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部门对列车晚点这一违约行为承担过错赔偿责任而非传统的严格责任能够降低社会成本,从而增加社会收益,进而有利于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汉德过失公式为我们构建合理的列车晚点赔偿制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以使列车晚点给旅客所造成的损害得到合理、理性的防治。这样的制度安排符合效率要求,但它并不违背公平,因为受益者不仅是铁路部门,乘客在足够长的时期内也能从过错责任体制下获益,同时铁路部门也从中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度的预防成本的追加,实现了铁路部门与乘客的双赢。只要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就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意义上实现了公平。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不仅关乎社会和谐,还关乎新医改的成败。如何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作用,以弥补传统民法保护的缺陷与不足,是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医患关系性质上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关系主体分别是消费者和经营者,医患关系是消费关系,医患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基于患者的弱势地位应由《消法》给予医患合同和医疗侵权以倾斜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增多,法官逐渐倾向于运用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对之进行救济,并将合理预见作为界定加害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判断标准。然而,可预见性说主张的合理预见却因其自身的不确定性无法给出案件判决一个合理的解释,其故有缺陷在麦克劳夫林诉奥布莱茵案中再次暴露出来。汉德公式的运用为判决背后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意的尝试,它表明司法实践中的某些政策本身就已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有利于实现社会总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论医患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桂荣 《行政与法》2007,(1):113-116
对医患法律关系的认识上的欠缺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和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要正确认识医患法律关系,必须先对作为普通社会关系的医患关系有所认识。从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将医患关系中的“医”和“患”界定为与医疗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即医院和患者。为法律所规制的医患关系,不仅只是社会关系、道德关系,更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长久以来医患之间不和谐的关系,侵权责任法确认了医患双方平等的法律地位,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过错推定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明确规定医疗损害赔偿采用普通民事赔偿制度,客观地规定了医疗机构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免责事由,充分维护了医患双方的权益,对解决医患纠纷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应注意侵权责任法也有不足之处,须有一些配套措施来保证其贯彻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和加剧了某些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两者的关联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解决医疗事故鉴定问题来减缓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值得探讨的。本文先从现象和数据入手,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医疗事故鉴定的成本过高和医疗事故鉴定公信力的缺失导致医疗事故鉴定无法起到应有作用,最后对于如何解决好医疗事故鉴定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法无禁止即自由.医疗服务法治化建设滞后是医患关系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推进医疗服务法治化建设,让医患纠纷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从医患关系的现状和成因入手,分析医患关系模式变化和医患关系的法律适用现状.最后,从五个不同的立法角度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法律路径,以期为推进医疗服务法治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医患法律关系定位的规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理论界对于医患关系的法律定位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形成了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和独立的医事法律关系的两种观点。本文从法学的规范方法的角度,分析了法律关系分析法的方法论意义;提出了一般医患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特殊医患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在新医改的时代大背景下,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不仅关乎社会和谐,还关乎新医改的成败。本文着重从医患关系性质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关系主体分别是消费者和经营者,医患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进而基于患者的弱势地位应以《消法》给予医患合同和医疗侵权以倾斜性保护。  相似文献   

10.
董兴建 《证据科学》2001,8(2):69-72
目的:探讨医患关系的法律范畴和调整原则。方法:以医患关系具体内容和医疗行为方式分析其法律性质与特征。结果:医患关系主要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单务有偿民事合同,部分具有行政性或风险性。结论:建立以民事法律、行政性法律的综合调整系统,以保险机制处置和补救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医疗纠纷有增无减,为缓和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本文立足于医患关系的内涵,在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学说的基础上,从医患关系模式、医疗行为特征等方面论证了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关系,以期对医疗纠纷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黄军辉 《证据科学》2002,9(1):16-18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民众与医疗机构打交道的几率倍增;而如同我国社会中其他领域一样,医疗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改革,承受着体制转换所带来的种种无序及失衡.其一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医疗事故激增,大量的医疗纠纷被诉诸法庭.如何妥当地处理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以追求社会公正为目标的法律所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 ,民众与医疗机构打交道的几率倍增 ;而如同我国社会中其他领域一样 ,医疗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改革 ,承受着体制转换所带来的种种无序及失衡。其一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医疗事故激增 ,大量的医疗纠纷被诉诸法庭。如何妥当地处理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也是以追求社会公正为目标的法律所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的与医疗事故纠纷有关的专门法规主要是国务院于 198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其颁行至今已逾 15年之久 ,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医医患关系既有民事法律关系又有行政法律关系,中医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是纵横交错的法律关系。明确中医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对中医医疗卫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医患关系的法律调整原则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医患关系的法律范畴和调整原则。 方法 以医患关系具体内容和医疗行为方式分析其法律性质与特征。 结果 医患关系主要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单务有偿民事合同 ,部分具有行政性或风险性。 结论 建立以民事法律、行政性法律的综合调整系统 ,以保险机制处置和补救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6.
医患关系是医疗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也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医患关系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本文通过建立医患关系博弈模型,解释了现阶段医疗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在相关结论基础上,对我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患者健康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从当前医患关系的概念和内容出发,总结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调查河南省三个地区298名医生和220名患者,通过对所列举因素进行主题提取,形成效价矩阵,对效价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医生更倾向归因于医患共情,患者强调医生的职业修养,双方都重视患者认知与情绪的作用。男性医生和女性患者更注重社会环境的影响,公立制医院医生较之非公立制医院医生更强调医学现实更不强调医患共情,本科及以下学历较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医生更注重医患共情与政策法律保障。医患关系满意度高分组医生更注重医生的职业修养,低分组医生和高分组患者更注重医学现实的作用。探究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对促进医患信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医患法律关系属性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法律关系的性质问题是在医患纠纷的发展及其法律适用的论争中形成的。当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有民事 法律关系论、合同关系论、消费法律关系论是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相一致的,是法学对医疗卫生经济改革的 诠释,但不是法学独立思考的结果。从法学的角度看,生存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学应高举人权大旗,为医疗 改革提供法学的思维和视角。从人权的角度看,医患法律关系的性质主要体现为公民的生存权保障问题,属于社会法 律关系的范畴。在社会法律关系的框架下考察医患法律关系,首先要从公民生存权和生命健康权的角度,考察国家应 承担的国家责任和义务。其次,加强立法,确立公民的医疗保障权,建立完善的医患调整性法律关系。再次,树立公 民的医疗保障权对医方财产权的优先地位。完善社会医疗保障的运作机制,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保障公民医疗保 障权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完善医疗制度 缓和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纠纷数量日趋增多,成为卫生部门、医院、医生的最大难题,是继医疗改革之后的又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医患关系成为社会最不和谐的声音。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与我国目前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有极大的关系。本文探讨通过建全相关制度、法规以缓和医患矛盾的问题,试图寻找合理处理医疗纠纷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