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辛亥百年”的背影还未走远.2012“民国百年”又悄然到来。民国时代那些柔美女性的才情、个性与人生已如点点落花,飘散于历史的尘埃中,只能在文献里找到蛛丝屿迹。然而她们的美丽、忧伤,其实也是民国社会大变迁的生动注脚。套用张恨水先生的《红粉世家》,我们叫她们“民国红粉”。  相似文献   

2.
“脸面”最值钱冯家刚有则灯谜故事:谜主在桌子旁各竖一竿,左挂一张脸谱,右挂千文钱,中悬横眉,上写:“以左右两物为谜面,猜一俗语,中者以悬钱相赠。”众人纷纷猜议未中。忽一胥吏分开众人,拿走竿上的悬钱。众人奇怪,问:“他没猜中,为何把钱拿走?”谜主笑道:...  相似文献   

3.
管继平 《检察风云》2014,(21):94-95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张伯驹先生,与溥侗、袁克文、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如今人们提起他,也多以“大收藏家”之名冠之。  相似文献   

4.
郦千元 《检察风云》2012,(18):70-72
上海《晶报》是民国时期颇受读者欢迎的一张小报。它最初被当做《神州日报》的附页赠送给订户,由于销量不断增加,才单独出刊。在强手如林的上海报界,这份本不起眼的四开小报能脱颖而出,主要得力于强大的作者队伍。时人以十二生肖描述这些作者,把重要骨干袁寒云比作马,说“寒云颇不羁,然有时亦受人笼头,着鞭愈速,如马。” 袁寒云(名克文)是袁世凯的次子,天资聪颖,多才多艺,与溥侗、张学良和张伯驹并称民国四公子。  相似文献   

5.
关于秦“隶臣妾”的性质,学术界进行了长时期的讨论,意见日趋一致,即都承认“隶臣妾”具有明显的刑徒性质。我们也曾于1983年写了《“隶臣妾”是带有奴隶残余属性的刑徒》一文,认为“隶臣妾基本上是刑徒,但保留有某些官奴婢的残余属性”。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以社会言情小说著名.本文总结新时期至近几年来的研究张恨水的优秀文章,从作家、作品、专题三个方面来阐述新成果,从而探讨以张恨水为代表的现代通俗文学的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7.
《去趟民国》在形式上类似张岱的《夜航船》.依据回忆录、日记、书信等原始资料,讲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分为“勇女”、“饮食”、“穿戴”、“癖好”等二十个部分,展现出民国政洛经济文化鲁各个领域的大人物的私人生活,以及民国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情。  相似文献   

8.
读了姜代境同志写的《关于贿赂罪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载《法学研究》1985年第5期,以下简称姜文),深受启发。但是,姜文认为,“贿赂除了财物外,还包括其他的不正当利益”,“其他不正当利益”中不仅包括物质性利益,而且也包括非物质性利益。  相似文献   

9.
顾恺之是东晋时人,多才多艺,不但诗赋写得很好,而且字也写得十分漂亮,特别擅长的是绘画,是当时著名的画家,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有一天,顾恺之跟随大将军桓温到江陵去视察,当地的官员前来拜见桓温,并送来很多捆当地的特产——甘蔗。桓温见了十分高兴,就说:“这里的甘蔗十分有名,大家一起来尝尝。”部下听了就每人拿了一根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高兴地说:“真不愧是名产,甜极了!”  相似文献   

10.
刘宜章 《政府法制》2011,(33):48-48
在中华民族众多的“脊梁”中,曾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偏才。远的不说,仅以民国以来的历史为例,便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1.
四年前,笔者写过《59岁现象》一文,分析59岁是官员腐败的危险年龄段。年届花甲,行将退休,机会不再,很容易滋生“捞一把”、“赌一把”的心理。这个“立论”被许多人所接受,这篇文章也被不少报刊所转载。因为我用的是“归纳法”,且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法学》1991,(8)
编辑用稿,皆当“以质取文”。至于“以文取人”甚或“以人取文”,那只不过体现了在“以质取文”基础上依次递进的一种观念的转换。就象读者一样,首先是去发见上乘佳作诵读,久而久之,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读多了,便亦会“以人取文”了。故此言之,编辑的“以人取文”当不该一概嗤之以鼻而示之以白眼的。  相似文献   

13.
魏丹  黄鑫蕾 《人民司法》2023,(12):54-56
<正>3月23日,农历闰二月二,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这一天,四川法院浅草文学社“破土而出”。这一刻,对于四川法院文化建设进程来说,是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5年前,四川法院提出文化建设实质化,逐渐形成了器物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同心圆”的理念与实践。5年来,文化引领作用彰显,干警队伍建设成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古玺印文字丛考(十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释“白牛”合文《吉林出土古代官印》11·181著录下揭一纽战国私玺:①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原释文作“解”。我们认为,玺中的应释为“白牛”二字合文,右下方有合文符号“=”,可证;可隶定作“”,在战国私玺中屡见,均为人名字,如“肖(赵)”(《古玺汇编》0932②)  相似文献   

15.
王贞勤 《江淮法治》2012,(12):58-59
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临阵倒戈并不鲜见,军阀中的“变色龙”可谓俯拾都是。但若论“变色”的次数,恐怕哪一个也比不上石友三.他曾三度投冯(冯玉祥)三次叛冯,投阎(阎锡山)反阎,投蒋(蒋介石)反蒋,投张(张学良)反张,联共反共,抗日投日,被冠以民国第一“变色龙”。  相似文献   

16.
“民国民法”制定之初.有人认为它与“中国原有的民族心理适相吻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本文通过对自由、平等、效益和秩序四种基本价值观的考察.指出“民国民法”所“追求”的这四种价值抄自欧洲,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完全不同.这种不同最终影响了“民国民法”的切实施行.  相似文献   

17.
悦闻 《政府法制》2011,(29):45-45
纪晓岚是清代的学者、文学家。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内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稍加思索,就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  相似文献   

18.
陈敏 《政府法制》2011,(31):29-29
在民国官场上,发生过一次“愚人节”笑话式的闹剧。“九一八”事变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有个名叫梁作友的人上书省政府,声称外侮临头、国家危难,自己愿捐资3000万元以作救国赈民之用,但有个前提条件:必须面见蒋介石。  相似文献   

19.
迟到的忏悔     
本期“案件纪实”栏目刊登了《他被钱毁掉了》一文,文中提到一个与原泰和县委书记陈作善狼狈为奸的人物——泰和县农行行长谭志明。他41岁,本是一名工作努力、作风务实的干部,却经不住“孔方兄”的诱惑,收受贿赂8.26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这里刊登谭志明写于看守所的“悔过书”,虽然是迟到的忏悔,但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反面教材。读罢能告诉你人生关键的时候不过几步,需好好把握,别忘“每逢大事有静气”;当顶头上司要你做违法的事的时候,应想到法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20.
民国史上第一个专职记者是黄远生。他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著称于世,并开创了“新闻通讯”这一文体,时人誉之为“报界之奇才”。他先后任《申报》、《时报》、《东方日报》等报刊特派记者、主编和撰述。他所写《官迷论》、《三日观天记》、《外交部之厨子》等通讯,对民国初年政局的黑暗和新官僚的丑态,做了真实的记录和辛辣的嘲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