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毕勇 《长江论坛》2002,(5):39-41
"人力资本"这个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并解释为"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这种资本是人自身在经济活动中可以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观点由此形成了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本的提出与传统的劳动力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差别.传统的劳动力等同与"体力",是一种天赋资源,不需要进行投资,企业把劳动力视为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计入成本.人力资本则把人当作投资的产物,是资本的形态,而且是非同质的,它与物质资本一起共同体现了社会关系,即人与人和人与物的关系,也与物质资本一样能够用来分享经济的剩余.  相似文献   

2.
<正> 一、传统就业制度与经济运行概括起来说,传统的就业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就业政策的选择和基本目标是“广就业”或“多就业”。国家要保证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就业,不允许有失业现象的存在。第二,劳动力资源配置采取“计划分配”的形式。国家通过劳动人事部门直接把劳动者分配给各生产部门或企业,企业只能吸纳劳动力,不能辞退和解雇劳动力,也不能根据自己对劳动力的需求,自行招收工人。第三,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从而劳动者缺乏择业的自由。就大多数劳动者而言,常常是一次分配定终身。个人能否改变职业,要不要改变职业,不是劳动者个人的事情,如果需要他一生只能在一个地方从事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3.
詹华 《人民政坛》2008,(7):30-31
劳务派遣,在我国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作为派遣机构的劳务公司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双方签订劳动合同。而后劳务公司将劳动者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劳动者在实际用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下工作的一种灵活用工形式。同国外相比较。目前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法律制度尚不成熟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似文献   

4.
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出数量庞大的网约工群体,平台用工中普遍存在"高监管和低反抗"并生的矛盾现象。通过对外卖行业用工模式的田野调查,发现平台用工中暗含的互联网技术对网约工的抗争行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抑制性效应。具体体现为:通过依附机制使劳动者将劳动规则内化,并识别和培养忠诚的劳动力;通过分化机制在劳动者内部制造个人主义和竞争,从而削弱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行动能力;通过屏障机制转移平台责任和劳资矛盾,避免面对面的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反抗的形式和可能性。互联网技术在给劳动者带来互联网红利的同时,也成为资本消解工人抗争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一、资本范畴及其特殊和一般什么是资本?资本从来就是多义的。在马克思界定资本含义前后都有关于资本的讲法,比如说,资本是本钱。我国在解放前,就常有小商小贩说道:“我的资本很小”、“我没有资本”等等。这实际上指的是本钱,并不是真正的资本。马克思定义的资本是货币所有者从市场上买到了劳动力这种商品,从而从劳动者身上取得剩余价值的时候,货币才成为资本,或者过去那种本钱才成为资本。这样,资本的定义就是谋求并谋得剩余价值的价值。当然,资本离不开货币,但也可以是物的或其他非货币的形式。对此,马克思定义说:“资本是…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14,(11):F0003-F0003
正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和"3+2"(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稀土精深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产业用工需求量大的实际,长汀县把促进城乡统筹就业与保障重点企业用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企业用工服务力度,千方百计引导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闯出了一条山区县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劳动者得实惠。据2013年人力资源普查显示,全县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转移就业15.98万人,其中就近就地  相似文献   

7.
新闻视窗     
视点用工一年不签合同视同“定终身”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6月24日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四审,草案新增规定,如果用工单位在用工一年内都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双方已定下“终身”,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4日进行第四次审议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修改相关条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此外,劳动合同法草案还增加条款,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法草案还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草案在平等保护合同双方的同时强调向劳动者倾斜,以“法律责任”一章为例,共16条规定,13条半都是约束用人单位的,还有1条针对行政机关,仅剩1条半约束的是劳动者。该草案如获通过,劳动合同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为劳动者撑开“保护伞”。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年来,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用工发展较快。这一用工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全日制用工模式,适应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需要,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为规范用人单位非全日制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全日制就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精神,对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等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一)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  相似文献   

9.
在私人资本主义阶段,只有少数劳动力转化为资本的劳动者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大多数劳动者不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不能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按要素分配还只是以按资分配为特征。当大多数劳动者成为人力资本载体的时候,市场经济就进入了社会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国家习惯于把人  相似文献   

10.
劳动法视角下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湖湘论坛》2009,22(4):104-108
非正规就业能满足企业灵活性用工、降低用工成本的需要,也是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一种重要就业形式。现行劳动法律未能对非正规就业予以规制,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不能享受与正规就业者相同的劳动权利,因此,应扩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主体范围,将“非标准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制定非正规就业的专门法律法规,为非正规就业者提供法定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向前发展,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劳动法中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已经不能全部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劳务派遣这一新的用工形式应运而生.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新模式即能解决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实现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合理配置,又能及时解决部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值得我们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中国     
<正> “理性中国”这四个字,是我在与一位经济界的朋友谈话时脱口而出的。当时,我们正在热烈讨论有关“资本利润”和“知识利润”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较认同“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工作者将形成最大的劳动团体,并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力。每家企业的成败,甚至存亡,将越来越靠知识劳动力的表现而定”的观点。我们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开始步人“知识利润”时代,换言之,中国已经把知识认作为一种重要资本。中国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进而再到知识经济时代(当然,对于中国,这才刚刚开始)——中国正以非凡的发展速度,融入到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相对于快速的经济增长,就业扩张并没有得到同步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国走了一条资本替代劳动的技术进步发展路径,弱化了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作用.人力资本结构却呈现典型的"金字塔"特征,难以与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相匹配,也影响了就业扩张.在"刘易斯转折点"上颁布<劳动合同法>,长期来看,劳动者福利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善待,劳动力就业机会更容易获得:短期而言,企业用工成本、用工模式、低端人力资本的非正规就业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仅从政治经济学、而不是从哲学上去研究和发展剩余价值学说,是无法继承剩余价值学说的真谛的。从研究劳动力价值问题的“劳动力价值取代劳动价值”、“劳动力抽象取代劳动抽象”和“劳动者生活资料价值取代劳动力价值”这“三个取代”入手,提出“相对生产力的剩余价值”、“相对生产关系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范畴二重性”等基本概念,是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5.
周生南 《浙江人事》2009,(12):39-40
政府合理配置资源 在我国目前的人力市场环境中,用工信息渠道不畅通,求职意向盲目混乱,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相对过剩,“民工荒”、“技工荒”局面难以缓解。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不单是生存问题,还是人的尊严和发展问题。这样的社会问题,不是初级人力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所能配置好的,人力市场中产生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岗位空缺,需要劳动力供求双方之外的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是商品的说法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现实,假如劳动力是商品,以后无法说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①担』已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会丧失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而导致雇佣关系的产生。由此我们有必要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重温马克思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一个条件的论述,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自身只包含从商品本身性质发生的从属关系。在这种前提下,劳动力能在市场上表现为商品,是因为它的所有者(有劳动力的人),把它当作商品来让渡或出卖,且以此为限。但它的所有者要把它当作商品来卖,他就必须能够处…  相似文献   

17.
劳务派遣是指派遣单位根据实际用工单位的要求,将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派遣单位从用工单位获取派遣费,并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现阶段,我国的劳务派遣单位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合同法》中明确细化了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参与治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制度表现出来的劳动者权益缺损,根源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模糊,即以资本产 权逻辑排斥劳动力产权。应从“劳动努力”出发,通过劳动者参与治理来创新国有企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劳动者个人财产权演化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剥夺了劳动者对劳动力资本的个人财产权,使劳动者的劳动成为它所生产的物的奴隶,形成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劳动者对劳动力的个人财产权在全民所有的名义下被虚化,劳动者的劳动处于另一种变相的异化状态,造  相似文献   

20.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论述,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只一个,而是两个: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也就是把“用作奴役和剥削劳动的工具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变成自由集体劳动的工具”;一是在此基础上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使劳动成为劳动者自己财富的源泉,进而实现个人所有权。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所有制范畴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