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伊斯兰法的法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法的法源理论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问题。随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 ,这一问题再度被提起 ,有关伊斯兰法本身的含义、伊斯兰法法源的含义、种类及其在近现代社会欧状况问题 ,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从伊斯兰法的概念、重要意义、传统四大法源及其重要特征四方面阐析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的圣战原意是为真主的事业艰苦卓绝地奋斗,即吉哈德,有多种形式。暴力形式的吉哈德要遵循自卫、中道、宽恕、区别对待的原则,本质是和平的。本·拉登的圣战观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的核心主张,东突组织是伊斯兰极端势力全球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对阿拉伯地区的入侵和阿拉伯在阿以冲突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是本·拉登圣战观的历史根源,而阿拉伯地区和新疆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中东地区恐怖势力聚集的背景下,中国新疆地区的"东突"恐怖势力打着"迁徙圣战"的旗号偷渡出境,辗转西亚和中东等地区参加国际恐怖主义战争."东突"势力参与"迁徙圣战"不但是其在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化演变阶段的最新表现,而且体现着国际势力的角逐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我国要采取积极措施谨防"东突"势力以极端主义推动"东突问题"国际化,破坏新疆的和谐稳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相似文献   

4.
宗教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统战工作,我们必须对宗教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习、了解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交朋友,就必须对穆罕默德与经训有所了解,从而挖掘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积极引导广大穆斯林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爱民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通过科学讲经解经,正确学经,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教义、教规,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成为中道思想的践行者、中道价值的传承者和中道精神的弘扬者,要共建团结、友爱、和平的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宗教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统战工作,我们必须对宗教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习、了解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交朋友,就必须对穆罕默德与经训有所了解,从而挖掘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积极引导广大穆斯林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爱民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通过科学讲经解经,正确学经,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教义、教规,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成为中道思想的践行者、中道价值的传承者和中道精神的弘扬者,要共建团结、友爱、和平的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罗马法系与伊斯兰法系在世界现存法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也表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研究发现,两大法系之间存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法学家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进法治建设,我们更应该积极吸收和借鉴罗马法和伊斯兰法中共同的先进经验,高度重视法学家群体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推进我国法治发展。  相似文献   

7.
理解和解释:法学家心镜的法律图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法学家理解和解释法律之向度与立场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并进一步探讨说明法学家诠释法律的特征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前后中东和北非动乱以来,与该地区毗邻的欧洲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逐渐成为全球恐怖主义频发的核心区域.欧洲所面临的恐怖主义逐渐演进为“右翼型”、“圣战型”、“左翼型”和“族群-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型”等四大典型类型,其中“右翼型”和“圣战型”是主要类型.同时,由于该阶段欧洲境内“右翼型”恐怖主义主义事件数量激...  相似文献   

9.
在先法性法益、宪法性法益和后刑法法益中,只有后刑法法益概念具有解释论机能。通过对入罪判断起决定作用的目的论解释以及谨守出罪的实质解释,法益概念的解释论机能得以充分实现。构成要件保护法益的内容决定刑法规范的目的,这便从形式上划定了构成要件的适用范围,实现刑罚处罚范围的明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刑法的辅助性法益保护原则,通过保守的实质解释进一步限定罪刑规范的适用范围,以实现刑罚处罚范围的合理性。污染环境罪保护的是复杂法益,包括秩序法益、传统法益和生态法益,三者之间存在一定位阶关系且判断基准在于人类关联性,这对于相关司法解释的准确适用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华法系和伊斯兰法系是对世界法律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法律文明.两大法系的法典作为法律文明的载体反映出夺目的法律文化的光芒.明《大诰》和《布哈里圣训实录》作为两大法律文明优秀法典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在法典形式、案件分类特色和国家强力的保障等方面都具有可比较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两大法系的比较研究的进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反映出两大法系法典编纂的个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11.
法律人可分为实务法律人和学院法律人。实务法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因而他们在法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容易得到人们的承认和共识。与此相反,学院法律人(主要指法学家)在法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往往容易被轻视和忽略,甚至学院法律人自身有时也未意识到自己在法治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角色和社会职责。文章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将法学家定位为批判知识分子角色,并探讨法家家在法治社会里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必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2.
理解和解释:法学家心镜的法律图像(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法学家解释法律的立场理解法律是解释法律的前提。法学家理解法律向度之不同 ,也就相应地意味着其解释法律的立场之不同。理解法律的方向总是决定着解释法律的方向 ,因此 ,有何种理解 ,就有何种解释。然而 ,正如前文所言 ,并不是说理解了的东西一定能通过解释表达出来。由此就决定了法学家在理解法律和解释法律之间可能会有冲突 (所谓心身冲突 )。当然 ,这种冲突不是笔者在此所要探讨的对象。笔者在这里想探讨的是 :结合法学发展的实际历程 ,来说明法学家解释法律的不同立场。既然法学家解释法律是一种客观的活动 ,那么 ,它就可以通过法…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机关法解释的审查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行政机关法解释功能的不断增强,法院审查行政机关法解释的基准如何确定便成为行政诉讼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全面审查,还是部分尊重呢?本文基于美国法的经验,对合理性基准着重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中某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成分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中道"思想贯穿于《古兰经》始终,其内涵丰富,有中正和谐等,利于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将深入剖析解读《古兰经》中的"文本中道"与穆斯林之日常的衣食住行、自身修养及宇宙观方面所体现的"实践中道"思想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为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释是用探求目的的方法厘清冲突法律的关系,或者填补法律的漏洞。针对目的解释,存在激烈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其主观性太大,容易导致法官过度能动,损害法律的权威;而有的学者则从目的解释的积极意义出发,全力维护目的解释。尽管各家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总的原则都是在维护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不允许解释者独断专行,将自己的意志作为法律,进行裁判。但是,作为法律解释方法之一的目的解释,尽管其探求的目的标榜是客观的,而不是法官个人的恣意,我们也不能、也不应该将目的解释的探究对象仅仅指向客观的目的。实际上,目的解释的主客观性就表现在其探究的对象(目的)的性质,而这个对象(目的)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数罪并罚能否适用缓刑是一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持反对立场学者的立论依据是对数罪社会危害性的实质判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持类似立场.刑法解释应当贯彻形式解释优先的立场,对有利于被告人的刑法条文应坚持严格解释,不当地限缩解释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对于该问题应采肯定说,是否适用缓刑应依据刑法判断是否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符合的依然可以适用缓刑.  相似文献   

17.
民族法文化视野下的刑法解释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法解释目标上,主观解释论虽然对于维护刑法的权威性至关重要,但它不仅不利于国家刑事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反而会加刷二者之问的冲突;客观解释论虽然可能使刑法解释偏离刑法立法,进而削弱刑法立法对刑法司法的制约,但对国家刑事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大有裨益。因而,就具有丰富的民族习惯法实践且法治贫困的我国民族地区的刑事法治发展而言,在刑法解释目标上应当坚持“客观解释论为主,主观解释论为辅”的综合解释论。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宪法》第34条的但书规范解释,还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的政治权利范围;无论是政治权利的比较法考察,还是新中国宪法文本有关政治权利规定的变迁,指向的一个初步结论是:我国1982年《宪法》文本中的政治权利包含《宪法》第35条规定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只需强调的是:《宪法》第35条规定的权利不仅仅只是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刑法界存在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实质解释论提出通过实质解释将缺乏形式规定但具有处罚必要性的行为解释为构成要件行为;将有形式规定但不值得处罚的行为解释在构成要件之外。围绕这两种情形,二者展开了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处罚范围、字面含义、刑法正义及法条竞合等方面的争论。分析表明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是可以、也应当统一的,尤其在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之下,没有争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刑法解释论     
在刑法的适用过程中,依据构成要件的解释目标是针对立法原意还是法律规范的客观含义,可将刑法解释分为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刑法解释应当二者兼具,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理论界依据刑法解释是否只能严格遵循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形成了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但二者在刑法解释的本质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别。根据犯罪的本质是对规范的违反还是对法益的侵害,可将违法性认识分为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我国刑法应当坚持以结果无价值为基础,逐步适当发展行为无价值在立法和司法领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