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必须正视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各种不和谐因素,转变执法观念,逐步推行“法治执法”;搞好警务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警务改革在群防群治中实现警民互动,积极营造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2.
和谐的警民关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从这个意义出发,新时期建构与完善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必须正视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和原因,不断建构和完善新时期的和谐警民关系:树立和谐警民关系理念;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意识和水平;提高执法办案的能力和要求;正确行使警察权、严格规范非警务活动;注重社区警务建设;强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暴力袭警事件接连发生,扰乱了公安机关正常的执法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暴力袭警事件的发生既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也暴露出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减少暴力袭警事件,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要明确公安管理职能,完善执法方式,搭建警民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警民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在当前.警民关系仍存在各种不和谐因素。其中,既有公安机关自身原因,也有各种外部因素。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就公安机关而言,则应该提高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建设群众满意公安队伍;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长治久安的新要求;规范执法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警察公共关系是密切警民关系的纽带,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谋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使警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为公安机关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应当充分理解媒体监督有益于重塑和谐警民关系,通过媒体和公安执法部门双方的共同努力,建立新闻媒体对公安执法监督的操作性制度,使媒体对公安执法权的监督有章可循;加强公安机关对媒体监督的引导,使社会舆论为公安工作服务,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构建正当的程序,为避免媒体干预公安执法提供程序性规定,让公众以看得见的公正了解公安执法过程,以修补警民关系,为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提供有效的商谈空间。  相似文献   

7.
和谐警民关系背景下的民法理念与公安执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迫切需要公安机关从战略的高度、以辩证的方法重视公安执法工作。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以民法理念审视当前的公安执法工作,有利于促进公安执法的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8.
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平、正义、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执法公信力不仅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更关系到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体现在每位民警的执法工作和执法行为之中。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警民接触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安机关内部和社会执法环境、地区法治水平、干群关系等各个方面,与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联系。其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系统性、可操作性、典型性、可比性和指向性。其指标框架以警民关系和谐度的量化为评估标准,共分为四级和谐度,即矛盾复杂型、矛盾显现型、基本和谐型、和谐型。其指标体系包括组成指标和关联指标两部分。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同时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走群众路线决定公安机关是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构建四川藏区和谐警民关系是贯彻公安机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分析四川藏区公安群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四川藏区和谐警民关系之建设对策:提高破案率,增强藏区群众安全感;疏通警民沟通渠道,拉近藏区警民距离;加强藏区社会管理与群众工作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复杂性研究与公安工作的良好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三项建设",一要切实提高基层实战能力,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二要切实提高执法能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三要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同时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走群众路线决定公安机关是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构建四川藏区和谐警民关系是贯彻公安机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四川藏区公安群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四川藏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对策:提高破案率,增强藏区群众安全感;疏通警民沟通渠道,拉近藏区警民距离;藏区社会管理与群众工作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3.
政府的行政行为、社会公众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社会分层、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督等四个方面直接影响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成为影响警民关系的外部因素.各级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必须正确认识和谐警民关系的影响因素,才能有效地开展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构建"警爱民,民拥警"的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安部“南京会议”后,各级公安机关在警民关系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要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从制约警民关系建设的几个客观因素出发,立足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于公安本职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要从警民关系建设中公安机关努力的方向入手,增强队伍凝聚力、治安掌控力、执法公信力和形象传播力,力争通过自身转型和政策调整,进一步强化群众基础,在民心中建立起自己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转型社会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公安机关执法理念、工作机制以及行为方式造成结构性压力。构建以警民信任为核心的和谐警民关系是纾解当前公安工作压力的关键举措。政治信任理论是探寻政治权力与民众权利张力、规设政治权力与民众权利关系的综合性、应用性分析框架,其为当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与理念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体。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的主体性包括两大方面:公安机关在处理与民众关系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四种意识,即自觉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造能动意识;公安机关在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宣传与动员作用、参谋与协调作用、先锋与善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公安工作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执法环境更加复杂,暴力抗法事件屡屡发生;警民冲突事件增多,警察公共关系亟待改善;民警执法、服务存在刚性不足、柔性欠缺等问题。如何处理好打击与服务、管理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民警执法的“民本性”意识,强化公安机关执法的“权威性”,已经成为摆在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实现中国梦、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和实现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受公安机关自身因素、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因素及非警务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一度出现警民关系紧张。应积极打造一支根植于民并依法高效履职的公安队伍,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搭建好警民沟通互动平台,抓好公安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开创和谐警民关系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加强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也有利于促进公安队伍的廉政建设。当前,公安机关在涉案财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公安机关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建立与完善涉案财物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合理引导网络舆情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的迅猛发展给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成了近些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舆情对警民关系的构建有重要影响,公安机关应对其加以合理引导。引导网络舆情、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