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经济转型国家的宏观经济处于"不安全"运行的区间,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本文研究俄罗斯经济安全战略,指出俄罗斯2009年<新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与特点、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临界值"的内容和要点;对1998年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的经济安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经济转型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和维护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安全提供借鉴,为探索转型国家经济安全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从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致使出口、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锐减.2008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为5.6%,低于2007年的8.1%.  相似文献   

3.
透视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俄罗斯经济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油价暴跌使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风暴,俄罗斯政府不断采取救市措施,伴随着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和全球实体经济步入衰退,俄罗斯政府推出了大规模反危机计划。但是,对俄罗斯政府来说,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惯性还没有停止,大规模反危机计划还有待实施,因此2009年的俄罗斯经济陷入了严重衰退。对俄罗斯政府来说,产业结构的弊端严重制约俄罗斯经济走出危机,反危机任重道远,挑战和机遇并存,俄罗斯经济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4.
正如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一样,俄罗斯饱受国际金融危机之苦,深受国际金融危机之害。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并由此导致的严重经济衰退,一方面暴露了俄罗斯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和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俄罗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盲目追求金融自由化、过早过快开放金融市场所造成的后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严重影响和冲击,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千方百计化解危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采取了重振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使经济不断呈现向好态势。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经济转型初见成效,政治转型远未结束,行政转型任重道远。普京针对叶利钦时代遗留的有始无终的行政改革,逐步采取措施重建中央和地方关系,推进执行权力机构职能转变,开始推行新的公务员制度,俄罗斯新一轮行政改革加速进行。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俄此轮行政改革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模式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始于1992年年初的俄罗斯经济改革曾一度吸引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目光,然而改革的种种失误给俄罗斯带来了空前的动荡和经济上的萧条.在经历了10年的失败改革之后,俄罗斯的生产力大幅下跌,国家综合实力下降,种种萧条的事实都在说明,无论是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的改革目标还是美国式的民主自由经济的改革目标都没能使俄罗斯摆脱危机状态.今天人们似乎应该从一种更现实的角度来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现状,而俄罗斯能否保持像2000年GDP跳跃性增长的态势,则取决于其克服和解决社会经济、政治和体制等方面基本矛盾的能力,成功的改革需要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更需要政治经济方面和政府转型方面的体制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从私有化的角度看俄罗斯的转轨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俄罗斯经历了漫长的生产衰退过程.尽管转轨危机是个极其复杂的现象,难以用个别因素孤立地解释它的成因,但私有化无疑也在其中起了巨大的破坏作用.本文从私有化的角度探析俄罗斯转轨危机的原因,以求揭示过渡经济中微观改造模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2000年的经济与未来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转轨以来最好的发展局面,有的专家认为俄罗斯经济已进入恢复发展时期,并且预测未来10年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5%以上。认真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动因,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中依然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因素。俄罗斯2000年以后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更重要的还取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9.
2010年俄罗斯经济:艰难复苏与现代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俄罗斯经济缓慢复苏,经济增长带有不稳定不均衡特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有所提高,但农业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和火灾,粮食严重歉收。联邦预算状况有所改善,但预算赤字没有消除。俄经济增长既得益于国际油价和冶金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得益于政府的反危机政策。在经济复苏背景下,政府反危机与现代化相结合的经济政策,培育经济增长潜力,为危机后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预计未来几年俄经济仍将主要依赖国际石油价格行情,经济现代化前景取决于经济改革成效、制度安排及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分析及2008年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米军 《东北亚论坛》2008,17(1):82-87
2006年俄罗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7年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总体上可以概括为:经济继续稳定增长,增速进一步提高。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性得到改善,经济增长的内需导向型发展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的基本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这是俄多年来改革和调整措施逐步生效的结果。为转变增长方式,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继续增强。受能源供给增长乏力的限制,2007年俄罗斯出口增幅趋缓的趋势不会改变,进口增速远远高于出口增速成为2007年的显著特征。但国际高油价的利益驱动仍会使俄罗斯不断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同时"黑色金子"也是推进俄内需作用扩张的重要基础。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我们乐观地认为,2008年俄罗斯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举足轻重.自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历经经济转轨初期小企业改革和较快发展阶段;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和大力扶持小企业改革发展阶段;危机后期小企业的恢复发展和摆脱经济危机对小企业影响的阶段;中小企业从逐步摆脱危机阴影并开始平稳发展,到多年持续较快发展阶段,且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在提高.俄罗斯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历来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多措并举的政策措施,既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使其享受到了一定的政策红利.其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不仅是俄罗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俄罗斯一直以来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2.
普京再任总统后面临着多方面挑战,如政治改革的挑战,治理腐败的挑战,与美国及北约关系的挑战及经济发展的挑战等。在诸多挑战中,经济问题的挑战是最严峻、也是关键的挑战,因为普京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问题,不但反对派会对他进行猛烈攻击,中产阶级和广大民众也将产生不满、抗议甚至抛弃普京。要在经济方面有所作为并带领俄罗斯继续前进,普京必须面对经济增长、开放市场和改善投资环境这三大挑战。在世界经济低迷、欧债危机加重和主要贸易伙伴市场萎缩的形势下,要使俄罗斯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开放市场又要避免灾难性冲击,同时还要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这对普京来说将是一种相当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全盘西化,叶利钦政府对农业进行了改革。改革围绕着土地私有化和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的改组进行。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相反,农业出现了连年滑坡。普京上台后,将农业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继续实行农业改革,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发展大型农业综合体。至此,农业危机得以解除,农业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虽然我国与俄罗斯基本国情和农业改革之路不尽相同,但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很多经验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俄罗斯实行经济转轨的必然要求。自俄罗斯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其发展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波折迭起。俄罗斯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其经济转轨进程中出现的积极因素,对其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正发生着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给世界证券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由于俄罗斯股市与世界股市高度联动,因此,俄罗斯股市对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得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上半年俄罗斯经济形势良好.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暴跌的冲击下,俄罗斯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自10月下半月开始增长速度大幅放缓.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正在深化.预计2009年俄罗斯经济增速将骤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在转型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经历了诸如物价飞升、通货膨胀,国有资产在私有化过程中严重流失,投资受阻、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经济金融领域面临危机和人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的状况。俄罗斯近期尤其是普京执政后对现有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经济开始复苏,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社会经济领域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鉴于东欧和俄罗斯在转型中的经验教训,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健全监管机制,防止为盲目追求效率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转变政府职能,从行政改革方面对经济发展进行有力的配合。优化产业结构以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整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地区和城乡的差距给予政策上的关注。开放外汇市场进程中稳中求进,防止金融动荡引发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7.
自俄罗斯转轨以来,国内频繁爆发公共危机,这给其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大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普京政府在与危机作斗争的过程中苦心求索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在有效解决各种危机的同时也推进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顺利进行。从俄罗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可深入探寻有利于制定、执行和完善反危机措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政府反危机举措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世界金融危机牵连波及,俄罗斯经济在保持近十年的持续增长态势后,呈显著下降趋势。这种衰退现象出现是由内外原因和综合因素所造成。基于世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影响的渐趋加重以及俄罗斯经济结构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今年4月初,俄罗斯政府正式出台《2009年俄政府反危机措施纲要》。《纲要》强调国家在反危机条件下的作用,突出关注民生和民众利益,明确重点扶持行业主干企业方针和对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特殊保护政策,以全力维护国家财政系统稳定。从短期和中期效应来看,反危机措施将发挥积极作用,会具有一定成效;但从长期效应来看,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俄罗斯经济走势尚难准确把握。与前几年相比,俄罗斯全年工业生产呈负增长局面难以改变,俄罗斯GDP增长态势可能会进入一个W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俄罗斯在渐进改革阶段的主要产物,"普京主义"适时应对了叶利钦末期上演的经济转型危机与社会转型危机,逐步建构起大众支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国家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政治能力有所增强,同时致力于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重转型目标。借助国家治理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超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固有争论,化解俄罗斯转型时期难以回避的威权色彩与民主因素之间的内在张力。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新一届总统之后,"普京主义"继续折射出多种国家治理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处于渐进改革时期的俄罗斯必须寻求一种基于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与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面临着经济转轨、政治转型的艰巨任务,行政体制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必然要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改革。然而,“行政改革”这个词汇正式出现在俄罗斯公开的官方文件中只是在1997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社会和政权系统内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不意味着俄罗斯对这个问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都非常清楚:如果不改变传统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就不能取得根本性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