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话语格局,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从理论层面对四种错误的意识形态话语展开批判.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应旗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任务,即要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注入新的内容。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全党努力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效 《党史文苑》2008,(8):24-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注入新的内容.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全党努力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运动中有两种倾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成功离不开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离不开优秀分子对人民的引导、教育和组织,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精英化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大众生活实践的理论表现和人民求解放的思想武器,其本性必然是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精英化以大众化为旨归,是大众化的环节,二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精英化及二者的关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通过大众化得以深化;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大众化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能否实现大众化直接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时代化保持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迫切要求;当代世界潮流和趋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构成极大压力。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是:转变理论思维,改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感染、凝聚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建设;坚持现代化方向,着眼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刘铁明 《探索》2005,1(2):10-13
在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和表达,特别是作为一门课程和教材来建设时,如何避免这门课程和这本教材成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简单串联,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既在侧重点、要求和实现路径上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目标一致,并在实践中实现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只有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互动发展、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重点解决好的两个问题。二者相互区别,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同时又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中国化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大众化为目的和归宿。科学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当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以及取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重要经验,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切实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为前提、互为目的、互相依赖、不可分割,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先进文化运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合法性信仰,在根本上体现为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在价值主张的高度认同和自愿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过程,进而在世俗生活领域形成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与主张的认同情感与遵从态度,最终达至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解决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认识当今时代的性质、主题、特征、趋势等重大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通俗化,就是把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为广大群众所掌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许多曲折,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嬗变可见一斑。这个命题的演变是由各种原因综合而成,其中交织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化与时代化的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在统一。中国化是前提,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是灵魂,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历程;大众化是目的,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武装群众、改造世界、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其基本内涵,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到群众中去”,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两者相互联结的无限循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我国改革开放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又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是统一的创造性历史进程,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中国化偏重于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转换,时代化偏重于时间递进,大众化重点在范围扩展与动量提升。中国化是发端和开启,时代化是持续性推进,大众化才是最终的目标和检验的标准,只有扎实推进大众化才能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相似文献   

19.
陈曙光 《探索》2012,(6):4-10
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边界,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课题,这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理论内涵、价值内涵及实践内涵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了解析,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