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自制的生物素亲合素系统试剂改良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结合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AT),对443头牛进行了副结核病检查。在66头副结核细菌学阳性牛中,BA-ELISA、ELISA和CFT的检出率分别为89.4%(59/66)、65.2%(43/66)和45.5%(30/66),其中20头做过变态反应检查的牛中有13头为阳性(65%)。36份菌苗皂疫牛血清中阳性率分别为97.2%(35/36)、94.4%(34/36)和25%(9/36),而免疫早期皮肤变态反应诊断均为阳性。病牛场50头牛的检出率分别为48%(24/50)、36%(18/50)和18%(9/50),而变态反应结果为26%(13/50)。此外,还对BA-ELISA的标准化、特异性和重复性等进行了测定,并和常规ELISA和CFT比较了检测限量,初步结果表明,BA-ELISA比常规ELISA和CFT分别敏感4倍和160倍左右。因此,BA-ELISA作为牛副结核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牛型布氏菌的9个生物型中,我国有第1、2、3、4、6和第9型。找们于1981年3月首次分离到我国牛种第7型布鲁氏菌。现报告于后。 (一)流行病学情况 畜间:我县历年来流产母畜较多,空怀不孕的成年母畜也为数不少。1981年调查宗塔公社,怀孕母畜1460头,流产106头,流产率为7.2%;宗麦公社成年母畜6813头,空怀不孕者1200头,占成年母畜的17.6%。1979至1981年三年用血清学方法(试管法)抽检牛830头、羊556只,阳性牛260头,阳性率为31.3%,阳性羊7只,阳性率为1.2%。抽检不孕空怀母畜41头,阳性24头,阳性率58.5%。  相似文献   

3.
1977年7月至12月和1979年5月至11月间,我们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和点眼相结合的判定方法,对云南中甸地区23个牛场和436户社员家中的1605头奶牛进行检疫诊断,结果诊断出阳性结核病牛293头,占被检奶牛的18.25%。抽查两头阳性奶牛,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诊断为典型的结核病牛,是由牛型结核杆菌感染所致。我们采用链霉素、异烟肼针剂注射于苏气主、副穴内,结合口服中药白芨贝母散和西药异烟肼片,治疗271例,治愈率在90%以上。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4.
“珍珠病”就是浆膜结核,是结核病在浆膜上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过去仅在剖检后才有明确诊断。为摸索它的生前诊断方法,笔者从1980~1982年对苏鲁豫皖部分地区的626头耕牛进行结核检疫(阳性牛225头占35.94%,阴性牛281头占44.89%),将其中的阳性牛137头、阴性牛50头进行直肠触摸对比和屠宰检验,查出珍珠病牛40头,初步认为“直肠触摸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皮蝇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牦牛皮蝇对生产的危害,探索防治方法,我们对青海省海北地区某牧场的牦牛皮蝇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观察了某些生物学特性。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地区感染情况 1981年4~7月对流行区3个大队部分牛群的1~10岁牦牛进行了逐头检查记录,重点为1~2岁牦牛。共检查160头,阳性135头,感染率84.3%。其中1岁牛65头,阳性62头;2岁牛50头,阳性49头;3岁牛19头,阳性13头;5~6岁牛14头,  相似文献   

6.
由于牛分枝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之间存在着类属变态反应原,所以给由这两种病原所引起的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副结核注苗牛和结核病牛的鉴别诊断问题,我们采用副结核菌素、结核菌素做了以下对比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1)结核病牛:选自沈阳市某结核病牛隔离场的109头结核病牛。 (2)副结核菌苗接种牛:选自鞍山市某牧场曾用吉林省兽研所研制的牛副结核热灭活菌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甘肃省某奶牛场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采集该场227头奶牛血清进行ELISA抗体检测,结果,检出13头阳性奶牛,阳性率为5.73%。在13头抗体阳性奶牛中随机采集6头表现拉稀症状奶牛的直肠粪便,提取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6份粪便样品均为阳性。6份粪便样品用十六烷基氯化吡啶(HPC)处理后接种自行配制的Herrold's卵黄琼脂培养基,经过7~14周培养得到5株分离菌株。采用IS900特异性序列PCR鉴定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REA)鉴定,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均为副结核分枝杆菌。采用IS1311特异性序列PCR-REA鉴定,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均为C型MAP。  相似文献   

8.
我站于1987~1989年,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和提纯副结核菌素,对本地区的1541头供港育肥牛进行了结核病和副结核病的检查。结果,阉牛组结核病阳性率为8.67%;副结核病阳性率为0.68%。公牛组结核病阳性率为0.46%;副结核病阳性率为0。经过对...  相似文献   

9.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国内外对该病的病理学研究报道不少,但对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日本久保等人(1983)对副结核病奶牛肠的变化进行了电镜观察。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本文旨在描述延边黄牛副结核病的肠管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病变。(一)材料和方法 对副结核病临床症状及粪便检菌阳性的2头延边黄牛用2%静松灵以0.6  相似文献   

10.
(一)流行情况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调查,全国29个县(都、道、府)均有发生。其中鹿儿岛、熊本、大分、宫崎及岩手等县发病严重;鹿儿岛发病1644头(其中乳用牛11头,肉用牛1633头),熊本发病109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94头),大分发病150头(其中乳用牛17头,肉用牛133头),宫崎发病222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207头)。本病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 (二)病原调查 自1985年以来,日本家畜卫生试验场九州分场用HmLu细胞从病牛血液中分离到19株病毒,从牛库蠓中分离到2株病毒,从鸡库蠓中分离到4株病毒。以其中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舍捕获的牛库蠓、鸡库蠓分离到的3株病毒进行了中和试验测定。结果: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库蠓分离到的2株病毒,中和了未摄取初乳病犊体内的血清抗体(24例),其血清中和抗体价在8~256倍  相似文献   

11.
用从湖北当地水牛分离的伊氏锥虫制备伊氏锥虫灭活苗,在湖北省当阳市以10 mL/头剂量免疫接种役牛12 500头.免疫后1个月,随机抽取其中15头免疫牛,每头经皮下攻虫1×104条,仅有1头牛出现虫血症,保护率为99.33%(14/15).其余免疫牛中有22头出现虫血症,保护率为99.82%;免疫牛血清间接血凝效价为18~11280.药物预防组的12 407头牛中,有763头出现临床症状和虫血症,其中12头死亡,保护率为93.87%.  相似文献   

12.
1963年以来,崇安县的水牛发生以高热稽留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作者于1981~1986年对该县5个乡44个村374头牛(水牛323头,黄牛51头)作了调查。其中水牛发病54头,其发病率为16.71%,而黄牛未见发病。从20例发病水牛血片中共捡出虫体1787个,单梨形虫体占37.21%,双梨形虫体占35.03%,椭圆形虫体占16.73%,环形虫体占7.67%,圆形虫体占1.34%,变形虫体占2.01%。梨形虫体平均长度为1.98μm,均短于红细胞半径(2.76μm)。具有一团染色质。红细胞染虫数1~4个。病原经鉴定为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Babes,1888)。  相似文献   

13.
用补体结合反应对山西省曾发生过于肺疫的32个疫区和10个有阳性牛的县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查牛13797头,检出阳性牛1头,但经病理解剖无牛肺疫病理变化,认为属非特异性反应。从而证明山西省已达到稳定控制牛肺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高浓度氯化钾自牛分枝杆菌(M.bovis)浸出细胞壁成分,通过ELISA方法证明其用作ELISA抗原有抗原活性,并比较了该浸出物与结核菌素(OT),超声粉碎茵体3种抗原的ELISA值。证明氯化钾浸出物的特异性优于超声粉碎菌体和OT。用氯化钾浸出物为抗原ELISA法检测了118头OT变态反应阳性牛和39头变态反应、病变、细菌学检查阳性牛及55头其它疾病牛血清OD位。结果表明,OT变态反应阳性牛与细菌学检查阴性牛及其它疾病牛OD值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由于目前对牛流行热病尚无特效药物,笔者使用针刺尾段督脉和八字、交趾穴治疗62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笔者所负责业务的三个大队29个生产队有278头牛,1983年7月15日至8月29日,分别在三个大队9个生产队共发生牛流行热病62头,发病率为22.3%。发病对象为6月龄~13岁黄牛,尤以2~7岁多发(49头,占总发病牛的79%)。症状较轻者(尚未瘫痪)44头,占总发病71%;重者(瘫痪)18头,占总发病的29%。水牛未见发病。 (二)临床症状 一般是突然发病,体温40℃以上,最高可达41.7℃,稽留1~2天。患牛精神倦怠,被毛逆立,肌肉有时颤抖,流泪、涕及口涎,体端发凉,皮温不均,鼻镜及躯体  相似文献   

16.
喉瘤盘尾丝虫(Onchocerca gutturosa)遍布世界五大洲。Husseis(1975)在非洲苏丹检查248头牛,其阳性率为68.50%,Ottley(1978)检查澳大利亚的20匹马,14匹为阳性,Chauhan(1978)检查印度水牛192头,感染率为68.40%,Bain(1978)还报道肯尼亚的绵羊也有感染,Сонин(1975)记载了杜鹿的感染。在我国,成  相似文献   

17.
某牛群于1984年10月爆发布病。验检疫,成年母牛污染率达62.4%,菌型鉴定为牛Ⅲ型 流产率 125头阳性黑白花纯种母牛,1984年10月至1985年9月,平均怀孕83.3头,流产57头,流产母牛占怀孕牛头数的68.33%,占阳性牛总头数的45.6%。流产率较高的月份为1984年12月至1985年2月,共流产26头,占总流产头数的45.6%。可能与天气严寒和疾病初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79年以来,铜仁地区发生以水牛为主的蹄腿肿烂病,给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作者采用自拟的中草药药方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发病情况 1.发病数:调查126头牛,其中水牛发病122头,占96.83%;黄牛4头,占3.17%。  相似文献   

19.
1980~1989年对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1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3384头泌乳期奶牛的1266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结果,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头阳性检出率为73.91%,乳区阳性检出率为44.74%。采集2015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健康奶样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85.37%,62.76%,36.60%,与奶牛乳房炎发生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有12种。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经过 某军牧场共散养耕牛38头,以放牧为主,1986年3月16日连续3天降雪,无法出牧,17日全群加喂菜子饼约100kz,采食后料槽内尚有部分剩余(约占1/4)。3月18日凌晨,牧工发觉牛在圈内哞叫,察看已有2头牛死亡。共发病牛22头,发病率为57.9%,死亡11头,致死率50%。治疗16头,治愈11头,治愈率为69%。有2头是在采食菜子饼渣后5小时发病,其余是在采食后8~10小时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