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这或许是人生答卷中一个最普通的问题,相信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对于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刘约翰来讲,他的回答异常简单:"是霍乱。"而这个"霍乱"的背后,却又包含着五味杂陈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你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听起来却令人回肠荡气……你不是一个传奇,梨花深处走来了你……常听常新是你的故事在延续……越走越长是跟随你的足迹……"一遍遍听着《你的故事》这首歌,一次次读着毛丰美的事迹,一个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加清晰。在大梨树村,"干"字无处不在。一个"干"字,生动诠释了毛丰美30多年对农民、对农村赤诚的爱,正是他坚持走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不凡之路,带领村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苍溪县公安局陵江派出所所长杨开君在办公室埋头忙着写案件材料。轻步走进一个人来,悄声说:“杨所长你好!我是抢劫犯罪嫌疑人杨兵的父亲,我给你一封信,请你闲时看一下。”说完话转身就走了。杨所长拆开厚实的信封,里面装的是5000元现金。他忙追出门去。抓住那人,把钱塞进他的衣袋。那人不接,  相似文献   

4.
正没有豪言,没有壮举。简单、澄净的人生,不断前行的坚实步履。"为人正直一生无愧,办事公道浩气长存。"同事们说,这正是共产党员杨井岗一生的真实写照。带着未尽的理想和追求,杨井岗走了,同事眼中的"老黄牛"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无限眷恋的家人朋友……2017年3月17日晚9点50分,因长期积劳成疾,铜仁市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杨井岗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年仅56岁。  相似文献   

5.
亲近     
正杨小宇在乡政府办公室干了8年,每当有点升迁希望时,"一把手"不是高升就是调走。最近听说冷书记又要调离,他心急如焚。老婆劝他:"你赶紧亲近领导,说不定会被紧急提拔。"杨小宇叹道:"现在反‘四风’那么紧,谁敢收礼?"老婆恨铁不成钢地埋怨起来,杨小宇不停地抽烟。这天,老婆下班带回消息——冷书记生病住院了。"怪不得这两天没见他上班。""那你还不快点行动!"杨小宇不敢怠慢,提着花篮、揣着一万元红包去了医院。刚进院门,就看见办公室牛主任提着几盒东西走  相似文献   

6.
正"马杰,你看马上过新年了,这是我们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一点心意,你看一下喜不喜欢。"1月10日一大早,十二师三坪农场七社区居民马杰像往常一样来到社区,可没让他想到的是,工会的工作人员给他带来了新年礼物。因为身体有残疾,马杰和母亲两人一直依靠低保生活,平日里,他总是会出现在保障房小区的各个角落,义务担当社区的巡逻员和联络员。对于这份平凡的岗位,马杰有着说不出的感动。据悉,为了全面落实团场困难职工帮  相似文献   

7.
路长情更长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故事,这故事由他自己创造与讲述;也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一条路,这条路你不仅要行走还要修筑.其实,故事也是一条路,这条路也是故事.在西部的塔里木大地上,就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在修筑着脚下之路,还在开拓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8.
晚上翻书,看到关于彭德怀的一个故事。有一次,警卫员给彭总泡了一杯茶。他端起来一看,发现茶叶不对,于是就问警卫员:"这茶叶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是管理科送来的。"彭德怀一听就火了,大声批评警卫员:"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动脑子嘛!管理科送来的茶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想向一个高僧学禅。他见到高僧后,便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旁侧的高僧一言不发,拿了个水壶给他茶杯续水,茶杯满了还继续倒,溢出的水便流淌下来。这个人连忙提醒高僧说:"大师,杯中水已满,为何还往里倒?"大师回应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显然,高僧的言外之意是要告诉来者: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来求教呢?听后,来者急忙叩谢悔过。透过这则故事,我们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0.
叶茂 《廉政瞭望》2012,(7):18-19
一个人在心灵层面有所执着,背后必定有他的故事。他们穿越过人生的风暴,行在心灵平静的沙滩上。这样的人是普通人,也不是普通人。他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又超越着生活的平凡。用生命拯救生命"有女孩最近打来电话想自杀,身世确实很惨,不知道你能不能帮下忙?"赵广军是一个志愿者。他吨位很重,身材胖胖的。年近30岁的他,在母亲安排  相似文献   

11.
公心与私情     
正杨溥是明朝的大臣,曾经做过宰相。身居高位,大权在握,自然就会有人来讨好、奉承,而那些奉承杨溥的人,无非是想得到杨溥的提拔、赏识,以便能够升迁。但杨溥为人特别正直,很瞧不起那些阿谀奉承之人,所以,凡是奉承杨溥的,他一个也不提拔。有一回,杨溥的儿子从老家来到京城,杨溥就问他:"你来时经过的郡县中,哪些郡守县令比较贤明呢?"他的儿子就说:"江陵县的县令范理很不好。"杨溥问道:"你为什么说他不好呢?"他的儿子回答  相似文献   

12.
正第四章123.(潮州酒店外,街道秋日外)潮州府街道。老王和李梨英急促地走在街道上。124.(潮汕监狱,门前拐弯处,秋?日?外)他们二人来到潮汕监狱附近拐弯处。老王:"时间不多了,快去快回,我就在这里等你。"李梨英点点头,正要迈步离开,老王叫住了她。老王悄悄地:"别忘了问金成,上级文件的下落?这可事关重大。"李梨英:"知道了。"她向监狱方向走去。125.(潮汕监狱,大门??秋?日?外)李梨英来到监狱门口。门警大声问:"探监?探谁?""刘金成。"李梨英回答。门警吓一跳,从头到脚打量了李梨英:"他是你什么人?""他是我女婿。""不行,上级有令,任何人不得探视刘金成,你有特别许可证吗?"李梨英不紧不慢地拿出纸条交给门警:"我有。"门警忙仔细检查,无奈地:"你真有办法,你怎么弄来的?"门警想了想故意刁难地说:"你得到墙边排队去!"李梨英看了看一串人排着长队:"这么长?要排多久?"门警:"这不好说,快的一两个小时,慢的要等半天。"李梨英急了:"这可不行啊!老总,我家里还有孩子,等着我回去做饭呢。"李梨英掏出两个大洋,塞给门警。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一个情节纵深长达10年的新闻故事。2001年1月17日,我和同事、摄影记者杨新宇见证并记录了重庆市民、大禹第139代孙、曾子第77代孙曾祥忠先生带着儿子在重庆南岸涂山公园大禹雕像前的祭祖仪式。10年以后,2011年2月的一天,曾爷爷找到我,谈起10年前那次祭祖仪式的后续故事。10年前第一次和曾爷爷见面,就觉得他的手掌像锉刀一样粗砺。他现在住在买来的杨家坪供电局宿舍,没有电梯,电线在楼道墙上盘根错节。我们一起爬楼梯,有一个小伙子走在他后面,他马上让道示意那人先走:年轻人,你先走。  相似文献   

14.
安娜的作答     
从传媒上读到一则安娜作答的故事,感到很有些意思,就抄录下来,与大家共享。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一次到莫斯科旅游,在街上曾与一位十分投缘的小姑娘聊了很久。就要分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萧伯纳聊了很久。”小姑娘看了萧伯纳一眼,也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漂亮的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安娜的答话,令萧伯纳大吃一惊,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自傲是不当的。萧伯纳颇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或地位,对任何人都应平等对待,要保持谦虚。这是苏联小姑娘安娜给我的教训,我会…  相似文献   

15.
善于倾听     
前年,我刚接任社区党总支书记没几天,一个五十多岁的瘦弱男子来到社区,说要"上访".我一听到这两个字儿立即紧张起来,忙看座上茶,问他"对哪件事儿有意见". 原来,他是一位下岗职工,夫妻身体都不好,家庭贫困.为了照顾他家的生活,每个月的三四号(日)社区都派志愿者给他家送10斤大米、10斤白面以及豆油、酱油各一瓶,有时还有十匝一包的挂面.可是那个月都中旬了,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才带人把东西送到他家.他嫌东西送晚了,就说了几句不客气的话.那位工作人员反唇相讥,说"给你送来就不错了",然后放下东西就走了.他这是来找书记"告状"的.他的情绪很激动.  相似文献   

16.
<正>你走了许多路,荒山上那不歇的脚步!你吃了很多苦,只因深爱这一方水土!留下一片青山,美丽了西宁!立存一种精神,涤清了心灵!无论是"时代楷模""牧民省长""省城里的好乡亲"……都是这位执着朴实的老人尕布龙。当我们再一次讲述老人的故事时,他已经离开我们6年了。他的名字,早已被青海人民熟知;他的故事,早已在全省乃至全国百姓中传颂;他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砥砺奋进、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17.
论急躁     
前不久,在清朝人马时芳的《朴丽子》书中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人挑着一担桔子进城,天快黑了,他怕在关闭城门之前赶不进去,心里很是着急。恰巧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个老人,他便问道:“你说我能在关城门前进城吗?”那人瞧他慌慌张张的样子,回答说:“你若是慢慢地走,还能进得了城。”挑桔子的人听后很生气,心想,这不是在故意同我开玩笑吗?难道慢走能进城,快走反倒进不了城?他心里嘀咕着,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向前奔  相似文献   

18.
四华 《前线》1988,(10)
作家秦牧在一篇文章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在澳大利亚,有两个中国人在路上走,一个忽感不适,另一个就在路旁给他刮痧。当病人肩背到处出现红痧点时,一个警察走过来了,认为给人刮痧者犯了虐待他人的罪行,准备抓他去审讯。两个中国人竭力辩解,说这是治病,并不是什么虐待。谁知,这一来,警察又认为是犯了“无牌行医  相似文献   

19.
益者三友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文献   

20.
做"最好的自己" 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懂礼节.那么,在孔子看来,什么叫礼节呢?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当作一种自我修养.每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不管这个人多么年轻,他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以表示对这些人的尊敬.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