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时代风采》2008,(23):31-32
1990年,一脸憨厚的务志明带着父辈的嘱咐,从弥勒西洱山区来到矿山。在师傅的帮助下,他勤学苦练,虚心好问,别人休息他练习,就连下班后也还在认真琢磨……很快,他便掌握了打眼、放炮、翻碴、钉道等一个采掘工人应掌握的一整套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尖子,在生产上独挡一面.  相似文献   

2.
今年39岁的何在翔,率先推行了锚网梁索支护工艺,填补了西南地区煤层松软、顶板破碎的中厚煤层巷道掘进中的技术空白。获得过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煤炭工业优秀掘进队长,今年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相似文献   

3.
袁平和 《农村青年》2006,(11):14-16
谁都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然而。谁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且帮助别人改变命运。他就是如此。 由于贫病交加而无法完成高中学业。为此伤心过也苦恼过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够在家乡创办起一所学校,让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和致富的农村青年学到知识、掌握技术。实现了脱贫的梦想。 命运就是这样。有苦又有甜。如今的他。正为自己的辛劳和成功绽开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近来,一位普通港口装卸工人———许振超的感人事迹传遍了祖国大地,在亿万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向许振超学习、争当新时期优秀职工的热潮正在全国各行各业的职工中兴起,“振超精神”正在成为激励当代职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拼搏奉献,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被誉为“金牌工人”的许振超,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明港公司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自1974年进入青岛港工作后,他凭着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门机司机成长为港口桥吊专家。他不仅掌握了一系列技术绝活,完成10多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5.
霍雨佳 《工友》2011,(10):60-60
我的一位姓刘的老同事患风湿性心脏病和哮喘病十多年了,但在夏季里,老刘的生活、工作与常人没什么区别。只是每当秋去冬来,他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好在他是一位老天气预报员,本地的天气变化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也因天制宜,在天气变化前采取防病措施。虽然病情也有些波动,但一直相安无事,生活质量也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一”前夕,中央企业工委、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作出《关于开展向李黄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一个响亮的名字在千千万万职工中传颂。他,就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第二铸造厂的普通工人——李黄玺。李黄玺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掌握了现代设备的维修技术;他技艺精湛,甘于奉献,把智慧和技术都献给了工厂;他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成为改进洋设备创造新技术的专家。李黄玺以自己的优秀事迹展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的风采。 一名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优秀工人 李黄玺说,咱工人要当好企业的主人,就得先做科学技术的主人。作为一汽第…  相似文献   

7.
遭遇黑暗1962年夏,在山东高密市张鲁镇张鲁集一村一间破旧的草房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来到人世。这就是陈培言。1岁半时,小培言出麻疹,因持续高热并继以腹泻,导致脱水,造成眼底视神经萎缩而失明。虽然眼珠外形没有变化,那原本水灵灵的眼睛已经同无边的黑暗溶为一体了。小培言13岁时到青岛盲校上学。由于勤奋刻苦,加以天资聪颖,8年的学习生活,使陈培言由一个无知的盲童变成了一个按摩师。陈培言掌握了按摩、针灸、穴位注射等技术、能治疗十几种疾病。1982年6月2日,21岁的陈培言从盲校毕业回到家乡,开起了“针灸推拿诊所“。病号隔三差五登门了。病人的痊愈,成为他生活中的精神支柱。3年后,陈培言在这个县城里已小有名气了。他在高密打出的名声,不仅靠他的医术,还靠他的医德。从当年在家乡开业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了规矩:五保户、残疾人免费治疗,困难户半价收费。同时,多少年来,陈培言不凡的记忆力和他的多才多艺也在高密城里传为佳话。人们传说,只要去过他的珍  相似文献   

8.
知识与文凭 许振超,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吊车司机。自从到青岛港当上装卸工人后,许振超靠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兢兢业业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发奋学习才能成就未来。”“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就一身绝活,做个能工巧匠。”凭着这样的信念,原本只 有初 中文 化的他 ,在 几十 年的 实 践中 ,结合本职工作自修了大学机电专业所有课程,掌握了当代最先进的桥吊操作和修理技术,并带领他的团队两次创造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他被誉为“桥吊…  相似文献   

9.
范进卯是我校经济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97级学员,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燃气室装维修工人。池1977年从部队复员来到该公司,一直在安装维修岗位上工作,他坚持以“用户满意”为标准要求自己。二十多年来,用自己在安装维修工作中学到的一技之长,在业余时问巴参加邻里互助活动,为群众义务修理灶具3000多台,热水器近千台,烤箱灶300余台。他为了掌握修热水器和烤箱的技术,就自己买了热水器和烤箱,对之大拆大卸,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弄清它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他还到热水器的生产厂家参观,还好说歹说向人家要了一张热水器构造图。经过他的…  相似文献   

10.
李黄玺同志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第二铸造厂造型车间电钳一体化维修工人,高级工人技师。他勤奋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高新技术,克服重重难关,先后攻克了国际上刚刚兴起的伺服驱动系统等 63项技术难关,成功地改造了 4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造型线,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授予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李黄玺同志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楷模,是掌握现代先进技术的工人的典范。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产业工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突出展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工…  相似文献   

11.
谢忠荣 《工友》2008,(2):54-54
因业务的发展,公司要招一名文案,招聘任务自然落到我这个部门主管的身上。身在这行多年,手中多少掌握了几个写手的信息,刚巧,强子刚好辞了工作,我第一时间向老板推荐他。老板答应试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网球技术教学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技术动作,这是技能习得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运动技能的掌握都要经历不断改进错误、提高、巩固,然后形成正确技术定型这一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预防和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13.
张秀 《中国工运》2014,(11):18-18
郑贵有,内蒙古北重集团一名普通员工。2012年8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郑贵有车工技术工作室"正式通过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的审批。2013年,他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聘为首席技师。他的成长足迹记载了他对职业技能的执着追求与热爱,书写了他在本职岗位上自强不息与进取,诠释了一名新一代企业知识型、创新型人才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4.
饶燕枝 《工友》2013,(7):32-33
王军,196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在26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从一名专业技术人才,转型为营销管理人才,多次面临事业的归零,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新的起点上。在电力系统与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中他转换着自己的角色,逐步成长为一名国有企业的高管。  相似文献   

15.
目光炯炯有神的农民工王佑,是重庆能源集团巨能川九建设公司第六项目部603掘进队长,他日日夜夜迈出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和艰辛:从勤奋的掘进工到严把质量、安全关的班长和具有管理水平的队长:他带领掘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坚实的脚印,构筑了一个农民工的执着追求.2009年11月1日,被评为第四届重庆市“十佳”农民工,并获“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16.
通过篮球教学实验的研究发现,目标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掌握,实战能力的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改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等方面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高度认同。建议在高等公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推广应用目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2006,(6):58-59
凌源市瓦房店乡瓦西村的崔建光是我们大光农业110栏目的忠实读者.他连续两次来电话,咨询有关百合种植方面的技术问题。他说他们村和周边一些乡镇的村子,不少农户热衰于种植百合。村里的“大明白”说种植百合的市场前景看好。可种百合不比种庄稼。百合是娇责的植物,不少老百姓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掌握它的栽培技术了。因此,请教大光农业110栏目给予指导——为盼!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代表周家贵,本为民营企业界的代表,可他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却都围绕“如何从法制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个话题,人们称他为: 在钟祥,有一种说法,能在周家贵手下工作,是一种“福气”。周家贵的人气带动了他领导的金汉江公司,短短几年间,公司在全国纤维素行业脱颖而出,一举摘取全国同行业五个第一:即第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第一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2013,(4):62-62
在湖南省安化县马路镇吊藤岩村,说起仇满良这个朴实而又憨厚的农家汉子,熟悉他的村民无不感慨地说,是他凭借灵活的头脑、超人的胆识、乐于助人的风格以及精湛的天麻种植技术,为吊藤岩村村民开辟出了一条致富大道。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当前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技术工人队伍的实际状况,进一步推动职工素质的提高,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对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一集团)技术工人状况进行了调研。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航一集团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55个,科研院所27个,从事航空外贸、物资供销、科技与产品开发等专业公司与事业单位20个,共有员工24.57万人,其中技术工人10.14万人。中航一集团的产业性质和技术工人队伍构成在国防科技工业具有代表性。从调查情况看,日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技术工人存量结构不能满足发展需求。1.高技能人才总量储备不足,难以满足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