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善洲有句名言:"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反复品味他的这句话,很有感触。每个人都会有所"怕",也应当有所"怕"。但"怕"什么,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追求,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作风,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杨善洲的"怕",是奋斗不息的角色自觉,是为民一生的道德追求,是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民最担心的就是政策变。在市郊农民中,有的“有技不敢露,想富不敢富”,有的“种一年算一年”,因为“明年不知成谁家田”而竭力地搞掠夺性经营。有个生产队百分之二十的农户去冬未给土地施种绿肥,使土地肥力下降。而专业户则有“四怕”:一怕冒尖成“暴发户”;二怕  相似文献   

3.
报载,广东某地最近出现了“打工仔排队退社保套现”的现象,而且把相关服务机构门前的路面“挤得水泄不通”,以致要“警方派出警察、治安员和保安共几十警力”才能“维持现场秩序”。对此,一些市民认为,“最近之所以成了外来工退保的高峰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怕深圳的社保制度发生变化,怕这会给外来工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损失。”打工仔们的担心也许并非空穴来风,其原因恐怕就是近日里出台的个人账户从11%到8%的政策调整。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转移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对职工转移时仍未建立个人帐…  相似文献   

4.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5.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班主任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也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美德。美德一——勤俭节约当前,很多家庭仅有一个孩子,孩子往往是要什么他们给什么,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下来,孩子成了不折不扣的小皇帝。虽然学生从启蒙阶  相似文献   

6.
"不怕苦,不怕难,就怕纪委一张单"。这是最近一个时期在北海市干部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纪委一张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让机关干部如此敬畏?  相似文献   

7.
<正>"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随着多项制度的精准发力,常听到这样的慨叹。有个别干部说,想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这在以前根本不算个事儿,现在处处受到掣肘。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剑,身边有一双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压线。这是常态,为官从政就该如此。为官不易,是因为为官要戴"紧箍咒",时时谨言慎行。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要为民尽责,立规矩、定底线、划红线,这是对各级干部最起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王伯祥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怕什么?不怕困难。我们怕什么?怕脱离群众。”这句话朴实而亲切.同时不乏深刻和精辟。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毛泽东同志这一教导,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真”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指人们的行为和作风,又指人们的品格和精神。它要求人们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是我们办事必备的品质,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但是,也不可忽视,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和党员却丢掉了“认真”二字,马虎主义盛行,办事情敷衍塞责,不讲真话,不办实事,弄虚作假。这种风气危害极大。“认真”与“马虎”之间的对立,既是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的对立,又是两种世界观、人…  相似文献   

10.
一、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一个过程。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经过不断升级的中苏论战,特别是经过“四清”运动,毛泽东越来越感到中国有出修正主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他认定,中国有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而且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他还认定,中国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不在基层,而是在上层,尤其是中央。防止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成为毛泽东晚年思考和担心的焦点。怕党和国家改变颜色,这就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观动机。有一次他对身边护…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盛情难却”的事可谓屡见不鲜。面对五花八门的回扣之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盛情”面前,觉得不拿惋惜,拿了又怕烫手,最终还是收下了。中央三令五申不准大吃大喝,但因为有人“盛情” 邀请,一些人担心“却之不恭”,先是一再推托,后是心安前往。面对送上门的礼物、礼金,一些  相似文献   

12.
“童叟无欺”,是人们公认的南德。讲的是在商品交换中,商家哪怕是对智低的儿童和智退的老者,也决不欺骗,自觉做到货真、价实、量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近来笔者对“童失无欺”这个词又读出一些新意。虽说当前说假话、说大话。说掺水分的话的大有人在,国人对此深恶痛绝。但平心而论,讲真话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有人说,至少有两种人不讲假话。一是“没有什么好怕”的离退休老人,二是“不知什么叫怕”的儿童。他们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相一致,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童失无欺”了。如果身为领导,都能重视童久之言,也不失为…  相似文献   

13.
因工作需要,笔者曾参加过几次基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会上,班子成员在谈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时,几乎清一色用“由于种种原因”几个字含糊带过。这“种种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说者避而不谈,领导不予追究,同志们稀里湖涂。其实,“种种原因”一词早已不是什么新发明,已被套用日久。为什么在谈问题找原因时,人人都惯用之,而不愿意提这“种种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愚见,原因有三:一是心中没数无法说。这部分人对自己分工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没底,平日工作中深入基层调研不够,无第一手资料,怕万一在分析原因时说不到点子上,不如和个稀泥搪…  相似文献   

14.
乍观此文标题,准会有人提问,这不是给我们社会制度抹黑吗?在当今的中国哪有“主人”惧怕“公仆”的道理。其实笔者哪能不懂,但面对现实,谁又敢说“主人”怵“公仆”的事情一点没有发生。“主人”怵“公仆”,怵在什么地方?据基层的百姓反映,他们眼下对一些“公仆”心存“三怕”:一是怕公仆“追求”政绩瞎折腾。这类“公仆”上台伊始,不顾当地客观实际,张嘴要大展宏图,闭嘴要改天换地,今天建世纪大道,明天与世界接轨,要创建千亩园区,开发万顷基地。规划一年一变,灵感时时翻新,百姓稍有疑虑,就被扣上思想僵化,不求进取的帽…  相似文献   

15.
正米兰·昆德拉在小说里讲过一个故事:1968年,苏联人的坦克开进了捷克,母亲还在担心果园里的梨子没人管,儿子批评她,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关心梨?时隔多年后儿子发现,曾经的争斗消逝了,母亲的梨子却长存于大地。"实际上妈妈是对的:坦克是易朽的,梨子是永恒的。"无论斗争如何激烈,我们都不应该忘记生活这个"梨子"。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确立统治地位的思想统治阶级的思想,始终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学说的真知灼见。这个观点仍然适用于我们的社会吗?思想战线上近几年来有那么一种情绪,见“统”就怕,见“活”  相似文献   

17.
近读《任弼时同志二三事》有所感悟:一个平淡无奇的“怕”字可谓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美好心灵的真实写照。 文章以朴实的语言从一位革命前辈行为中概括了这么三个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这“三怕”突出表现了任弼时同志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质;这“三怕”是对任弼时同志这位人民公仆最好的称誉。  相似文献   

18.
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有一句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怕人知,怕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反之,人在世上若胆大妄为,什么都不怕,那就叫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无廉耻之心”,一个人如果到了无所顾忌、寡廉鲜耻的地步,那么便与禽兽无甚差异了。前几年,无锡新兴公司非法集资33亿元的主犯邓斌的四大花旦之一金惠珍受审时,这个主儿,面对法庭竟微笑着向群众招手致意;“严打”时,在电视屏幕上也看到一些被绑赴刑场执行枪决的囚犯昂首微笑。古人云:“虚糜素餐,恬不知耻,殊为可厌。”此话是说那些不…  相似文献   

19.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宣布制裁中国的严峻局势,邓小平同志在对外交往中严正维护了中国的利益和尊严,指出:中美关系要搞好,但不能怕,怕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气概和志气。我们什么时候怕过人?解放后我们同美国打过一仗,那时候我们处于绝对劣势,制空权一点没有,但我们没有怕过。中国人的形象就是不怕鬼,不信邪。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谆谆告诫,是何等重要和必要。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应当有所怕,始终自觉坚持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才能少犯乃至不犯错误,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倘若头脑里根本没有党的观念,没有人民群众,“老子天下第一”,不受任何约束,不仅难免要犯错误、栽跟头,更要紧的是极易失去人民群众的信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