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进化,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文明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的文明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在原始的采猎文明中,人类在自然面前十分弱小,生产力水平低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采集和渔猎是人们的基本生存方式。人和自然浑然一体,存在一种原始的和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期。几千年农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一方面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趋于…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又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和前提.在生态文明的整体性视阈下认识云南生态文化建设,既要看到二者的内在关系,又要看到生态文化建设的突出意义和价值.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整合力量,健全制度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云南生态文化建设,彰显生态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如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邵红  李爱芳 《世纪桥》2013,(15):58-6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由此,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在更高层面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国复兴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狠抓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在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并将此作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彼此和谐互动与发展,它涵盖了精神、物质和制度三个层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和政绩观.建设生态文明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建立健全生态法律体系,用循环经济代替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重视政府主管部门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其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这一背景下,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其具体实践而言,可从先进文化的生成过程和建设过程两个维度进行探讨,由此构成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的系统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是一致的,二者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从生态问题出现以来,我国就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但实践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依赖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调整政策措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反映了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及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积极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对策,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对生态文化作了重要论述。分析把握习近平生态文化思想要点,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的凝聚作用、润滑作用、整合作用,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逐渐探索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是实现社会与自然界永续发展,保护自然财富和创造经济财富,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现代化道路。它遵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思维模式,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遵循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生态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的绿色发展是展现中国形象的发力点,合理调控自然与人的现代化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过程中,继续丰富其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探讨其生态内涵、生态遵循和生态意义,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特点,明确生态化与现代化相统一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闫喜凤 《奋斗》2014,(2):20-20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同时,他还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些论断,蕴涵着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吴团英 《实践》2008,(2):51-52
如果说在当今世界有什么问题是包括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恐怕没有比生态问题更加突出的了。人们无论是从身边生活的感受——从饮食起居到呼吸的空气、沐浴的阳光,还是基于深入观察的理性思维——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人类文明未来走向,都日益深切地认识到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贺蓉晖 《学习月刊》2014,(18):39-40
生态文明建设既关乎国家发展方向,又事关人民福祉。尤其在今天,民众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在生态文明建设里程碑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旨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制度密集出台,使我们对未来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有了更多的期待。无论是着眼于当前的环境恶化现实,还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必须且应加快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着手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平衡的问题,寻求更为有效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当前形势下,我们航道人已经意识到,目前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败机制的机遇期是最好的,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破坏和恶化所形成的外部约束力形成了较强的“倒逼”机制。对航道人而言,当今之首务,是强化长江航道职工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全体职工的生态文明理念,陶冶全体职工的生态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熊自军 《理论导报》2013,(9):25-25,30
以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水土风貌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在建设与发展中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又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庐山风景区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是九江市旅游业的龙头,是九江城市的"绿肺"。景区如何选准着力点,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大文明。它是当代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地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提到发展目标的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们的基本发展战略。这是党对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规律的历史性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和治国安邦理念的理性升华。然而,这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前涉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些全局性的战略举措,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新的反思:既要承认资本、发展资本、发挥资本的正面效应,又要超越资本、扬弃资本、限制资本的负面影响;既要使生产不断地扩大和发展,又要使这种生产不致变成过度生产;既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又要转变消费观念与方式,科学引导消费,实现消费的科学化、生态化和文明化。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探索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是绿色文明的回归和高级化,以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型为标志的绿色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由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了世界潮流,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有益探索。当前须从生态文明系统的解构入手,全方位推进和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西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切实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刘经纬  刘伟杰 《奋斗》2014,(2):33-34
正面对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主题,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全球范围达成共识。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这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科学决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方向和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