钱是神物呢?因为它无位而尊,无势而热,君无财士不来,君无赏士不往。朝中无人,不如归田。钱可以挤进朱门,钻入后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忿诤辩讼,非钱不胜(“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司法腐败,古已有之),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钱无耳,可暗使。有钱可以支使魔鬼(民谚加了“推磨”二  相似文献   

3.
其一,“水葫芦”官。“水葫芦”, 浮于水,半沉半露,随波逐 流,看似忙碌,实无内容。东游西荡而无建树,对事轻浮,决断含糊。论其职无责,论其过亦无错。长此以往,误事荒业,实一庸官。其二,“酒葫芦”官。“酒葫芦”腹大,皮厚。无论事大事小,有无必要,常于酒桌论政。无酒不成事,酒过常误事。虽纳海内外名酒佳酿,却又常以酒误事,既坏了官者形象,又损了党的威望,实一昏官。有些为官者,官越做越大,手越伸越长,把权职作为敛财葫芦,明要暗索。且大有官不止、手不停之势。胃口奇大,钱物尽纳,实一贪官。其四,“油葫芦”官。“油葫芦”外光内滑,…  相似文献   

4.
反间计     
有人说,春秋不义战.实际上,鲁哀公获麟前,至少还比较讲究名义.诸侯出战,要么代周天子征伐不君,要么代周天子讨伐不臣.除了义外,还讲究信.大国有大国的风度,小国有小国的家法.之后,刑名法术之学、鬼谷子之说大行,诸侯间战争少有正义、信义可言.至若秦、楚问鼎于周,孟子所谓大道不行.战争好比游戏,游戏需要规则,《孙子兵法》应运而生.孙子日:“兵者诡道也”,可以“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孙武《孙子兵法》)“亲而离之”,指反间计而言.反间计是一种阴谋,名声虽不好听,却屡屡被人运用,也屡屡运用成功.  相似文献   

5.
槐下居随感     
一、君仁臣真 战国时魏的国君魏斯任命乐羊当三军总司令,攻陷了中山国(今河北省灵寿至唐县一带)。随即把它并入魏国版图,作为儿子魏击的封邑。有一次,魏斯问他的臣僚:“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一致回答:“仁慈的君主。”只有任座一个持异议,插嘴说:“你得到土地,不封你的弟弟,而封你的儿子,怎么能称仁慈?”魏斯勃然大怒。任座一看苗头不对,立即告辞退出。魏斯再问另一位臣僚翟璜,翟璜说:“你当然是仁慈的君主。”魏斯没好气说;“你怎么知道?”  相似文献   

6.
“人欺地皮,地欺肚皮。”这是中国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耕耘总结出来的生存格言。讲的是要以诚信立身,不欺不怠。 波诡云谲的工商界,是否也通行这一准则呢? 许多人不信。“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无奸何以言利?也正因为总有人将此奉为行事的圭臬,社会上才总是充斥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短尺少寸、使奸耍滑的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就企业而言,产品质  相似文献   

7.
读《喻林》     
古来奇书多矣,《喻林》尤奇。其书采集古人譬喻之词,孜孜不倦二十余年,汇为煌煌巨帙。编者徐元太,安徽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四川巡抚。书分十大门:造化、人事、君道、臣道、臣术、德行、学业、政治、性理、物宜。每门分子目,凡五百八十余类。新刊影印本所据明万历刻本,达1440页。似此繁富丰瞻、云蒸霞蔚,真是骇人心目。钱钟书先生《谈艺录》168页引宋代梅圣俞海上观潮写景妙句:“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洄如鼻吸。”钱先生赞曰:“立喻奇创,真有以六合八荒,缩之口耳四寸者。”梅氏寥寥十数字,把自然奇观,生命力量,刻画得如闻如见,非譬喻不能至也。《喻林》所采譬喻,若“譬如火焉,薪尽而火灭,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秦策》上讲,一次,三国联盟攻秦,兵逼函谷关。秦王感到形势危急,想割让河东之地与三国讲和,就找来楼缓商量。楼缓说:“割去河东,对国家是个很大的损失,但免于外患,对国家又有很大好处。这样事关国家兴衰利害的大事,大王何不召公子池来问问呢?”秦王召来公子池。公子池听了秦王的意思后说:“讲和大王要后悔,不讲和大王也要后悔。”“为什么?”秦王问。“大王割让河东之地而讲和,三国退兵走了,大王一定会说:‘真可惜!三国就要退兵了,我却把三座  相似文献   

9.
晏子拒更宅     
【原文】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晏子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窃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是时也,公繁于刑,有鬻([yù]卖)踊者。故对曰:“踊贵而屦贱。”公愀然改容。公为是省于刑。(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的口号喊了若干年,不文明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原因何在? 首先,精神文明同执政党的党风有关。人民道德品质如何,民风是否淳正,执政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曾经看到一户人家的大门上贴着一副自撰的对联:“官清民顺,风正人和。”短短八个字,反映了事情的规律,也道出了人民的愿望。如果官不清,风不正,而希望“民顺”、“人和”,何异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11.
意忘形”一词源于《晋书·阮籍传》,说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即高兴得忘乎所以,失去常态。推及“得志忘形”就是一个人当了官,有了权,自以为“高人一等”,“老子天下第一”,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什么坏事都敢干。结果,反误了卿卿性命,正应了颠得越高,摔得越痛的道理。其实,“得志”后是否“忘形”也是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有言道:小人得志太猖狂,就表明了人们对得意忘形者的人格鄙视。所以,我们每一个“得志”者,都要老老实实地做一个不“忘形”的人。摆正个人与党的关系,摆正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华丁 《瞭望》1988,(3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欠关连着经济的盛衰进退,人们因此说:“无农不稳。” 中华大地近年崛起的乡镇企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进程中,促农业振兴,帮农民致富,成为一支生气勃勃的新军,人们得出结论:“无工不富。” 商业组织商品流通,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和桥梁,人们又说:“无商不活。” “那么,无士呢?无士不……”最近有人这样问。  相似文献   

13.
也说阿丑     
《瞭望》第27期《阿丑的即兴表演》(东流),讲了一个好太监的故事,很有趣。我不但有东流先生“礼失而求诸野”的同慨,而且,忍不住接着讲阿丑的第二个故事—— 提督西厂、作恶多端的坏太监汪直被罢免后,他的党羽王越、陈钺犹在,却奈他们不得(朝中大抵一个好臣子也没有了罢)。一日,小中官阿丑于帝筵前扮作汪直的模样,手操两斧,道:“吾将兵,仗此两钺耳!”人问:“何钺?”曰:“王越、陈  相似文献   

14.
韩羽 《瞭望》1989,(38)
鬼之为物.可怖复可厌也。将“穷”呼之为“鬼”,是“穷”亦可怖复可厌也。有语曰:“两手怒搏,无术送穷”。挥拳相对,如打过街之鼠。于此可见,穷鬼人人厌之,人人弃之,人人驱之。 读戴名世《穷鬼传》,哑然失笑。此先生别具慧眼,看出另个道道:原来这穷鬼竟然也择人而处,要求甚严,毫不含糊。请看:韩愈有《送穷文》,欲送穷而不能。但穷鬼自“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阅九百余年……”九百年间竟无一可入穷鬼目者。这穷鬼也着实牛气得很,竟忘了自己惹厌的鬼脸,煞是好笑?  相似文献   

15.
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开国之君创业艰难,但亡起来却很容易.建立一个王朝需要众多努力,而毁掉它,办法却大致一律.夏、商的亡国之君夏桀、商纣王也不外于此.这两个人的亡国之道大致有三:一是暴虐残酷.夏桀无道,“暴戾顽狠,残害百姓,天下颤怨而患之”.商纣王更甚,“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殷本纪》,下同).这样做的结果是民有不堪,天下叛离,说道:“是日何时丧?予与汝谐亡!”  相似文献   

16.
程超 《瞭望》1996,(22)
时下,在各级领导干部讲话中以及在报刊、文件、广播、电视里都经常要求广大党贫、干部、群众要说真话,这足以说明说真话的人少了。 为何尽管一再提倡大家要说真话,但是说假话的指数却未降下来呢?是否听真话的市场还未建起来,或市场还不大,说假话的仍有很大市场呢?我国历来有比较繁荣的假话市场。笔者未读过几天书,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在中国最早爱听假话的不知是何朝何人,“指鹿为马”是否可排上前几名?反正这件事的结果是说真话的人掉了头,说假话的人升了官。李世民算是比较爱听真话的,还不是差点儿把魏征给宰了?再说六十年代彭德怀的为民鼓与呼的“万言书”和马寅初的利国利民的“新人口论”都是真话。可后来说真话的这两个人遭遇如何呢?这在中国大地上是妇孺皆知的。然而,那个“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挤眼泪,暗地下毒手”,一贯以“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为信条的人一时竟成为中国的“红人”。流风所及,原首钢党委书记管志诚,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即位时还面临着分散于备地的李建成、李元吉余部和突厥军不断地骚扰等紧迫问题;又值连年灾荒,更造成了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的巨大困难.《贞观政要》中概括这一时期的情况说:“太宗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但到贞观三年(公元六二九年)关中粮食丰收,又加太宗“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而因很快使各地“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因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这便是历史上所称誉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也因此为人们所称颂.杜甫在路经唐太宗昭陵(位于今陕西礼泉县)时,便无限钦敬地赞叹:  相似文献   

18.
书满为患     
六祖慧能是位很通达的和尚,他曾经说过,如果人“皆往西天,西天将人满为患。但他何曾料到,在当今之世,笔者常有书满为患之忧。谁说出书难?某些人东抄西凑就是一本,言之无物甚至错讹满篇也都能印出来,故有人说,今天不少写书人是“著书而不立说”,大千世界将书满为患。别的不谈,就连慧能开创的不立文字的禅宗,现在的研究鉴赏文字,也动輒数十万言不能自休。六祖复生,对这种“教外别传”,也只有自  相似文献   

19.
刘洪波先生的《“样板”思维》一文(见《瞭望》第36期),提出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问题。说不算小,因为他指出这种“样板”思维不止是围绕着“样板戏”产生的,也不限于文艺界。确乎如此。在特定时期由穿“样板服”,吃“样板饭”的“样板团”在江青麾下搞出来的“样板戏”,首先是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其“样板性”,然后以“样板舆论”评价其“样板”地位,总之,通过行政命令和政治压力“大树特树”,只许说好,不许说坏,以至不许说句二话,否则就是“反对样板戏”,“反对样板戏就是反对‘旗手’,就是反对……”罪在不赦。这类“树样板”,与所谓“树立对立面”,乃是一枚金币的正反两面:  相似文献   

20.
张青松 《理论探讨》2006,(6):141-145
所谓“元规律”,就是认识规律的规律,即主观与规律之间的一种关系及其运行趋势。也就是“广义元理论”的研究对象。那么怎样才能认识和获得“元规律”呢?途径和来源之一恐怕是对已知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但其客观前提和逻辑前提是已知规律对未知规律必须具有信息相关性或全息性(即“参考价值”),否则已知规律就不可能具有元规律性。从部分之“是”与整体之“是”、已知之“是”与未知之“是”、微观之“是”与宏观之“是”的全息性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也是“广义元理论”系列研究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