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拔枪是警察使用枪支的起点行为,具有防范措施、控制措施、开枪前警告方式、鸣枪警告或开枪射击必经环节等多重性质。立法对警察拔枪行为予以细密的规范是健全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更好地实现警察用枪目的、遏制违法不当拔枪行为、抑制拔枪风险的需要。目前我国立法对警察拔枪行为的规范比较薄弱,应当根据拔枪行为的不同性质分别规定其适用条件,同时设置说明情况、报告、记录和调查等程序,以更好地保障与规制警察的枪支使用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警察使用武器引发的涉警舆情中,大量矛盾点都指向了警方使用武器的事前警告,特别是鸣枪警告这一问题上。鸣枪警告作为长期出现在影视作品和警务实践中的一种警告方式,本身具有其特有的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安全隐患。当前亟需对警方使用武器的警告,特别是鸣枪警告进行规范和说明,确保警方执法使用武器有法可依,避免由于使用武器不当造成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3.
警察开枪前的口头警告作为一种重要的警告形式,有助于充分体现警察用枪的合法性、合理性,各国立法多持肯定态度。我国立法对于口头警告缺乏详尽的规范,有必要明确规定口头警告的适用条件、实施方法,便于警察在执法实践中规范地运用。  相似文献   

4.
一线警察在执法时往往不愿、不会、不敢用枪,这一困境与我国当前的用枪法律规范不明确有很大关系。用枪行为是包含掏枪、举枪、警告、射击等多个环节的过程,但我国目前主要针对警察开枪进行立法规定与学术研究,而未将出枪作为警察用枪的前置行为和独立用枪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导致警察用枪没能有效发挥强化治安防控和提升警察执法权威的作用。对此,通过参考美、俄、日以及我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警察出枪规范,完善我国用枪法律,并细化警察出枪、举枪等行为的适用条件,加强警察自我规制,明确出枪方式,以此进一步规范警察用枪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要解决好警察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警察立法,通过立法规范警察的职权和行为,使警察的职权行为能顺利地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下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应对阻碍警察执法行为,公安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立法维护公安机关和警察的执法权威,协调检察院、法院追究阻碍警察执法行为人的妨害公务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维护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委员会应当履行监督、指导、咨询、代理等职责,对阻碍警察的执法行为及时应对,营造正常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立法上没有引入警察圈套这一概念,对警察所实施的圈套行为还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警察圈套是指拥有法定侦查权限的国家司法机关,为了获得对某人提起刑事诉讼的证据,在法定或特定情形下诱使侦查对象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特殊刑事侦查方法.警察圈套目前在我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等问题尚待确定.通过对警察圈套的立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警察圈套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策略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举枪是警察使用枪支的一种独立的行为形态,具有多重性质和作用,需要立法和警察政策加以专门规制,以充分发挥其在执法中的效能,减少其风险和危害。规制的重点内容是警察举枪行为的适用条件和程序。我国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举枪行为设定不同的适用条件,设置相对简便的事后报告和调查程序,使警察在执法实践中敢于和善于依法举枪,实现执法目的。  相似文献   

9.
警察执法需要强制力方能实现,但公众及媒体对警察强制行为的过分解读和关注,法律和制度对警察权“控制有余而保障不足”的现实,使得民警在执法时顾虑重重、压力巨大,直接减损其执法效能和执法积极性。警察依法履职免责机制既能满足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需要,也能规范警察执法行为、增强社会管控能力,符合法治建设要求。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构建免责机制、设立维权机构和提高警察执法能力,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警察依法履职免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除卫生防疫部门外,公安机关成为很受关注的机关,警察职能实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重大卫生突发事件中,警察的职能主要有维护秩序、打击犯罪、实施交通管制等三种职能,但在职能实施中,因为立法滞后、执法机制不健全、行政执法行为存在执法过度和执法不当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完善警察疫情防控执法的立法,健全警察参与疫情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以进一步提高警察执法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