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态系统,大学文化生态具有鲜明的特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大学文化,造成传统大学文化生态的失衡,并由此产生诸多问题。要适应网络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从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构建新型和谐的大学文化生态,促进大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实体在存续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稳定性的、独特性的、时代性的气质和品格,是以人文素养和学术自治为依托的文明成果,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体现了大学的价值信仰和不懈追求。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验证了一条真理,即以人为本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从人本视阈出发对大学精神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大学文化品牌;打开思想束缚,塑造大学自由品质;摆脱功利阴影,塑造大学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是对大学文化的高度凝炼,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精神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对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关系的分析基础上,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繁荣学术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大学精神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发挥出显明的传承、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为大力推进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本文首先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然后深入研究了精神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从而提出大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凝练与彰显大学精神、切实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七个方面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环境是以师生员工和教育活动为中心的学校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一所学校具体文化模式的展现,是实施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的"文化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文化精神的迷失、工具价值的膨胀,大学励志文化环境亟待优化。文章在深入分析大学励志文化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励志文化方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实大学励志文化的精神内核、以文化的自觉与创新激励大学生智慧品格的生成等方面提出优化大学励志文化环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环境是以师生员工和教育活动为中心的学校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一所学校具体文化模式的展现,是实施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的“文化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文化精神的迷失、工具价值的膨胀,大学励志文化环境亟待优化。文章在深入分析大学励志文化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励志文化方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实大学励志文化的精神内核、以文化的自觉与创新激励大学生智慧品格的生成等方面提出优化大学励志文化环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支持失衡的工业文明的教育是失衡的教育,而支持和谐文明的教育只能是和谐教育。所谓和谐教育,就是由于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和谐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型式,这种教育型式将有效地促进个人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运用和谐智慧和方法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人们不适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走和谐发展道路,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亲生态人口是符合和谐发展要求的人口类型。为了实现和谐发展,推动向和谐文明的转型,和谐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亲生态人口的历史使命,大力推进亲生态人口的发展和反生态人口转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登潮 《探索》2007,(1):31-3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逐步清除各种不和谐现象,克服各种诱发社会朝失衡甚至动荡方向发展的因素。其治本之策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和谐文化,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协调性发展等,以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群众基础和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余谋昌 《新视野》2003,(4):64-67
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它包括人类文化的制度层次、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一系列变化。建设生态文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决定着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宽度和厚度.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文化自觉的目标追求与理性选择包括三个方面:丰厚的精神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规范的制度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保障,发达的物质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条件.要通过坚持团结、向上的主流文化,构建多元、宽松的开放文化,构建求新、求异的创新文化,构建高雅、清新的特色文化等途径,提高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消费是经济新常态下亟须倡导的消费理念,当前,由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理念导致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多盲从、少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生态消费选择力欠缺;"重自我、轻自然"的消费心理导致生态消费原动力失衡等原因,使我国生态消费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提升民众生态消费力,促进生态消费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在强化生态消费观教育、加强理性消费宣传、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规约和激励机制、大力建设生态消费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信息崇拜的负效应、网络生态的复杂性等因素,网络文化建设呈现出信息资源结构失衡、网络文化安全隐现、信息污染沉渣泛起等潜在危机,若不有效加以分析和应对,就可能重蹈工业革命前期生态失衡的覆辙.从人类世界发展的规律、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网络文化建设都具有目标指向的一致性,彰显生态文明理应是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之态和应然之势.为此,我们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网络文化建设理念,大力实施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生态工程,进一步健全网络文化生态发展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网络文化生态保障队伍体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生俱来地具有引领文化的重要功能。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一个核心任务。大学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潮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履行建设和谐文化的使命,在大学精神建设中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全祖望是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思潮,向求真务实方面深化,从学术高度提升的重要学者.他实心求是,以真性情求真学问,学术个性极其鲜明,人格精神与学术精神完全统一;他实学求是,综罗文献,深入调查,理清并彰显四明学统,修补次定<宋元学案>,表彰明季忠义气节,纪实存真,新见迭出;他实事求是,通过修举宋明书院,总结水利事业,体察山川胜景,力图恢复历史文化生态和自然优美生态,使人文和自然和谐统一.他以实心求是为前提,以实学求是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目的;知通统类以求真,表彰忠义以求善,珍护生态以求美,是学术经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培育弘扬长春城市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华 《新长征》2008,(5):44-45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通过市民的行为方式、精神气质、道德素质以及城市规章制度、城市风貌所体现出来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是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高度凝炼,是一座城市独具特色的精神品格。城市精神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战略资源,它渗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包含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许多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应对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7.
王晓蓓 《世纪桥》2013,(11):52-53
自然、环境、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所有危机和难题。这些主要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及生态方面的危机,从更深层次上看,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性质,也就是各种文化关系发展不和谐、严重失衡的问题。所以文化环境问题在今天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是一种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它通过内在机理的方式制约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促进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和谐体现了人类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和对宜居环境的追求。然而,目前城市社区生态问题非常严重,生态和谐遭到破坏,出现了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资源供需失衡和环境污染两方面。本文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话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