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立了严格限制死刑并最终废除死刑的国际标准。以此观之,我国死刑立法虽然在明确死刑的适用条件、缩小适用对象、降低死刑适用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做出了限制死刑的谨慎努力,但在大幅度削减死刑罪名、适用死刑核准程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精神体现了限制死刑并逐步废除死刑的目标,我国新刑法在总则部分对此作了更严格的限制,但从分则的规定看,数量上应进一步减少,具体规定应明确具体,应增设死刑赦免制,严格规定文明、人道的死刑执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签署《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进程,沉默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即将再次修订,沉默权制度更成为理论界、实务界乃至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以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权的基本价值为出发点,重点从诉讼理念的角度,对为沉默权,沉默权的诉讼理念和沉默权的不足及其限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奉行重刑主义的国家,在国家、社会打击犯罪的长期斗争中,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如今,我国已成为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的成员国。《公约》中严格限制死刑的立场与我国刑法中众多的死刑罪名的存在明显不协调。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废除死刑,限制并废除死刑的国际立法趋势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显露出来。我国已经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同样不能回避废除死刑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限制死刑进而废除死刑的道路。本文立足国际立法,分析了我国的死刑立法现状,并对死刑立法完善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立法看我国死刑立法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保护人权废除死刑是国际立法的主流 ,我国的死刑立法相对来说不容乐观 ,死刑罪名居高不下 ,尤其是经济犯罪适用死刑偏高。抑制犯罪并非仅靠死刑的威慑 ,而靠社会全面发展。我们已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 ,应当走先限制后废除的道路 ,以与国际立法逐步接轨。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签署了《国际人权宪章》中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我国又是《世界人权宣言》的第一批签字国。就人权的立论逻辑来看 ,我国宪法与国际人权宪章存在着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宪法解释的方法 ,弥补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保护人权废除死刑是国际立法的主流,我国的死刑立法相对来说不容乐观,死刑罪名居高不下,尤其是经济犯罪适用死刑偏高。抑制犯罪并非仅靠死刑的威慑,而靠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我们已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对于死刑国情限定我们只能走先限制后废除的道路,以与国际立法逐步接轨。本文立足国际立法,对我国的死刑立法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并对其完善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沉默权已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文章对沉默权确立后刑事侦查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中国死刑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联合国关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认为生命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尤其在其第六条中规定了有关死刑的6条准则。我国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对待死刑的基本立场虽然与人权公约一致,但是差距也明显存在。为此应从缩小死刑实际适用范围、解决死刑核准权中存在的问题及减少死刑罪名等方面予以改进,以推动人权公约在我国的贯彻实施和我国死刑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的诉讼权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应当享有充分的诉讼权利,这是肯定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属性、体现被告人的程序主体地位、保障死刑判决正确适用、提高死刑判决可接受性的必然要求;以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为参照,我国死刑复核程序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因而亟需完善,一方面应确保被告人享有普通案件审判程序中的诉讼权利除非其自行放弃,另一方面应对被告人予以特殊的保护。具体而言应当赋予被告人关于死刑复核程序审理方式的选择权、强制辩护权、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权、无罪推定权、免受双重危险权、申请赦免、减刑权等诉讼权利,并建立死刑延期执行制度,为被告人穷尽救济手段提供必要时间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变性人的出现对传统的道德和现有的法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变性人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并一步步走进公众的视野.虽然这些人在数量上占绝对的少数,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他们的存在,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对待他们,如何规范他们的行为,是法律所应予以考虑的问题.我国是人权公约的缔约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有尊重并保障人权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必须要修改原有人权本源宪政理念,加强立法,在法律上对变性人提供权利保障.通过对特殊人群的保护,增强人们的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死刑存废之争在世界范围内沸沸扬扬,然而坚持适用死刑的国家无论面临来自国际还是国内的废除死刑压力和呼声,仍在适用死刑。我国适用死刑的总趋势是减少,甚至逐步被替代,替代是接受彻底废除死刑观念的过渡。事实上,我国刑法大部分适用死刑的犯罪不存在替代问题;另一方面,替代也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并对立法和司法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死刑的废除是全世界刑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作为积极保留死刑的国家之一,也正在一步一步的有计划地废除死刑。《刑法修正案八》的制定实施,废除了其他金融诈骗罪的死刑,仅仅保留了集资诈骗罪的死刑设置。针对集资诈骗罪死刑保留的合理性,结合集资诈骗罪的特点,将其与其他金融诈骗罪作对比,从价值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死刑适用的现状,可以得出结论:在认定集资诈骗罪死刑必将废除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现状集资诈骗罪的保留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具有漫长的死刑执行传统,对死刑执行的时间也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现代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借鉴并发展了古代的传统。通过总结分析我国死刑执行时间的历史渊源,区别古今死刑执行时间的异同,可以为我国当前死刑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制度借鉴。  相似文献   

16.
功利主义死刑观可以涵盖人道主义和报应主义死刑观,从犯罪预防和社会影响两方面来考察,死刑是一种必要的恶,应予以留存,但仅限于必要的程度,而不能作为滥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健康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指实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权利和自由。健康权具有多重性质,保护和实现健康权,必须考虑社会、经济生活因素和其他影响健康权实现的诸多因素。健康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八)》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废止死刑的立法实践。死刑渐废论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死刑立法改革的一个视角:理性引导与经验支持。死刑缺乏其存在的道德合法性的基础,其废除符合理性的要求;作为一项立法改革,死刑的废止又离不开现实经验的支持。因此,推行死刑的立法改革,需要立法者通过理性的立法引导死刑民意的走向,并通过经验行为体现立法理性,在死刑废止的进程中实现理性与经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各刑种实际刑度间的不衔接指的是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之间、死刑中的死缓与无期徒刑之间、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之间刑罚程度的不衔接。它是我国现行刑法的一个不足之处。刑种间实际刑度的不衔接破坏了刑罚结构的科学性。因此,根据罪刑相当的原则,重新设定各刑种的实际刑度,对于实现它们之间的衔接,以及完善刑法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