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到那个逼三轮车夫给狗下跪磕头的“城里人”终于被依法拘留的消息(《车夫轧死小狗被逼磕头 狗主人遭拘留罚款》,黑龙江日报报道),我并没有感到轻松和解气,相反,一丝悲哀涌上心头。我并不能依据新闻所给定的零星信息,就能判断大庆这对“狗主人夫妇”就一定是富人,只不过,身为城里人,在面对相对弱势得多的农村打工者时,这对夫妇充满着浅薄而又可怜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在相对于他们更高级的优越感的压迫下,越发地显现出病态来。因此,当能够体现出自己强势的时候,做出什么样的无耻和缺德的举动来都不令人奇怪。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对夫妇…  相似文献   

2.
总结东风公司近年来减员增效的工作,我们认为,要搞好减员增效工作,关键是要突出一个“转”字,即“转岗分流”;抓住一个“活”字,即着力盘活人力资源,开发性分流富余人员。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主动,推进的效果则更佳。为什么要实行“转岗分流”呢?1、提“转岗分流”容易得到职工的认同。长期以来,东风公司的职工有一种“优越感”,职工承受困难的能力较差。去年,我们在作方案时,提出的是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程”,但在调研时发现职工对“下岗”的提法有顾虑,而提“转岗分流”,职工普遍有认同感。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3.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是多少而已。有的交通便利,区位条件好,有的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有的离城不远,受其辐射和惠泽。优势发挥得好,能够“流金淌银”。然而,优势亦“让我欢喜让我忧”。优势似一轮“光环”,如一轮“姣月”,令一些人暗自喜悦,久而久之,一种优越感便油然而生。正是这种优越感,使得一些人陶醉于“桃花源”的自我封闭之中,沉醉于“井底之蛙”的“窃窃私语”之中,或躺在优势中“睡大觉、吃老本”;或“望眼欲穿”富饶的资源却无开发的本领,出现了令人咋舌的“富饶的贫困”。环顾四周,一些资源丰富的地方并…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赞扬范钦的藏书是“基于健全的文化良知”。但天一阁的藏书是不让人阅读的。本文对比古代西方私人藏书的开放性,从古代中西社会制度和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范氏家族藏书私而不公的原因;指出宗法制度和建立其上的儒家文化,导致我们的古人没有公共意识,只有家族权力认同,范钦藏书实为文化荒诞。余秋雨的意识中有一种文化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宗法等级文化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美国以“反恐”为名 ,炮制出“先发制人”战略 ;在国际交往中 ,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力图实现它梦寐以求的“单极世界”。本文试图从美国强权政治的发展模式入手 ,追寻其历史轨迹 ,并尝试从“使命观”、“天定命运论”以及“种族优越感”等方面阐释其产生、发展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6.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意识、前意识,分别对应于个体的三重属性:自我、本我、超我。我尝试着用这三“我”去看韩国。自我:韩国人的优越感韩国人有很强的民族意识,甚至有一定的民族优越感。但韩国人的自豪是有理由的。50年前韩国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但是到今天,韩国的人均GDP达到14000美元以上,进入了富国俱乐部——经合组织。  相似文献   

7.
马平 《思想战线》2006,32(6):65-70
作为新概念的“文明极端主义”,是建立在西方“基督教文明优越感”和“白人至上主义”基础之上的。在经济、科技等的作用下,基督教文明成为强势文明,其他文明则处于相对“弱势文明”的境地。承认文明的相对性,倡导文明的多元性,建立文明多样性的人类共识,在相互尊重与理解中文明对话,则能降低乃至缓解文明冲突对人类的危害,从而使文明极端主义破产。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一个标榜“人权”的国家,把人权问题看得很重,甚至喜欢对别国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也许是在最基本的人权即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上美国已经觉得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所以有很强的优越感,甚至忘记了一些落后国家正在为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奋斗。这样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差异,也影响了美国就自己国家在人权方面的种种问题认真检讨,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进行民族优越感教育和民族危机感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现实告诉我们,进行危机感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法对于人类理性的规范和调整功能表明,法治秩序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成熟的标志。法的精神是法作为一个整体透析出的理念,是人类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从直观到理性的飞跃。它表现了一定地域、一定阶层群体的综合素质。立法者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以及立法技术等无不影响着法的精神内蕴与表达。在我国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上,法总是被仅仅理解为一种阶级统治(也说管理)的“武器”和“工具”,这种认识至今还使一些立法者常常陷入统治者的优越感中不能自拔,以“实用”、“通俗”和“对政府部门的支持”等理由掩饰自己。而由法条所组成的法…  相似文献   

11.
坐在面前的崔正方教授,睿智、达观、洒脱,又不失幽默感。交谈中,我为他的话所感染。他完全没有因工作的繁杂而带来的沉重感和荣誉背后的优越感,和普通人一样,平淡、随和。谈及对自己的评价,崔教授说:“我是以一个普通教师的心办一个普通人的事。”诚然,崔正方正是以这颗平常心投入到他的攻关课题中,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去的。早在0年代,崔正方就参加了国家重点项目“112工程”、“0工程”的研究,受到中央军委、国家科委的嘉奖。70年代在试压机项目的研究上,他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m年代,崔正方研制开发出第一…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作保证。针对金华婺城区农村治安的实际,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和优势,积极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治安打防控新机制,重点是狠抓一个“防”字,突出一个“严”字,强化一个“基”字,倡导一个“情”字,强调一个“宣”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德庆县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军队的有关政策、扎实推进复退军人安置的基础上,提出“不让军属家庭出现贫困”、“不让最可爱的人成为穷困的人,要让最可爱的人成为生活宽裕的人”的总体要求,积极落实五个“一批”,引导复退军人自主创业,在工作、思想、生活等方面关怀帮扶复退军人,使复退军人感受到作为军人的优越感。  相似文献   

14.
方凡 《求索》2005,(12):179-181
威廉·莎士比亚的《奥赛罗》的悲剧根源众说纷纭。从后殖民主义角度来看,《奥赛罗》展现了殖民主义的种族和文化优越感,被殖民地边缘人的内心矛盾,以及中心与边缘文化“对话”的平衡与失衡。《奥赛罗》的悲剧是殖民主义的必然结局,也是奥赛罗的自卑心理和痛苦灵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5.
曾经被亿万农家子弟视为“跳出农门”通行证、曾经是“城里人”身份和地位象征的“非农业户口”将被取消,这令曾被“城里人”歧视几十年的“乡下人”和“外地人”拍手称快。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一是削弱了城乡差别,缓解了诸多社会矛盾。“非农业户口”的优越感和“农业户口”的自卑感也同时取消了,城里人和乡下人将受到同等待遇,使过去因户口限制而难以解决的许多社会矛盾得以缓解。二是有助于人才交流,加速社会发展。在过去的户口制度下,一个人要想到外地去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户…  相似文献   

16.
当前乡镇干部分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乡镇干部分流步履艰难,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难转变。一方面,乡镇干部的“官本位”思想普遍根深蒂固,在职在岗似乎就有一种优越感,而一旦脱离岗位、失去职位则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政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民主制度建设。有道是“治民先治官,治国先治吏”,世界各国政治实践表明,要治好官吏,根本之道在于实行民主制度。马克思主义者早就指出,在经济上,社会主义是一个“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是一个“人民民主”,即“权力公有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前些年,内地人称香港人为“港客”。那时两地人通婚大多是“港男陆妹老少配”的模式,双方年龄相差最多的有能超过40岁的。最新的统计表明,近年到香港团聚的夫妇,双方年龄差别很少有超过10岁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及香港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以往港人与内地人成婚的优越感渐渐淡化,许多婚姻回到以双方的感情交往为基础的常态中。  相似文献   

19.
当悄悄话成为“公开宣言”“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鲁迅曾在《示众》《药》中,用“围观”来形容像鸭子一样伸着长长脖子的人们。围观者嗑着瓜子,有一种享受免费午餐的优越感。微博“围观”的力量有其有益的一面,公众参与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从心生善念到付诸善行的最短距离,仅在一秒钟的转发之间——“随手解救被拐儿童”“随手送书下乡”“爱心衣橱”等“微公益”,积聚成社会大爱,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众多网民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20.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