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初次审议,我国立法法修改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立法法的修改关系着地方立法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科学合理地布局地方立法权,将地方立法权普及到所有设区的市,是地方立法权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立法法的修改尤其是地方立法权普及到设区的市的制度设计所引发的担忧和争论值得关注,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此次地方立法权制度改革对于创新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推进地方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角度讨论地方立法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还会涉及地方人大与地方人大常委会立法权能的合理划分尤其是强化地方人大的立法职能,从立法的意义上划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地方政府的立法权限,以及在更为广泛的决策意义上明确地方人大与同级政府、司法的权限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过修改立法法,创新和完善地方立法权制度,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的经济基础。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还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惯例不尽适应的问题,制约了地方政府正常地履行其职能。这需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02,(22):40-41
109.哪些组织是党的地方组织?;110.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多长时间举行一次?它的职权是什么?;111.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任期是多长?对这些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党龄分别有什么要求?……  相似文献   

4.
肖金明  王婵 《理论学刊》2022,(1):111-122
地方立法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地方社会治理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创新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以地方立法引领地方社会治理的改革和进步,是推进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保障地方立法质量从而保障地方社会治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地方立法工作的重大课题。完善地方立法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地方立法工作理念与规范,进一步明确和恪守科学民主法治总要求;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制与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地方立法工作总格局;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系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总布局。另外,应当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与社会守法、党内立规的关系,以高质量的守法和立法立规一体化,推进地方立法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实效和治理效能,从而提高地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宋宇文 《唯实》2008,(3):74-76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限划分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为了使中央和地方机能运作正常,就有必要对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作深入的探讨,继而探索出一种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型,推进我国宪政国家和地方民主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生命,但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近几年来,北京市的地方立法在增强地方特色上积极探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北京市的地方立法,在首都城市性质的功能定位、城市的转型发展要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进行考量.实现地方立法特色,需要科学严谨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机制和办法,目前最迫切、最有效的实现路径则是立法理念、立法体例和立法工作格局等方面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玉华 《学习论坛》2004,20(12):26-27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导致政绩考核的偏差 ,失之偏颇的政绩考核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行为。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大战、对地方市场主体非规范经营的庇护、封锁市场等现象都是新时期地方保护的表现。遏制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行为 ,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 ,以引导地方进行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8.
梁勇 《世纪桥》2011,(3):68-69
美国的地方政府具有若干特点:处于一个比较扁平的政府体系的最基层;地方政府形式多样,数量庞大;自主性较强;以“服务于民”为价值理念,推崇自由竞争;地方政府、当地居民和企业之间权力制衡。因此,美国地方政府在地方营销中发挥着有限而合适的作用。在政治体制改革即将启动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地方政府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既要在地方营销活动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要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促成地方营销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进 《新视野》2004,(6):79-80
日本长期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并在宪法上作了规定,但中央对地方控制很严。日本近年来积极推进地方分权,主要是废除机关委任事务制度,制定《地方分权推进法》、《地方分权推进计划》和《地方分权一览法》,并改革地方财政制度;与此同时,地方公共团体为加强行政、财政能力而致力于行政体制的建立健全,在建立核心市制度、特例市制度、广域联合体制度,修改市町村合并特例法,改革地方公共财政,实行地方公共团体组织合理化等方面采取了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郭平 《求实》2012,(Z1):265-268
高等教育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由来已久。纵观高等教育发展史,特别是19世纪洪堡创立柏林大学以来,教学、科研与服务构成了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并至今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已成为必然。"服务地方"是指地方高校以全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目标,实现高校与  相似文献   

11.
地方税制产生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英 《新视野》2003,(1):69-71
地方税制产生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地方政府的产生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财)权”。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地方税制产生存在着不同的规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制约着地方税收制度的发展方向,给地方政府进行科学“定位”,是健全我国地方税制的重要前提。中央适度下放权力是单一制国家的发展趋势;简化税制是现代国家税制发展的主流。我国在与国际接轨时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转轨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在完备地方立法过程中,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立法质量为核心。同时,必须保障宪法的权威性,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责任制,维护司法公正,以加强地方执法。在规范地方法律监督时,应科学定位地方人大监督职责,并进一步完善地方人大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仇澄 《唯实》2011,(3):76-78
进入21世纪后,地方立法已经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型为刻意打造“精品工程”。苏州市在建设高品质地方法规的探索中努力做好三件事:一是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做好地方立法工作;二是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4.
是否开禁地方债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是否具有与之相匹配的“银质信用”,而这又与地方政府的运行有密切关系。文章在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运行的状况后,认为在近期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方政府间展开了以自然资源、资本、人才、技术、中央优惠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竞争。但如果缺乏良好的竞争规则和环境,地方间的竞争就会表现为以地方保护、资源封锁、价格大战为特点的恶性竞争。而相关权力的获得,则会使这种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行政权力的调整,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地方利益的代表的角色日益明显,为了维护地方利益,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竞争和交流合作.而地方政府之间横向合作作为促进地方政府实现共赢的有效途径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建立地方政府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未来地方政府合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转型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的政治态度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广州社会群体政治态度的调查看,不同社会群体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必然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要求地方政府提升危机应对能力,社会参与的不同偏好呼唤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治理模式。这些影响对促进地方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启动了四省市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试点工作,迈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重要步伐。文章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两种现实模式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现阶段应该加紧修订预算法基本条款,确立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债务融资主体的地位,使得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市场化的发行方式进行融资,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立法法》修改后,辽宁省9个"设区的市"获得地方立法权。2015年至2018年,9个新增立法权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积极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31件,包括地方立法规则的事项以及城乡建设与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事项。从两大类地方立法的范围看,存在地方立法的缺位和越位问题,需要在未来立法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丽奇异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才有生命力。高度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寻找旅游文化的脉络和根基,是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分析地方文献的挖掘、开发、利用对于促进贵州旅游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