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关系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党政关系是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文章认为,正确地调整党政关系,应遵循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遵循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的规律性,并通过法制化的途径来规范;规范党在政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外党政关系比较与中国党政关系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是中国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本文从中外比较的角度,剖析了苏共在处理党政关系上的教训,介绍了西方一些政党在处理党与国家政权关系上的有益做法,回顾了我们党处理党政关系的历史,提出建构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一些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处理党政一把手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领导党政一把手的关系问题 ,始终是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解决好党政一把手工作构成的关系 ,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群体效能的关键。文章认为 ,党政一把手的关系问题 ,其实质是党委、政府两个班子关系问题的集中体现 ;党政一把手在工作中形成的矛盾关系更多的是党委、政府两个班子工作矛盾的反映。过去解决党政一把手的不团结、不协调问题 ,除了组织调整措施以外 ,在班子内更多的是在强调思想教育、提高成员素质、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做文章。应改变过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定势和惯性做法 ,研究从体制方面做点创新 ,着重在建立、完善、细化、硬化党委和政府的关系、党政一把手的行为规范上下功夫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政党是民主实践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核心。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顺各类政治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性问题。对党政关系的分析需要从制度和过程的分析范式切入,运用总体性的观点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构建及其制度优势进行理论剖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的党政关系既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建国60年来党政关系演变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个节点上,认真地梳理我国发生的各种变化,在理论上、实践上均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党政关系的变化无疑是各种变化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对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我国的国际形象等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其调整与改革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初步探索、到建国之初的党政相对分离、再到后来逐步实现的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直至改革开放后所进行的各项改革,在此期间所出现的各种变化,都能够让我们看出党政关系调整的内在逻辑。通过对变化过程的梳理和对变化逻辑的阐述,能够得到很多启示与结论,对今后的实践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党政关系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别概述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党政关系的状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党政关系的调整与改革以及我国党政关系的现状,对中国党政关系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梳理。文章在对传统党政不分体制的弊端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党政关系合理调整的主要内容,即实现党政职能分开化、党政关系民主化、党政行为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顺党政关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从政治体制改革视角看,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对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由于党政关系规范化方面的不足影响到我国政治体制的继续推进和深化。因此,有必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探究逐步推进党政关系规范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党政关系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理论视野》2005,(4):55-57
建国以来,我国党政关系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从党政不分逐步走向党政分开和依法治国,现已基本形成了政党和政府关系的体制。  相似文献   

9.
李庄 《理论视野》2007,(1):45-47
党政关系的实质就是执政党如何领导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治理。要有效解决党政关系问题,必须把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作为突破口。做到党对人大实行政治领导,人大对党实行宪法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0.
政党执政文明与党政关系改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构成国家政治文明中至关重要的政治要素。政党执政文明包含政党自身民主、政党间接执政、合法性执政、受制约性执政等基本的内在规定;实现政党执政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主要体现为党在国家政权中建立了组织,开展活动和国家政权实行组织上的融合,党成为国家政权机构。改革党政关系,在于坚持走邓小平提出的党政分开之路,使党组织与国家政权机关分开。党的执政,主要是通过政治、思想的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以突出"乡镇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交叉任职方式为特征的咸安区乡镇领导体制改革,对规范处于体制冲突和矛盾焦点的乡镇党政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不能简单地把其定性为"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这种带有特定历史痕迹和政治内涵的党政关系模式;在分析这一党政关系在会议召开时间、选举方式、如何监督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要从制度设计上对乡镇党政关系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魏汝明 《学理论》2012,(30):26-28
委员会制是美国国会运作的重要方式,作为国会的"中枢神经",委员会在立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是名副其实的"院中之院"。结合对参议院最具影响力的委员会之一———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介绍,分析国会委员会体制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和功能,帮助我们更透彻地去解读美国国会。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两级管理与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昌 《学理论》2009,(29):43-46
当今中国高校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校院系职责不清、党政机制不活、重复决策,效率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国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起初较晚,今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实行两级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并且在这个大前提下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4.
高校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紧迫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南充四所高校的党委坚持把立足基层作为党建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工作机制的创新,在基层党建制度科学化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相统一,努力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高校实际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制度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5,(6):39-44
协调是与组织分工相伴随而生的,是组织管理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横向协调是克服因组织过度分化而导致的管理和服务碎片化困境的重要机制,也是现代政府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的关键。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的部际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了议事协调机构、部际联席会议和部门协议等三种形式。分析这三种部际协调形式的概念特征、具体类别、实际运行和运作逻辑,指出不同协调方式的优势和问题,以利于改革和优化中央政府的部际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董鹏 《团结》2013,(6):43-47
“初始提名”制度是目前我国党政干部选拔制度的子系统.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阶段,是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首要环节,在等额选举的前提下,更是选拔和任用干部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干部选拔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新发展阶段,制度之治成为基层廉政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实践中,基层制度之治有比较典型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显现出了许多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加以指导。完善基层廉政建设制度之治的路径,在制度制定上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保持适度前瞻性、坚持问题导向性、强化现实针对性是其重要内容;在制度运行上需要注重过程控制,包括在村民自治中运行监督制度安排、依靠参与性机制建设推进监督制度运行、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制度运行等;在制度保障上需要依靠制度伦理的约束作用、坚持底线思维的界限意识、建立制度之治的自洽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静安区总工会与区政府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3年来,我们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并不断提升会议议题的质量,切实地解决了职工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全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更好地发挥了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联席会议制度得到了区政府、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形成共识是前提为了使区工会工作更贴紧区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大局,区总工会领导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能架起一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可划分为萌生探索、试点过渡、全面实施与深化拓展四个阶段,形成的基本逻辑遵循结构性与历时性的变迁机制。宏观制度背景、变量及结构序列、行为主体的互动等构成任期制变迁的结构性因素;"增长回报"的正反馈机制作用是其路径依赖与制度存续的主要原因,而关键节点的出现是制度变革的直接动因。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的深度完善,需要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不断更新干部管理理念、优化要素及其结构序列、把握关键节点,从而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它是由诸多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有机体系,规定着高等学校内部的领导关系和基本管理模式。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全面理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质内涵,实现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