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飞舟 《河北法学》2005,23(9):87-92
中国古代曾以"乐"为法,以"乐"治国."乐治"的原理是和--同--化人--移风易俗--治国安邦.对"乐治"思想的反思、探究,可为现代治国方略引进一种新思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文人知识与诗性裁判 “古代法学全都是诗性的,……古罗马法是一篇严肃认真的诗,是由罗马人在罗马广场表演的,而古代法律是一种严峻的诗创作。①”古代中国也不例外,文官治国的传统由来已久,士人治国是“学而优则仕”的应然之道,经邦济世乃是文人士子的最大抱负,而通过文官进行国家治理是传统中国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幽默     
叶成家 《政府法制》2011,(32):25-25
苏轼一生虽然历经坎坷,多灾多难,但毕竟还是活到了65岁。这个年纪,在如今当然说不上很大,但在古代,却算得上是高寿了。苏轼有如此高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那乐观、风趣、超脱的人生态度。他生性幽默,爱开玩笑,总能以“笑”和“乐”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的幽默史。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的产生与演变 德治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在摆脱宗教神权思想控制后,通过治国的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治国模式。即,利用伦理道德等精神统治力量,预防犯罪,稳定社会,进而达到治国的目的。德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它与暴君专制有所不同。它在强调道德教化的同时,也从不放弃刑罚的辅助作用,从而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治国形式,它是一种开明的专制治国形式。它要求在维护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依据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的基本治国方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进而将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确认以彰显其根本地位之后,为什么又要提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提法有什么深刻的依据?有何重大的意义?理论界尚未有深刻系统的理论阐释,而这却是必须着力阐明的。本文对此试做努力,以对深刻理解和自觉贯彻这一新的治国方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唐代对于民间复仇,仍然承继着传统法律中对此问题的两难处境。从实质上而言,复仇问题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礼”与“法”之间的冲突。“礼”与“法”是中国古代治国的两种手段,帝王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礼与法的和谐,可是礼与法毕竟不是同一范畴的事物,两者在具体个案中导致  相似文献   

7.
王家福 《法学研究》2007,29(4):146-147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依法治国为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从根本大法的高度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这是中国在宪政体制上彻底否定人治,坚定不移地走上法治道路的划时代的进步。这一我国法治建设史上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值得我们纪念。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13,(11):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不把宪法放在核心位置,依法治国无疑等于空谈,这是常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宪法“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给宪法的权成带采了严峻的挑战,使宪法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法治漫谈     
“法治”(Ruleof Law)是什么?古今中外,概莫一是。中文“法治”一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管子·明法》中有:“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商君书·任法》中有:“任法而治国”。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儒”“法”两家关于“人治”与“法治”之外辩。梁启超在1922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分别用“人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来概括儒、法两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众多思想流派空前活跃,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法治”、“德治”等治国主张,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吴锡民 《金陵法律评论》2004,(1):104-107,128
陈思和先生提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世界性因素"的看法,对外来影响之"接受"的主流观念和方法形成了"颠覆性"挑战.然在本文的"误读"视域里,世界范围的文学与具有"世界性因素"的文学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确认"世界性因素"最顶级的平行关键词也许分别是:"先进性"、"同步"与"反响";将本土东西置于"他者"(Others)反应(而不是反映)的视野中来加以检视恐怕平等对话会有"质"的飞跃;锁定作家创作活动的"重力场"(弱作用)兴许不失为某些"影响"事实依据之困窘的合理解释;只要有利于我们自身文学的必然王国健康地向文学的自由王国迈进,就甭管张三李四来路的"比重"的如何.  相似文献   

14.
盗"椟"含"珠"     
保安偷了"天价"电脑犯罪嫌疑人王某是宁波市一家知名服装企业的保安,职责本来就是保卫企业的财产安全,可总嫌钱赚得慢的王某却打起了企业财产的歪主意.  相似文献   

15.
Youth are known to be that part of the population that are most receptive to things new. The current preferences of youth very frequently become the standards of tomorrow. On the basis of this fact alone, we can say that the study of youth's tastes ha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This also applies to tastes in music.1  相似文献   

16.
17.
"刑"字的本义为残害肢体的肉刑,后来引申泛指刑罚."灋"字的本义是在神判之后令其离去、离开,亦即放逐."聿"、"律"本为一字,"聿"字有区分之义,引申为界限、标准等义,"律"字因此而被用为音律、法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立案与侦查的关系——关于初查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思平 《政法学刊》2001,18(6):48-49
我国侦查部门一直以来是采用先立案后侦查的提起侦查方式。然而,执法实践证明,一切侦查活动都必须在立案之后才能进行是不可能的。立案不能作为提起侦查的条件,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侦查主体获得犯罪线索之后,只要认为有可能存在犯罪事实时,就可以提起侦查。立案则可以在侦查的任何一个阶段,它标志着要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自力救济,还是权利滥用?——评微软“黑屏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软对中国实施WGA和OGA计划,对使用盗版软件的用户采取了电脑黑屏和提醒标记的警告,此举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应.微软实施"黑屏计划"在技术上涉嫌窃取家庭用户隐私,妨害到个人安全和社会稳定,从法律上看不属于自力救济而是对知识产权的滥用.社会各方都应冷静思考,针对类似事件提出妥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权力指的仅仅是公权力,而法治的使命则在于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权利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被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应是现实存在的一切权力,而不仅仅是公权力;在这个基础上来认识权力和权利,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命题,为更好地贯彻“四个全面”、建设法治中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