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惯窃是惯犯的一种.按照通常的解释,惯窃罪是指以盗窃为常业,或在相当长时期内一惯盗窃,以盗窃非法所得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或腐化生活来源的犯罪.这种犯罪一般具有作案时间长、盗窃次数多、盗窃数额大等特点,比一般的盗窃罪社会危害性大.因此,刑法分则对惯窃罪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但对于什么是惯窃罪,构成该罪应具备哪些要件,则法无明文.因而,在认定惯窃罪问题上,各地做法颇不一致,理论上也有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惯窃罪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种犯罪。由于对该罪的认定,我国刑法规定比较原则,所以,各地在具体执行上,有的偏宽,有的偏严,标准不一,不利于准确扣击惯窃犯罪活动。本文就如何认定惯窃罪,谈点看法。从司法实践看,惯窃罪具有“四性”。即作案的一惯性,盗窃行为的频发性,盗窃恶习的顽固性,扰乱  相似文献   

3.
<正> 惯窃历来是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之一,我国刑法对这种犯罪规定了较重的刑罚。但当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如何正确认定惯窃犯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 惯窃的概念,历来的解释是:以盗窃为常业的犯罪。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抓紧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惯窃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有了正当职业,因此,一些同志反映,原来那个“以盗窃为常业”的概念已经过时了,主张摒弃,并且提出惯窃应是指那些“屡教不改、恶习很深、社会危害严重的盗窃犯”。这个对惯窃概念的新提法是否准确呢?我认为,它在主要方面并没有反映出惯窃的本质特征。比如“屡教不改”,在惯窃分子中确有屡教不改的,但是,有的惯窃分子作案隐  相似文献   

5.
从《是否构成惯窃罪》一则案侧中的全部事实看,我认为,杨×应定盗窃罪,而不应定惯窃罪。所谓惯窃罪,就是犯罪分子以某种犯罪行为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有以盗窃为常业或以盗窃的财物为其生活的主要来源的行为,才能构成惯窃罪。而杨×是在校学  相似文献   

6.
惯窃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严重犯罪。如何认定惯窃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84年《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和1992年的《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运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做了规定。本文拟结合审判实践,就惯窃罪的定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有其显著特点,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的犯罪殊为不同。 一、正确理解法条精神 我们知道,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历来都很关心,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一贯坚持教育挽救的方针。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十四岁至十六岁为相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只有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才负刑  相似文献   

8.
刑法第14条: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9.
《解释》规定,惯窃罪,是指盗窃已成习性,并以盗窃所得为其挥霍或者生活的主要来源的犯罪行为.其基本特征是:盗窃恶习深、连续作案时间长、犯罪次数多、盗窃数额较大等.  相似文献   

10.
浅论惯窃罪     
惯窃是一种性质很严重的侵犯财产罪。惯窃在客观上虽然也表现为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要比一般盗窃严重得多。我国刑法分则第一百五十二条将惯窃从盗窃罪中分立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罪名,并规定了严厉的刑罚。情节特别严重的惯窃罪,依据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还可以判处死刑。刑法总则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  相似文献   

11.
对刑法设立惯窃罪的质疑傅树朝惯窃是指盗窃已成习性,并以盗窃所得为其挥霍或者生活的主要来源的犯罪行为。惯窃具有盗窃恶习深,连续作案时间长,盗窃次数多,盗窃数额较大等特点。我国刑法第152条规定:"惯窃、惯骗或者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5年...  相似文献   

12.
盗窃犯罪直接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滋扰人民群众的安定生活,破坏生产建设,而且发案率颇高,是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严重刑事犯罪,是我们长期以来打击的重点犯罪之一.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刑法第152条惯窃、盗窃罪的处刑部分修改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认为,杨×的行为不构成惯窃罪。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惯窃。所谓「惯窃」,是指以盗窃为常业。以盗窃所得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或供其挥霍之用的;或者是不务正业,一贯进行盗窃活动,已养成盗窃习性的。惯窃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以盗窃为常业。 这是区别于一般盗窃的主要之点。以盗窃为常业,就是多次的、经常地进行盗窃,以盗  相似文献   

14.
惯窃浅议     
惯窃罪的认定标准,司法实践掌握不一,理论界也一直有常业说与常习说之争。常业说给惯窃下的定义是:以盗窃为常业,有一定作案手段,盗窃数额巨大,以盗窃所得为主要生活或腐化生活来源。常习说则认为能否构成惯窃,应以行为人是否养成盗窃习性为唯一特征。从这一概念出发,后者认为对已有盗窃历史的人,只要他又实施盗窃行为(含未遂),不拘数  相似文献   

15.
缓刑是否构成累犯的条件?编辑同志:李某因犯盗窃罪,1990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缓刑三年。1995年,李某犯惯窃罪,应当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请问李某所犯罪行能否按刑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从重处罚?黑龙江省农屋中级法院王丰田王丰田同志:刑法第六...  相似文献   

16.
盗窃犯罪是刑事案件中发案最多的一类犯罪,它不仅侵犯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所有权,而且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修订后的刑法总结了多年来同盗窃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对现行刑法中关于盗窃的规定作了重要的修改,其中突出的是将现行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中的“惯窃”行为纳入新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多次盗窃”中,规定“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对那些伸手作贼、缩手无赃的盗窃分子,尤其是扒窃分子,起到了有力的震慑和打击作用,更加有利于保护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但…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下半年,我院去嵊县调查当前农村社会治安情况,发现当前农村治安问题,特别是盗窃犯罪比较突出,值得引起重视.嵊县法院八一年上半年审结的刑事案件中,盗窃犯占罪犯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点四.其共同特征:一是年纪轻、"资格老".犯罪中最小的十七岁,平均年龄仅二十五岁,而其中惯窃犯占27%.有的受公安机关收容审查八、九次,有的是刑满释放又犯前罪,还有的在拘留审查中带铐脱逃.二是家庭出身都是贫下中农  相似文献   

18.
《法学杂志》1987年第4期所载《论惯窃罪的认定》一文,(以下简称“认定”)对累犯和惯犯的处罚原则提出:“累犯属于加重处罚,惯犯属于从重处罚。”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不符合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刑法第61条明确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而不是加重处罚。对加重处罚,只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中才有规定,而且只限于两种情况,即:(1)劳改犯逃跑后又犯罪的:(2)劳教人员、劳改罪犯时检举人、被害人和有关的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干部、群众行凶报复的。对属于这两种情况的犯罪,也不是一律加重处罚,而是要根据其犯罪性质、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确认定惯窃罪,“两高”联合颁发的《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5条规定:“惯窃罪,是指盗窃已成习性,并以盗窃所得为其挥霍或者生活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被告人临界年龄的查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一己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因不满16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上、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因此,在刑事诉讼实践中,查清被告人的年龄特别是被告人的临界年龄即被告人是否已满14岁或者是否已满16岁抑或是否已满18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被告人应8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问题一所以,么、须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