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是较高层次的理论思维,只有当人类的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社会又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时候,哲学才可能产生。但是,哲学和各种意识形态(宗教、艺术、道德等等)一样,在诞生和形成以前,有其孕育、萌芽的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大约在西周以前(当时汉族和各民族尚在形成之中),哲学思想就已在孕育和萌芽之中了。对于那段历史,我们只能到古代文献和地下文物中去探索。然而在哈尼等兄弟民族中,至今却还保留着哲学萌芽的许多活生生的材料,或者说这些兄弟民族的社会意识在某些方面还滞留于萌芽阶段。我们可以从他们当代的社会意识中直接探索和了解哲学萌芽的情况。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哲学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最核心、最普遍的观念。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是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包括文学、艺术、宗教、科学以及风俗、道德等等,然而,这众多的方面决不是互不相关的、散漫混乱的,而是贯穿着某些深层的、普遍  相似文献   

2.
汉族诗歌是汉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族文学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学中又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汉族文学对各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优秀的汉族诗歌,不但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高,充分表达了汉族人民(也可说是各族人民)的喜怒哀乐之情,使人读之,既可琅琅上口,又能扣人心弦。例如《诗经》、《楚辞》以及历代著名诗人屈原、陶潜、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辛弃疾、郑板桥等的作品,不但给祖国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长期以来学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先秦时期曾将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作统称为文学。笔者依据相关文献认为,不仅如此,而且中国先秦至两汉时期把现代所称的文学、史学、哲学或其著作统称为"文学"。这一探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深入了解早期汉族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以便更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蒙译汉在蒙汉文学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云峰两个不同民族文学交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将其文学作品进行互相翻译介绍。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如果不通过翻译介绍,它是很难在另一个民族中发生广泛影响的。从比较义学的角度来看,一部作品在被翻译之前,在本民族传统中为它...  相似文献   

5.
黔西北彝族文学的文化构成丰富多彩、多层次。既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又有多姿多彩的当代文学;既有瑰丽斑斓的民间文学,又有凝重隽永的文献文学。民间文学作品有彝文记录的,也有汉文记录的;作家文学有彝文创作的,也有汉文创作的。作为文学作品有本民族文化观念的产物,也有吸收汉族和兄弟民族文化观念的成果。要全面评述、研究黔西北彝族文学,当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这里仅从文化的角度对清代黔西北彝族诗人的作品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从事彝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更好地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服务,为热爱和献身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收集、珍藏、展示、交流、研究、教学的平台。建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月刊《民族文学》自创刊以来,即以其“民族风格、中华气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怀”的办刊风格,在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学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扮演了展演场与聚集地的角色。文章以《民族文学》 56个民族作品专号为例,从民族文学的文本呈现、民族文学的理论建构、民族文学的互动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在举出文本实例的基础上,从学理的深度阐述了《民族文学》办刊事业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主要节日,少数民族也有着过春节的习俗,他们的庆祝方式让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显得更为五彩斑斓,春意浓浓。在中国的五行之说中,水火相克。然而,有那么一天,水火却可以"并存"。那就是春节,无论水还是火,都寄托着少数民族对来年希望的热切表达。生活在中国北方水草丰茂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对于火有着别样的崇拜。事实上,这并不难从人类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评价涉及民族关系问题的历史人物时,应该以多民族国家为前提。以多民族国家为前提,是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同胞兄弟。从历史角度看,这些民族同汉族一样,一旦强盛起来,也曾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建立过政权。仔细研读施琅的奏稿及今人有关的研究论著,不难发现施琅不仅不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而且是一个有大功于国家、民族的杰出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或精神现象,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成、发展和演变,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这个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我们在调查、搜集各民族文学时,往往只满足于作品本身的文字记录;研究各民族民间文学时,也只着眼于这些资料的记录文本,而对作品产生的背景,创作的目的,讲述演唱者的方法、技巧和才能,作品传播过程中的变异,以及作品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特殊功能等等,却缺乏应有的考察和记录.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停留在一种平面的研究,而缺乏一种深入的立体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记得前几年,高中毕业生大多选择理工科,出现过“重理轻文”的倾向。近几年,文科中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也热门了,可是对哲学感兴趣的仍不多。现时研究经济的可出任“智囊”,社会学者应邀开讲座,从事法学的被聘当律师,搞管理的能够被咨询,唯独哲学的门庭最冷落。有谁会情哲学家去当咨询顾问呢?走进阅览室,各种普及型的杂志琳琅满目,有大众心理学、法律咨询、企业管理等等,就是没有大众哲学的;那少数几本专业哲学刊物,恐怕非哲学专业工作者很少去翻阅的。现在,当代青年崇尚“智能型”、出现过“文学热”、“外语热…  相似文献   

12.
人文科学的地位及其方法论问题的提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科学的地位及其方法论问题的提出朱红文一现代“科学危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惊异乃是一种真正的哲学激情。可是,当代哲学除了惊异之外,却多了一种迷惘、一种痛苦。而且,如果说引起古代哲学惊异的主要是神秘、浩茫的自然的话,那么,对当代哲学而言,幽...  相似文献   

13.
甘莉  潘卫民 《求索》2013,(5):143-145
俄罗斯民族对战争的记忆和伤痕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苏联文学史上.卫国战争文学有过三波浪潮:第一波是描写战争中苏联的伟大;第二波是描写战争的残酷;第三波浪潮是全景式的卫国战争文学。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卫国战争文学介于第二和第三浪潮之间,在他的卫国战争文学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优美被残酷地撕碎。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瓦西里耶夫的卫国战争文学的人性美和创作价值,即瓦西里耶夫的个人特质、秉性、经验、阅历。创作题材的契合、思想与体验的契合、作品的艺术性,可读性的契合等以及他憎恨战争、反思战争、呼吁和平的高度的人文主义关怀等。  相似文献   

14.
辨析题“在我国,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璃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各民族之间已实现了完全平等。”答:(1)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巩固。(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认为我国“各民族之间已实现了完全平等”的提法是不准确的。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杜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在经济、及化等方面,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上享有旱等权利,但是,在发展程度等方面却有很大差别。为了使各…  相似文献   

15.
蒙汉文学交流的杰出代表尹湛纳希论云峰尹湛纳希是近代著名的蒙古族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了蒙古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了其它民族,特另是汉族古典文学作品之精华,创作了《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等长篇小说和大批杂文、政论文、诗歌等,...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的大事。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问题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南。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指针实事求是,一却从实际出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说:“找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确定一个原则,就是在汉族地区实行的各方面政策,包括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一民族地图是进行民族研究工作的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包括汉族在内,已识别确定的民族共有50多个。此外,还有一些民族正在识别之中。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兄弟民族分布地区约占总面积的60%。而汉族却占总人口的94%。基本情况是汉族人多,而少数民族地广。在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辛勤劳动,缔造了精神和物质财富,形成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  相似文献   

18.
李婷 《求索》2013,(6):166-168
新民主主义时期,在泛政治化语境下进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成为时代主流话语.个性化和自由主义的文学审美诉求遭到排斥。而后期浪漫派代表作家徐訏却不赞同主流文学思潮中关于民族国家想象的方式,在《荒谬的英法海峡》等作品中,他对“和平、自由、平等、快乐”的理想中国进行了浪漫虚构,展现了泛政治化语境下的另一种民族国家想象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战争为题材的叙事作品,往往成为经典的民族文学,历久弥新。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先秦中国的《左传》,分别是古代战争文学的杰出代表,两部文学巨著对古代战争叙事的成功之处,在于剪裁得当。文章对比《荷马史诗》和《左传》中叙事者在处理战争因果、战争过程、将士描写、战争特点等四个方面的谋篇布局以及题材取舍,揭示了中西古代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所展现出的颇为一致的叙事详略艺术。  相似文献   

20.
刘嘉伟 《前沿》2009,(4):164-166
廼贤是西域葛逻禄氏罕有的诗人,“其名少亚萨都刺”,在民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以民族特质为中国诗史添加了新的精彩:诗中草原物象雄奇,边塞诗特色独具,并为中国叙事诗史增添了老妇的艺术形象。游牧民风沉淀为清雄劲拔、真率自然的诗风,为元代诗坛注入了活力。遁贤广泛学习汉族文学、艺术,在游记散文、书法等方面皆有造就,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其以诗交友,增强了多民族的学习交流,尊重理解,显现了各民族间强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