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良伦 《政府法制》2012,(32):40-40
坊间对前“腐”后继的官员有许多形象化的称呼。因为说法形象所以容易记住,“数字式”即为其中一种:“五毒书记”、“三玩市长”、“三光书记”、“三敢局长”等等。这些腐败官员没有经受得起形形色色的诱惑,有的还是自己运用手中权力主动寻租所致。  相似文献   

2.
王捷 《政府法制》2009,(14):32-32
笔者从一些腐败案件中发现,一些贪官虽然曾经贵为官,但非常缺乏羞耻之心。他们辩解受贿关系很雷人。笔者总结了其中十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经典腐败七笔账”的女贪官金达融(化名)一家三口人,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一个学士。为钱财夫离女散,一个坐牢、一个病倒、一个彷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金达融从迷惘中走出,踏上了重塑人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颜玉华 《政府法制》2009,(16):50-52
2009年5月6日,美国拉斯维加斯联邦法庭以诈骗、洗钱、转移赃款、伪造证件等数项罪名,分别判处侵吞巨额公款潜逃美国的许超凡和许国俊25年和22年有期徒刑,其妻邝婉芳、余英怡也均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这是中国外逃贪官在外国获得重刑的第一例。  相似文献   

5.
秦朝  富仁 《法治与社会》2003,(12):54-56
今年不到40岁的曾坚,已在反贪战线奋战了十年.曾坚最初给人的印象:中等身材,国字形脸庞,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样,并未让人觉得是块"特殊钢材".与曾坚交谈后,才觉得他真的不简单,沉稳的他十年的时间里全是面对腐败贪官,但他不畏权势,敢于碰硬,扳倒了一个又一个重量级的贪官!  相似文献   

6.
自我担任交通局长后,权力越来越大,求我办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送礼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送钱、送烟、送酒、送食品,送什么的都有。当时,我也不想收,碍于情面,不收吧,给人没面子,收了就得给人办事。再加上自己也想,逢年过节收了也是人之常情,我给办过事的人是借过年过节送一些感谢费,我认为收了也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7.
“贪官脑门上又没有写着一个‘贪’字。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会想法设法来掩盖自己的腐败行径.用种种马甲来保护和伪装自己。”采访中,四川省纪委一名资深办案人员说。  相似文献   

8.
刘希平  雷健 《政府法制》2013,(34):40-41
因为开发商没有支付剩余的百万元“好处费”,广东省清远市一副局长的丈夫到法院打官司讨要。结果这起荒唐的“讨债”案意外地牵出一官员腐败大案  相似文献   

9.
萃岚 《政府法制》2010,(16):35-35
贪官都是翻云覆雨、势利轻薄的小人,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臭的能说成香的,把丑的能说成美的,连腐败都能找出“充足理由”,以致闹出许多政治笑话,让人既感滑稽荒诞,又觉可恨可恶。这里列举贪官们15个雷人的腐败理由,看贪官咋给自己进行“无罪辩护”。  相似文献   

10.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 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何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见别人提前上去了,自己却总在原地踏足踏,由眼馋而性急,随着年龄临界点的逼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椿桦 《政府法制》2009,(13):49-49
正当人们疑惑于“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上大学”事件中的政委为何还没受到追究时,湖南省隆回县公安局澄清了事实:该局5月6日向《中国青年报》提供的材料表明,王峥嵘在隆回县公安局担任政委的时间是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据报道,王峥嵘2006年4月因经济问题被双规,后被判刑。(《中国青年报》5月7日)  相似文献   

12.
宋伟 《政府法制》2008,(24):5-5
针对越来越多的贪官外逃,最高人民检察院探索了一种“劝返”的新模式,并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贪官到底是“聪明人”呢,还是“蠢人”?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少人对此都会有点儿犯难,甚至一时语塞。因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回答得准确,却又不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江苏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张美芳为争取立功,在被双规的当Et即爽快招供,案件波及面不仅牵涉财政厅内部官员,还牵出省内多个其他厅官。“拔出萝卜带出泥”历来是官场反腐奇观,但从“爽快”招供引发当地官场人人自危来看,并非每一起贪腐弊案的查处都能彻底斩断利益链条。因为张美芳的“爽快”既然被解读为另类举动,那么更多的利益同盟也许在玩丢卒保车的游戏。  相似文献   

15.
张克 《检察风云》2014,(19):14-15
长期以来,人们将腐败行为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认为腐败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事实上,纵观全球各国的反腐败经验,在制度反腐之外,廉政文化建设对官员心理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各国廉政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经验尤其值得重视,如果说制度反腐是"治标",那么从文化层面对社会心理反腐就是"治本"。  相似文献   

16.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  相似文献   

17.
唐人张鷟(文成)的《朝野佥载》主要记载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朝野见闻,书中对当时政治黑暗和官场腐败、官员贪暴都有不少揭露。其中第三卷记载了一些贪官事迹:  相似文献   

18.
郭振亚 《检察风云》2011,(13):37-37
笔者有个嗜好,爱看有关反腐文章。对那些原形毕露、已经落入法网的蛀虫硕鼠们的言论,特有兴趣。这些言论,要么是其同伙揭露的,要么是他们自己面对办案人员交代的,再也不像他们在台上时,大话、空话、套话、永远正确的废话滔滔不绝,而是活灵活现,各有各的个性,让我这个老头子大饱眼福,禁不住为他们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9.
曾晖 《政府法制》2014,(25):46-47
随着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日益透明,近年来,媒体披露了多名违纪违法官员“两规”前最后的露面场所,有住宅、单位、饭店、机场等。其中,涉案官员在会场被带离的情况相对较多。舆论普遍猜测,众目睽睽下带走贪官,为的是起到震慑效果。但一名长期分管案件查办的某地纪委副书记否认了这种说法:“方便办案才是首要考量,腐败官员警埸性最低的时候,往往就在会场中。”  相似文献   

20.
罗毅 《政府法制》2012,(29):18-18
1982年,香港廉政公署在肃清贪污行动中,逮捕了探长韩森的手下杨治。公署探员郑胤良深知,杨治不会轻易认罪。当时,外界批评韩森是“香港最腐败的探长”。郑胤良想从杨治口中套出韩森的罪证,但是,他并不直接针对犯罪的问题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