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写入宪法,是我国宪政史上的一大进步,然而在实践中如何把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重视财产权是西方的重要传统。要从宪法保障体系、民法保障体系、行政法保障体系以及刑法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宪法实施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我国现状,为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宪法监督机制提出建议,以推进我国宪法秩序之和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宪法实施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我国现状,为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宪法监督机制提出建议,以推进我国宪法秩序之和谐.  相似文献   

4.
赫然 《新长征》2015,(3):7-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进行专题研究。全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作为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大任务之一。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在我国的制度背景和现实国情之下,究竟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5,(1):58
<正>答:《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这是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从世界范围看,把本国通过、颁布或者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旨在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国家观念。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四五"普法规划规定:"将我  相似文献   

6.
完善宪法解释 促进法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群芳 《求实》2003,(10):48-50
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完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不仅对中国法治进程有实质性的推进,也有助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7.
唐忠民 《探索》2015,(2):188-192
依宪治国是党和国家在选择治国理政方法上的一次重大决定。实现依宪治国,必须具备良好的宪法、健全的宪法实施机制以及坚定的宪法信仰。我国目前存在宪法信仰缺失、宪法权威不足、宪法实施不力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的桎梏,宪法教育的不力,宪法作用空间的缺失,其他权力的干扰和阻碍以及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必然发展阶段。由此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关要依宪追究违宪行为,我国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机关要在现行宪政体制下履行宪法实施职责,执政党要依宪执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普通民众要增强宪法信仰,这样才能促进依宪治国战略目标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8.
宪法实施离不开宪法解释,健全释宪机制是直接推动宪法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和最强劲的动力。健全释宪机制是宪法实施不可或缺的引擎,能为各种宪法实施制度提供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模式,是将宪法蕴含的正义精神转化为现实实践的催化剂。既是宪法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连接宪法文本与社会现实的桥梁和纽带。从实践论来看,健全释宪机制在宪法实施中的功用主要在于提高宪法实效,增强宪法实施的有效性,是宪法变迁的不竭源泉和实现宪法价值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到2010年年底,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的法治发展已经进入到"后立法时代"。随着各方面立法的不断完备,作为立法依据的宪法似乎已经完成其最高使命,宪法的法律特征被淡化,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宪法的政治象征意义,宪法实施遭遇瓶颈。"后立法时代"如何克服片面强调部门法的实效性,而轻视宪法的实用性的观点,减轻部门立法对宪法实施的冲击,解决宪法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对于我国法治发展以及宪政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对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的法治建设,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路径。西方国家的法治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其形成和实现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历史渐进过程,而我们的传统则是自上而下的运行系统。我国建设法治的时间紧、任务重,加诸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力量和推动力量,我们国家的法治进程势必是缓慢的,也是很难成功的。因此,我们国家搞法治,不仅离不开党的领导,还要加强党的领导。宪法实施,需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宪法要接地气,确保宪法走入生活;二是要给宪法“补钙”,让它长出牙齿,违宪必须被追责、被问责,需要一套完整的追责、问责程序,确保宪法真正得以实施。党的领导与宪法实施关系紧密,二者相辅相承,共同作用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征程中。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证宪法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其中“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其最重要的论述。肯定了宪法的至上性,并提出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把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上升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来认识,确立了依据宪法治国理政的法治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论宪法原则     
宪法原则是有关宪法现象的基础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真理或原理 ,是人们在立宪、行宪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根本准则 ,具有本源性、最高性、普适性、稳定性、抽象性、强行性等特征。宪法原则是价值问题也是事实问题 ,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原则不同于立宪的指导思想 ,也与基本国策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大量篇幅聚焦宪法,同时宣布推出~系列旨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重大举措,培养全民的“宪法至上”信仰。  相似文献   

14.
黄建水 《学习论坛》2010,26(9):75-80
依据我国宪法,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既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又行使立法权。当立法或立法解释与宪法或宪法解释不一致时,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就应当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特别是解释宪法权、监督宪法实施权与立法权、法律解释权之闻的冲突与和谐问题,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宪法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建立我国监督宪法实施制度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宪法原则     
顾爱平 《唯实》2003,(9):74-78
宪法原则是有关宪法现象的基础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真理或原理,是人们在立宪、行宪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根本准则,具有本源性、最高性、普适性、稳定性、抽象性、强行性等特征.宪法原则是价值问题也是事实问题,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原则不同于立宪的指导思想,也与基本国策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论宪法原则     
顾爱平 《唯实》2003,(8):74-78
宪法原则是有关宪法现象的基础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真理或原理,是人们在立宪、行宪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根本准则,具有本源性、最高性、普适性、稳定性、抽象性、强行性等特征.宪法原则是价值问题也是事实问题,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原则不同于立宪的指导思想,也与基本国策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合理 《学习论坛》2006,22(6):78-80
宪法监督制度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础、法制的核心。我国新宪法在宪法监督制度上有了突破性进步,但从总体上说尚不够完备,还需进一步专业化、制度化、法律化。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应建立宪法委员会作为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并建立有关宪法监督的法律和有限的宪法诉讼制度,以切实保障宪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宪法教育问题。目前,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宪法教育的重要性,适度增加法治部分的课时占比,把宪法教育作为法治部分的教学重点,在讲授时间有保障的前提下,对宪法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宪法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也应当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2 0 0 4年修宪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等入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文章通过宪法保障制度说明必须加强宪法实施的立法保障 ,发挥国家机关在保障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宪政意识和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设立国家宪法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