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国土:厦门大学历史学、政治学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华侨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庄国土教授还担任了一系列的国际与国内学术组织的职务。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客家社会的文化适应可用文化生态学方法考察。东南亚客家社会的环境从封闭型环境单元转型为开放型的全球系统,这种环境变化导致客家社会内部在生产技术、行为模式和文化特征方面发生相应变化,文化适应也从传统聚落模式转型到世界客家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3.
周士新 《东南亚》2010,(2):51-55
核能正成为东南亚国家满足中长期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东南亚国家的核能计划发展程度整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东南亚国家发展核能计划主要出于政治、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考虑,但同时又受到舆论、技术与安全等方面因素的约束。东南亚部分国家虽然已经把发展核能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同时也在谨慎地应对地区和国际社会对核扩散的极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的东南亚研究曾一度走向衰退.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亚洲人,特别是东南亚人的移民浪潮冲击着美国这个"民族熔炉",使其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美国西海岸成了亚裔和东南亚裔美国人聚居的地区.因此,加利福尼亚大学成为研究亚裔美国人的中心.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为西方的亚洲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国家的就业形势、对策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后 ,东南亚国家失业形势严峻。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减少失业压力。短期内 ,失业状况难有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6.
王亚芳 《东南亚》2013,(1):86-89,94
朱杰勤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在研究中外关系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华侨史的研究。晚年承担了主编多卷本的《东南亚华侨史丛书》任务,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朱杰勤先生不但对《东南亚华侨史丛书》的撰写和编辑出版工作,而且对中国的东南亚华侨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谋 《东南亚》2009,(3):67-73
印度文化与东南亚是人们常议的话题,但意见诸多不同。通过对几部东南亚史名著涉及古代东南亚论述的比较与分析,笔者认为:印度文化对古代东南亚影响大,但中国文化对东南亚产生影响要早于印度。主导文化影响大小的是接受方。文化影响是双向的,不均衡的。文化传播方式途径都会左右影响的结果。宗教性文化的影响更易显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中国的东南亚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由于宗教、社会风俗、传统习惯、教育等方面的差异,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和分析在中国的东南亚留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业、心理、生活环境、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文化适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有一个壮泰族群,她的基本文化特征是:共同聚居区——连片带状分布,共同历史渊源——族群同源异流,共同体质特征——个子中等的黄种人,共同语言——基本用语相同,共同经济生活——"那"文化,共同的精神文化——宗教、节庆文化相似等。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知名的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宝库,在全球化时代,保护本土民俗文化、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紧迫的任务。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东南亚地区的9项非物质文化列入了“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首先梳理了“口头非物质遗产”这一文化概念的定义,以及其中的社会话语内涵;然后把入选的9项代表作进行分类归纳,探讨它们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这些代表作在文化多样性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来,随着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力量也逐步增强,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由于东南亚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和社会政治体制,相应地,各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存在着多样性。本文以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为例,研究东南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纵横》2009,(1):3-9
2008年,对全世界来说是很艰难的一年,2007年夏季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在进入2008年以后迅速演变成为全球金融海啸,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能够独善其身.东南亚各国情况如何?本刊编辑部邀请了部分东南亚研究知名专家、学者对2008~2009年东南亚的形势作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东南亚国家文化资源的特色与优势,探讨东南亚国家文化资源产业开发路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东南亚文化与东盟发展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南亚文化界定 东南亚文化,从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它实际上是指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而绝非仅指东南亚地区文化.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在新的国际关系下努力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出并推进东盟区域文化一体化。东南亚各国由于国情不同,长期以来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影响也不同,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存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向。看来东南亚区域文化一体化短期内难以启动。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其族群文化观对国际政冶格局的解读。其族群文化观源于美国的族群理论中的盎格鲁一萨克逊优越论。在美国国内,亨廷顿断言多元文化将使美国分裂而反对多元文化,主张用以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代表的美国核心文化同化其他移民族群。在国际上,亨廷顿强调不同宗教文化的难以调和性,似乎由主流文化同化其他族群才是解决“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文明冲突”的出路。正如同化理论在美国日益没落而多元文化广被认可一样,在东南亚,一个各族群可以和睦相处的多元社会的构建不但是一种理念,也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地处江苏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开其端绪,中经20、30年代"北大三杰"的拓展、40年代南洋学会的创立、东方语专的创办,以及江苏的"南洋研究三杰"的耕耘,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东南亚研究成果不乏,规模初具。江苏是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说的中国—东南亚区域研究,是在整体上把中国—东南亚作为一个区域来研究。本文以已公开出版的中文著作(包括译著)为例,对中国—东南亚经济和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南亚历史、文化和民族这3个方面的整体研究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如何推进中国—东南亚区域研究从9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曾是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的发源地,知名东南亚学者的集中地,首批东南亚研究成果的产生地,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研究力量先后南下北移之后,东部的东南亚研究进入沉寂期。改革开放之后,东部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与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促成了东部东南亚研究的复苏。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的成立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东部东南亚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期并在发展中显现出诸多特点。本文对这些特点作了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2012,(3):F0002-F0002
《东南亚南亚研究》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2008年9月批准,由《东南亚》(季刊,1983年创刊)更名为《东南亚南亚研究》,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举凡有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区域合作、历史、宗教、民族、文化等相关学术理论研究文章、学术动态、书评等稿件,一概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