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12月14日夜,北京市某运输公司职工邓福民在上班的路上,遇见一车祸现场,在场的交通民警希望邓福民协助抢救伤员。邓在抢救伤员时,被过路的汽车撞伤,后经医院诊断为“脑挫裂伤,脾破裂,颅内血肿”。邓福民认为,自己在上班的路上见义勇为而负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应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待遇。但是他所在的单位一直不为他呈报工伤,工伤得不到认定,1994年北京市海淀劳动局经仲裁认定其为工伤并鉴定工伤7级。但是其单位仍不予理睬,于1998年单方终止了劳动合同,邓福民的生活陷入窘境。邓多次走访有关部门,得知北京市劳动局工伤处对他的伤情未给予工伤认定,也未出具不认定的书面意见。北京地方新闻媒体就此事做了报道,许多热心读者对邓福民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今年1月3日,邓福民向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北京市劳动局履行工伤认定的法定责任,赔偿经济损失。4月24日法院下发判决:邓福民多次向北京市劳动局申请认定工伤意愿,作为企业劳动者工伤认定的行政主管机关的郑州市劳动局应履行法定职责。见义勇为者终于得到了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见义勇为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进行见义勇为立法的社会呼声很大,而见义勇为立法涉及到道德的法律化问题,见义勇为立法发挥道德和法律的互动作用。本文从道德的法律化问题对见义勇为立法进行了法理探讨。  相似文献   

3.
见义勇为作为道德标准倍受推崇,将其法律化呼声日高;见义勇为立法具有重要的社会安全价值和权利保障价值,本文所述试从见义勇为概念辨识;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及无因管理的异同;现有见义勇为法律规范的得失等方面进行研讨,强调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解决见义勇为的法律机制问题,更好的实现见义勇为的社会保障价值,并有效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的高尚义举,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现实社会中经常会出现英雄勇斗歹徒、舍己为人,事后对于其在见义勇为过程中的财产、人身损害得不到救济的尴尬局面,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壮举"。本文就见义勇为者的损害赔偿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见义勇为精神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优良品德之一。在古代,甚至还影响了统治阶级的立法改革。本文借由近期发生在社会上的几个典型事件作为契点,梳理了见义勇为的历史沿革、当前立法、法律定性、责任承担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奥 《法制与社会》2011,(34):271-271
见义勇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见义勇为立法是将道德问题法律化,符合法律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要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问题区别对待,为见义勇为的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判》2010,(8):49-51
有关人士认为,“见义勇为”本是光荣称号,从常理上讲,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面对这份荣誉都不会拒绝,然而,发生在济源市的这一幕却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8.
沈冰 《检察风云》2010,(21):50-51
见义勇为行为得到认定 回想起一年前王文明为救落水同伴而死亡的一幕,王文洁便感到一阵心痛。  相似文献   

9.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继承和发扬.本文从法律角度重新对见义勇为进行了分析,鼓励人们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实施见义勇为.  相似文献   

10.
浅谈见义勇为受益人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法律的立法功能、价值取向、构成要件等方面对见义勇为收益人的民事责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认为见义勇为受益人民事责任更应适用无因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我国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权益的法规、规章,但是对于见义勇为人员的二次救济却鲜有提及,本文拟通过制度的构建为其提供行政诉讼上的救济。  相似文献   

12.
杨麒 《法制与社会》2011,(11):63-64
见义勇为,是急人民之所急,为群众做好事,为部队所提倡。但官兵在见义勇为时,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以便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见义勇为的行为保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义勇为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见义勇为也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然而现有法律法规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保障却是杂乱的无绪的,理论上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见义勇为的保障面临着太多的不利因素,笔者从见义勇为行为保障的现状着手,对见死不救罪及见义勇为的立法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志刚 《检察风云》2011,(24):37-37
“彭宇见义勇为反受诬”等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小悦悦被车碾压,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而去,见义不为之事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5.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一直倍受人们普遍赞赏。如何及时而有效的维护好见义勇为者的切身利益,依据什么原则采用何种手段解决好见义勇为中经济补偿的问题,使社会正气得以张扬。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见义勇为泛指一切为保护国家、集体财产或公民个人权益的行为,是现代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近年来,由于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见义勇为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影响到全体社会公民实施见义勇为活动的积极性。在我国现阶段的民法体系之中,针对见义勇为行为保护的相关内容并不多,针对性也不强。为了保护见义勇为公民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民法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14,(12):33-33
山东招远麦当劳受害人被全能神邪教分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活活打死的事已经家喻户晓了。受害人家属对现场无人出手相助的情况也表示了理解。但我们还是要反思一下:现场那么多人面对一个男人、四个女人、一个小男孩殴打受害者时,居然没人敢出手,这说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见义勇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呼吁进行立法以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见义勇为立法属道德法律化范畴,符合法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无因管理制度有相互交叉又有显著区别,因此,为见义勇为立法势在必行。从见义勇为的性质看,将见义勇为纳入社会优抚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见义勇为保护立法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见义勇为保护立法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拟对其进行法理思考。笔者认为 :见义勇为保护立法丰富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宪法原则的法律内涵 ;推进了以协调为宗旨法律观的形成 ;推动了国家与社会协调互动关系的持续发展 ;加强了对公民权利全方位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立法也一贯坚持肯定、鼓励和保护的立场,而金钱奖励无疑是立法者最为青睐并普遍采用的激励和调控手段。然而,由于立法者对奖金激励功能的认识不深入、不统一,导致立法上形成诸多问题与分歧。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各地相关立法为素材,对见义勇为奖金条款进行实证研究,以寻找分歧、剖析症结,并根据综合性的激励理论,建立统一的奖金条款的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