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9年两岸共同签署《互助协议》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区际司法合作与互助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经裁定认可的大陆判决无既判力、“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适用范围窄、不认可大陆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欠缺判决的认可与执行机制和两岸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机制等。因此,有必要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单边立法与共同签署的区际协议同时,解决调解协议的有效性和执行力问题,扩大两岸法院认可与执行民商事裁判的司法文书、明确管辖权范围,将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处理两岸民商事管辖权纠纷的重要制度,使得两岸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更顺畅。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互助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氢  罗宁妮 《人民公安》2007,(15):54-55
在当前粤、港、澳三地司法协助不对等的环境下,探讨内地与港、澳签署区际(域)刑事司法协助协议,建构科学、合理的中国区际刑事司法互助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独特的"一国两制三法四域"局面,催生了体系相对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际司法协助理论。实践中现有模式难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亟待从理论上对粤港澳大湾区区际司法协助模式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在整体上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区际司法协助的研究水平。拟对区际司法协助模式的选择作出具体的方案设计:宏观上采取宪法协调模式,建立统一区际司法协助体系;具体步骤为首先平衡各法域发展,以粤为窗开辟多边区际协议,再以第一巡回法庭为引领,构建新型区际司法协助体系,最后编撰区际司法协助类法典,出台统一区际司法协助法律。  相似文献   

4.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北京举行了中断近10年的协商谈判,并签署两项协议。这两项协议,不仅对台湾经济有重要帮助,也揭开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的新一页。不过,两岸经贸议题众多,涉及范围广泛,有些还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使得未来两岸经贸议题的协商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仍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台声》2008,(7):25-27
上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北京举行了中断近10年的协商谈判,并签署两项经济合作协议。这是海峡两岸之间最早的正式经济合作协议,不仅对台湾经济有重要帮助,也揭开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的新一页。不过,两岸经贸议题众多,涉及范围广泛,有些还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使得未来两岸经贸议题的协商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仍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闽台共同打击犯罪警务合作机制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因两岸之间的法律制度差异较大,又缺乏常态化协调机制,在共同打击互涉犯罪的具体合作和制度建设中遇到不少难题,影响了司法成效。《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签订,为闽台警务合作带来新的契机。福建警方应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该协议框架内先行先试,积极推动闽台警务合作,共同打击跨区犯罪,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两岸交流秩序,为海西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两岸四地自开展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三十年以来,对治理跨境犯罪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其中一些法律制度的创立,标准与规范的确认,执法工作机制形成以及司法实践中处置手段与方法运用已呈现雏形,并具有了自身的特色。但面对不断升高的两岸四地犯罪状况及其导致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问题,两岸四地有必要进行通盘考量,借鉴有关的历史与现实经验与教训,积极创造条件,探索一些有效解决的最佳途径,使协助与合作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作出分析。两岸和平协议本质上是国内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协议,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条约。两岸和平协议不是两岸统一协议,但不能排除两岸统一的政治指向。两岸和平协议是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安排。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实现两岸统一,既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民众.从1949年底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50余年的实际情况看,促动台湾当局开启两岸民间商贸、促动两岸民众往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遏制"台独"势力蔓延等,都是台湾民众力量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实现两岸统一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台湾民众这股力量.  相似文献   

10.
石正方 《台声》2013,(3):39-39
1月29日,两岸证券期货监理合作平台首次会议在台北成功举行。会议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两岸资本市场合作的有关事宜进行磋商,达成了多项共识。同时,也为两岸实体经济深化合作释出利多信息,并为两岸民众同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了新途径,可谓继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协议之后两岸金融合作领域又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重大进展,也体现出ECFA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实质性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1.
春秋 《台声》2011,(9):49-49
日本福岛核电厂造成核辐射外泄危机之后,两岸“核安协议”成为维护两岸同胞的安全与健康福祉的重要机制。备受两岸关注的第7次陈江会中也可望签署“投资保障协议”及“核电安全协议”。  相似文献   

12.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既是两岸经贸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两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显示两岸和平发展正在向深层次延伸和两岸互信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的刑事管辖权冲突及解决是两岸司法互助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但也是区际司法互助中最根本的问题。由于海峡两岸的特殊关系,其刑事管辖权的解决将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解决海峡两岸刑事管辖权冲突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类型,按照先易后难的步骤,遵循两岸司法互助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求最可行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两岸高层多次表达了希望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的意愿,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提出,争取在两年内完成后续协议的签署。两岸"两会"负责人以及两岸相关部门均表示,争取今年年底前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并推动货物贸易协议商谈"尽速取得实质性进展"。可见,加速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是两岸的共识与目标,业已成为现  相似文献   

15.
4月26日,“陈江会”在南京举行第三次正式协商,并签署两岸金融合作等二项协议。协议的达成使这个原本平淡的日子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值得铭记的时刻,也使得两岸经贸交往因此跨入“直接、双向、机制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石正方 《台声》2013,(2):32-3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成功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宣告两岸同胞期盼了近30年之久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两岸交流进入“大三通”时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临近,未来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态势也愈来愈明确,两岸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双方均对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表示出高度重视。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就职两周年的记者会上提出:“台湾的产业结构一定要改变,台湾的经济策略也一定要调整。”大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朱磊 《两岸关系》2009,(4):34-35
两岸能否签署、何时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受到今年两会代表的关注与讨论,也是两岸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明确提到,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应该包括“三个适应”:第一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第二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第三是要适应两岸经济结构的特点,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互利共赢,这更为建立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指明了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轩  蔡明方 《台声》2010,(9):6-9
8月17日至18日晚,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及配套,在台湾“立法院”获得通过,并将于近日正式生效。这份经过长期的两岸协商和台湾的蓝绿;中突之后终于签署的里程碑式的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局面。今获通过也是台湾检验ECFA成果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朱磊 《台声》2011,(1):33-34
继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尽快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成为最重要的两岸经济议题。两岸经合会在未来两岸经济交往中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才能发挥最佳功能,值得探讨,其面对的经济议题也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