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结构及其变动和人们的死亡观念是理解农村已婚青年女性自杀的关键因素。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及两者变迁所呈现出来的双重失衡状态,使得处于劣势地位的已婚青年女性容易走上自杀之路。人们相信死后还有一个存在的世界,并认为在死后的这个世界中,能够看到对造成她们自杀死亡者的惩罚,因而,自杀成为已婚青年女性寻求救助的一种手段。在这两大因素背后,更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推动了自杀的产生。社会实践现场中自杀后的一系列表达是构成农村已婚青年女性对自杀死亡后进行想象的现实基础。现实生活中这种社会实践的上演与习练,会通过女性意念的投射与模化映置到未来的自杀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农村女性社会政策存在着不足之处:社会性别意识的匮乏;政策具体实施的虚化;城乡女性政策差距过大化。国家有必要从战略层面上考虑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郭砾 《学理论》2009,(21):104-107
男女两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财产权利,但事实上女性的财产权利却是离婚过程中的一个脆弱环节,究竟哪些与社会性别有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了女性的财产权利?本文从法律视角和社会性别视角对《婚姻法》修正案实施后离婚单亲女性财产分割和经济资源受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试图挖掘司法实践中妨碍女性取得公正判决结果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4.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往往被物化、被表现为男性视觉欲望的客体、被表现为私人领域主角,或者被定为弱者等等,这些女性形象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映,也折射出业界和受众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缺失。探讨这种现象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策,有助于树立平等的性别意识,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有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5.
媒介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悄然兴起,开创了全新的报道方式和传播观念,公众对媒介的接近程度和信赖程度日益提高和加强。以新浪微博中的女性形象为案例,从社会性别、社会角色的视角入手,分析作为客体的女性在微博传播中的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这种形象的多种因素,尽可能为提高女性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促进信息公平流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隋晓会 《理论导刊》2008,1(3):118-119
汉至隋代,女性作者作为女性精英人物,面对男权社会的统治,只是发着一些幽怨的呻吟之声,于是闺怨、思妇成为那个时代女性之作永恒的主题.她们或者将目光转到更弱小的动物、器物身上,以物自况,移情自慰,或者完全站在男性立场上为女性作茧自缚.女性精英人物在性别问题上的盲视,是整个女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马棉 《学理论》2011,(24):64-65
妇女参政比例相比男性而言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现象长期且普遍存在。它不仅是妇女自身的悲哀,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目前此问题已经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为解决此问题,人们也纷纷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依据文森特.帕里罗、约翰.史汀森和阿黛思.史汀森三位学者对社会问题要素的界定,我们认为,妇女参政问题已成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7省34村的质性访谈而获得的1980-2009年间604例农民自杀死亡案例的数据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农村自杀率仍呈显著上升态势。青年人自杀率的显著下降与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并行不悖地运行于当下农村,青年女性自杀率的显著下降拉低了青年人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下运行,然而,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则拉升了农村的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上运行。分析指出,决定这种复杂形貌的因素并非农村女性的迁移所导致,而是由于代际关系变动与离婚加速兴起所造成。其背后更为深刻的机制则表明,当前农村自杀率的复杂变化是现代性持续地侵蚀农村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妇女参政人数和水平、反映和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女性和男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素质差异进行对比,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是社会性别建构的结果,并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晓峰  钟琴 《青年研究》2012,(1):83-93,96
权利二重性是理解30年来农民自杀率变迁逻辑及其区域差异现象的重要理论视角。其中,权利启蒙论认为,分田到户以来,市场改变了资源的代际分配结构,农民的权利意识不断被启蒙,农民的行为逻辑逐渐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而引发了农民家庭权力结构和家庭伦理秩序的适应性调整,使农民自杀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得以凸显。权利规约论认为,农民的权利表达一旦失去有效的规约机制,就有可能在农村社会形成不利于老年人的自杀秩序;而如果能够得到村庄内部结构性力量的有效规约,农民代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会在新的水平上达成均势状态,农民的自杀率随之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1.
清朝被推翻后,北京从封建帝都转变为民国首都.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变和都市近代化的发展,城市空间格局发生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深刻变化.其主要表现是:皇城禁苑被开辟为城市公共空间,近代交通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封闭结构,新兴商业中心的兴起改变了城市商业街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急剧升高并长期高位徘徊.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性别失衡作为社会管理领域的重大人口问题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在当前的人口社会管理中的管理理念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就需要突破旧有的管理格局和机制,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最终构建性别平等的和谐社会.本文描述了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最新态势,评述了近年来性别失衡治理的公共政策体系,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论述了社会管理视域下性别失衡治理问题,并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了性别失衡的社会管理框架,为政府性别失衡治理问题提供支持.基于上述框架,本文发现在中国的性别失衡社会管理框架中存在碎片化问题,公共政策体系需要完善,在性别失衡整体性治理的社会管理框架中要纳入对大龄未婚男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张乐  张翼 《青年研究》2012,(1):1-12,94
市场转型期,精英阶层的更替过程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和高等学历的作用。但这种机制并不排除精英再生产逻辑的运作,政治精英和技术精英都可以将自己的阶层优势传递给下一代。只是精英阶层的再生产规模和阶层固化的程度都是有限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对青年成为精英的作用是基础性的,而不是无限制扩大的。较高学历、中高级职称与高行政级别等阶层身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具有代际再生产的特性。数据分析表明,在市场转型的头20年里,精英阶层的固化程度还不足以影响社会流动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时人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党德建设的讨论。学理清算主要批判认识模糊、思想混乱,政党泛滥、各竞其私,误解自由、各行其是,党德堕落、祸党害国等党德弊端;呼唤注重党德建设具体论证了党德关系国利民福、影响政势发展、关涉风俗改良、助益党际和谐等时代价值;而理论诠释则论述了思想认识、基本立场、价值理念、党魁品德、党员规范与党员人格等基本内涵;对如何培育良好党德作了一定探索,欲藉此疗治政党之病,进而促进政党政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及其交互变量对高校毕业生求职难度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高校毕业生职业获得难度存在显著的影响。在搜寻成本模型中,社会资本同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对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搜寻成本存在正向影响,即社会资本欠缺者,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以降低搜寻成本;在求职结果模型中,社会资本同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对高校毕业生的最终求职结果存在负向影响,即社会资本欠缺者,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以提高求职成功的概率,从而降低求职难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具体针对Email、BBS论坛、即时通讯工具三种互联网互动服务使用行为,对368名大学生上网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使用互联网对外联络功能、使用Email联系现实中同学和朋友、使用BBS的获取资源等部分互动服务使用行为有相关关系,这为细化互联网使用行为,进一步探讨媒介使用者特征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7.
李洁  石彤 《青年研究》2012,(3):11-20,94
本文以"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之"女大学生群体调查"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了结构方程的方法,探究了男女大学生在成功评价标准上的社会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当评价对象为男性时,男性应答者更多地强调生活富足、身居要职等"物质主义"因子;而当评价对象为女性时,女性更多地强调"社会联系"和"生命意义"因子;研究继而通过引入"社会支持"因子和"社会性别观"因子作为控制变量来说明:这一性别差异并非"本质主义"的,而是在社会处境与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 how political campaigns influence individuals’ levels of correct, incorrect, and don’t know responses and the gender gap in political knowledge during the 2000 American presidential campaign. Using data from the 2000 National Annenberg Election Survey (NAES), we demonstrate that as the campaign progresses the electorate provides more correct answers and fewer incorrect answers. Moreover, the political campaign significantly reduces (and possibly eliminates) the direct effect of sex on political knowledge. While the political campaign decreases the number of incorrect answers provided by both men and women, the number of correct answers provided by women increase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political campaign in determining relative levels of political knowledge for men and women.  相似文献   

19.
One important legacy of the Collège de sociologie is its development of certain Durkheimian themes, particularly those concerning religion. Both Durkheim and Bataille sought to understand religion and the sacred not as mere cultural phenomena but as defining features of pers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The members of the Collège, and especially Bataille, sought to subject both society and sociology to a radical form of interrogation. Like Durkheim, if in different ways, they sought to situate and address the commitments of social inquiry at the centre of their work rather than at its margins. This article suggests how Bataille can be said to have adopted and radicalized a Durkheimian emphasis on a dualism central to both personhood and society, while rejecting a Durkheimian faith in an evolving sociological enlighte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