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政府治理职能维度是公平正义、宽容合作、以人为本。必须对政府的企业职能、市场职能、社会职能进行让渡,回归政府职能公共性和社会性。和谐社会政府治理职能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置,再造体现社会公平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包国宪  王学军 《公共管理学报》2012,(2):89-97,126,127
政府绩效管理兴起二十多年来,已由西方国家应对财政和信任危机、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拓展为各国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公共管理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优势在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其理论缺陷和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在公共价值方面的冲突使学术界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实践案例考察,从制度变迁和公共行政学术史两个层面的质性研究,提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框架。文章首先从"公共性"、"合作生产"和"可持续"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政府绩效管理进行了反思,认为公共价值对政府绩效合法性具有本质的规定性。其次,初步论证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的两个基本命题——政府绩效是一种社会建构、产出即绩效;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也只有根植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产生其可持续提升的需要,这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动力;而在政府绩效价值建构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政府产出与社会需求的高度一致,充分体现科学管理的价值。再次,从这两个基本命题出发,以价值管理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构建起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并对模型中政府绩效的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系统等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模型如何"落地"、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分析和研究拓展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引领中国社会治理的实践具体表现为从国家层面推动一轴多元治理结构的形成与完善,并通过这一结构的动态发展保障党建引领的功能稳定。社会综合力量成为社会治理实践过程的合理补充,基于公共性培育与社会增能,党建引领促进社会参与的合法性实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社会治理实践的创新发展,基于有机链接和系统多元的结构化发展,党建引领进一步促进社会治理实践实现了一轴多元模式下沉和基层转化。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府纷纷引入参与式治理。在实践中,以民主的分权、商议民主、赋权于民和自治为基本内涵的参与式治理主要体现在参与式规划、参与式预算和参与式监督,其有效运转有赖于公民社会要件和政治经济要件。实践证明,参与式治理既提高了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又改善了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正面临着治理有效性与合法性难以兼容的冲突。学习并借鉴既有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制度现代化,而实现制度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社会资本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促进那些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社会资本良性互动,有助于形成"自愿合作"的稳定社会均衡,并深刻影响政府治理绩效。培育现代社会资本,实现有效政府治理,需要突出治理导向性、法治优先性、治理公共性、治理基础性。  相似文献   

6.
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为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的府际协合治理将这种角色体现的淋漓尽致。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设立联邦应急管理署,国土安全部,国土安全部下建立《国家事故管理系统》并制定《国家响应计划》以此促进联邦、州、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提升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在州层面,《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为跨州区域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协合治理提供合法性机制,各级地方政府都设有应急管理中心,并形成县与县,县与市,市与市协合治理的模式。美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这种府际协合治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政府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政府网站、政务APP等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信息与通信技术对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体现为一种"渗透—传导—扩散"的机制: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政府治理理念层面的渗透,转变政府思维方式、促进观念的更新、培植公民本位治理理念;在政府治理结构层面的传导,使得政府组织精简化、社会治理多元化;在政府治理过程层面的扩散,推动了政府认识和行为的拓展、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决策方式创新。该机制之所以能够发挥变革政府治理模式的作用,关键在于政府行政理性的驱动。  相似文献   

8.
从治理模式来看,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践中出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不兼容的现象,导致部分基层政府较强的公共性与自主性和居民的弱公共性与弱自主性,农村社区治理面临双重治理困境。破解此困境,首先要转变理念,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理念的有机融合;其次要将技术驱动作为突破口,增强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的现代性;最后要培育相关主体,重塑基层政府、社区和农村居民的公共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多元治理模式与政府行为的公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福 《理论探讨》2012,(2):139-143
政府行为的公正性是政府有效行使公共权力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定性条件,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组织,其行为的公正性体现了政府的本质特征.人类本性中的公共性,构成了政府行为公正性的内在根据.人类本性中也有自利性的一面,在其作用下可能导致政府行为公正性的弱化,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升政府行为的公正性势在必行.政府行为的公正性主要通过公共产品的供给、公共权力的运作、公共精神的弘扬和公共领域的建构行为表现出来.政府、私人部门、民间组织和公民的良性互动所形成的多元治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政府行为公正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困境与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陈跃 《行政论坛》2015,(2):78-82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在政策领域合作不断加强。其现实困境是:以政府的体制吸纳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社会治理主体系统,会造成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下降;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强势行为,很可能造成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对未来预期的判断力和承受能力的下降;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绝对主导和领导,也会造成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对非营利组织造成挤压。实现国家治理层面的政府与社会治理层面的非营利组织有效合作,必须明确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其责任就是构建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即构建社会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公共对话机制、改革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制度,真正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政府责任实现的公共政策是:构建非营利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四维"合法性政策,完善非营利组织运行与发展的资源获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