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挫折是健康之母:青少年心理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1992年在内蒙古草原举行的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相信现在的教育界仍会感慨良多,与日本孩子相比,中国孩子表现出软弱、怕吃苦、依赖性强等诸多弱点。因此,从这以后教育界有人不断呼吁要进行“挫折教育”。姑且不去论这种提法是“本土的”还是“引进的”,是否提得有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它很容易让某些人产生误解,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要人为制造一些能让青少年“吃苦头”的事端来,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他们在其中“吸取教训”,以达到育人之目的。因此,为了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应该给予科学的心理教育,培养青少年承受心理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各种磨砺下不至于偏离健康成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21,(1):56-57
[教育部:必要情况下可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规定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对此,您有何看法?@橘子china士豆:扰乱秩序如何界定?爱玩爱闹是孩子的天性,还有的孩子有多动症,怎样规范老师的惩戒?如何保证这项制度不被误读?怎样防止出现“不被监督的权力”?谁来监督评价老师的惩戒权?  相似文献   

3.
“法轮功”是地地道道的邪教。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与“法轮功”邪教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和长期性,运用各种舆论工具,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用先进的文化思想驱散“法轮功”邪教的阴霾。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失去了理想信念,就会产生信仰危机,思想空虚,对人生失去信心。一部分“法轮功”练习者正是由于失去理想信念而转向对“法轮功”的痴迷的。我们应该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及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让人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育是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而科学教育以其内容的广泛性、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活动性深深吸引着幼儿 ,激励着幼儿智慧的火花 ,创造的欲望。一、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培养其创新精神想象是创新的前提 ,每一项发明、每一项科技成果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当代著名作家也是著名科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指出 :“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 ,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格。”(一 )鼓励和尊重幼儿幻想。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他们的幻想可能令人难以理解 ,但正是这些幻想可能孕育着科学发明的火花。如嫦娥奔月、龙宫探宝、星球大战等许…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极为重要。今天的青少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已有很大变化,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结构之中呢?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三近”原则。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贴近孩子生活。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当前道德教育很大的一个弊病是“空”,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脱离了孩子生活的道德教…  相似文献   

6.
《同舟共进》2015,(3):3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教育之弊病与教育之改革,也一直未停止争论。在这么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关注过大学的沦落,关注过中小学的“择校热”,关注过高考的“畸形”,但很少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十几年读书究竟为了什么?学校、家庭、社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只要浏览一下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的广告,青少年励志书籍,便不难发现,孩子现有的教育,未必是他们需要的,却一定是家长、学校所需要的。家长需要孩子将来“有出息”,  相似文献   

7.
学生“花钱雇人写作业”当然不是好现象,不过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从自身来反思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第一.布置作业太多。对于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而言,他们渴望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8.
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八种误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春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的问题。忽视这个问题的 ,当然不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对此 ,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 ,麻木不仁。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青春期”异性关系的 ,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他们忽视这个问题 ,并不是因为它微不足道 ,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是一个不应该讨论 ,至少不应该“过早”讨论的问题。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 ,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 ,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 ,或者…  相似文献   

9.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1,14(1):78-78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导者发出“非议”。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非议”。  一、要独立地思考“非议”  印度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完了,孩子骑驴回来,老人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不懂事,叫老人徒步。后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便急忙将孩子抱到驴子的鞍鞒上,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他们都下来…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让这些特殊孩子练习运动?为什么要让他们远涉重洋去参加比赛?为什么要鼓励他们“勇敢尝试争取胜利”?因为要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也要让世界看到他们.如同在电影《天堂电影院》里,放映员让从小生活在影院里孩子离开五光十色的荧幕,去看看外面真实的世界,“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在鼓励特殊孩子们努力争夺金牌的目标下,也告诉这些特奥运动员,世界不只是自己身边生活中看到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儿女是父母的影子。残疾的不幸,使不少聋哑父母对失去的深为遗憾。有遗憾就要寻找寄托,有寄托便有了企盼,试图通过自己健全的儿女去“找补”:找回失落的梦,补上失衡的心。 32岁初为人父,充满幻想和憧憬,因孩子属于有声世界的,我便有了“望子成龙”的念头。那是孩子刚半岁时,我和妻子抱他去照了第一张“全家福”,照片取回来后,瞧着上面小家伙天真可爱的样儿,我心都醉了。我的“灵感”来了,给在北京的美国朋友寒春、阳早夫妇写了封信,连同“全家福”一起寄去。不久,这对美国专家来信了,他们在信中说:“……看到你们全家的  相似文献   

12.
曾鹃 《湖湘论坛》2002,15(3):47-48
爱因斯坦自称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圣人”,这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当时的教育而言的。正是这种对传统教育的离经叛道和喜欢自由自在地想入非非,最终催生了一位翻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历史新篇章的伟大科学家。探究爱因斯坦独特而又深刻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具备某一专业知识的人。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解,所谓“和…  相似文献   

13.
又是收获的秋天,新一届“江民特教园丁奖”在京揭晓。没有颁奖仪式,没有鲜花掌声红地毯,从事残疾人教育事业的人们,连获奖都这么不事张扬、默默无闻。然而,对于残疾孩子来说,“老师”这个词,意味着多少呢。我想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在特殊岗位上默默劳作的平凡人,正是他们的工作,使暗淡的心灵重现光明,使幼小的希望健康成长。这次获奖的是:孙玲玲、崔连和、许雪良、孙晨、刘少敏、孟萍、邓红梅、郭绪英、秦东等10位老师。  相似文献   

14.
备课卡片     
性格是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稳定、多维的心理特征,它不存在道德评价问题,属于中性的范围。即性格无好坏之分。而品德则是人品的尺度,反映一个人人品的好坏、善恶及美丑等。这两个看似容易区分的概念在现实教育中极易混淆,如活泼好动被认为不守纪律,而安静木讷则被认为是老实的表现等。因而许多师长都比较喜欢老实听话的孩子,认为他们不与别人争吵、磨擦,不给自己添麻烦。另一方面,老实听话的孩子能顺从师长,按师长的意愿行事,比长期违拗师长的孩子好管教。实际上,老实不老实是品德评价,而安静木讷、活泼好动是性格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焱 《湖北社会科学》2003,(12):138-139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龙头。一个大学所培养的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社会影响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我校研究生工作中,要贯彻好“积极发展”的战略,把“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的思想落到实处,就必须认真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创新教育,活化育人过程”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所谓“坚持以人为本”,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承认人类可以用自己所创造的成果来解放自己,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朝着“符合人的天性,满足人的需要,发挥人的潜能”的方向去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  相似文献   

16.
蒋毅 《半月谈》2004,(15):64-64
又迎来了长达两个月的暑假,这个本应该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假日,却正逐步演变成孩子的第三学期。要问孩子会去哪里,看看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学习班、补习班、兴趣班的广告,想来对他们的去向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就笔者所带班级而言,学生在暑假比正常上课还要忙。严重的,一个星期只有周六半天可以休息,而一天最多时要赶四个场。这其中既有号称“增加艺术涵  相似文献   

17.
面对"第五代人":新的教育与引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世代传递的角度看,一代总要胜过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但离开了上一代的文化传递,就会出现文化断层,就会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文化上的失教。同样,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一个被人们所认同的主导文化、核心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将是“一盘散沙”。 因此,面对“第五代人”,成人社会的态度应是:在向新一代青少年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正确引导。“第五代人”身上确实有许多值得成人学习的地方。我们确实不能再用过去的框子去套现在的青少年,用自己“想当然”的好心去“引导”和“教育”他们。我们应深入下去,去接触、去倾听、去理解、去掌握他们的“话语”和“秘密”,去认识这一代青少年的特征、优势和不足,同时也要了解他们在求学、求职、生活等方面的烦恼和困难,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是成人社会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正> 科学史表明,在自然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中,人们的发散思维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然人们认识自然科学的真理离不开发散思维,那么要认识社会科学也离不开发散思维。现在,一部分社会科学理论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维方式的变化研究不够,还习惯“思维定势”,按固定的思路去教育青年,结果却事与愿违,难以达到入脑的程度。怎样使政治理论教育入脑呢?笔者认为,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在探索中认识社会科学的真理。发散思维指思想开放,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敢于开辟新路,提出许多新见解。其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要振兴,关键在教育,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干部和已经走上富裕道路的广大群众所认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还有许多同志特别是领导一个地区或是一个部门的领导同志,他们的思想认识并没有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长期忽视教育的教训中醒悟过来,他们对教育的重视,仅仅停留在下发的“红头文件”上和有关的会议总结报告中。他们在自己的任期内,往往乐于采取一些在短时期内能取悦于民的措施,而忽略具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义的教育这一立国之本,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长期落后,  相似文献   

20.
人性观与领导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妹 《新东方》2004,(8):24-27
“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墙上的铭文,确实是句至理名言。它警示着我们每个人要去不断地追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去做人”,要去了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向人生成功之路前进。这也即所谓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意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