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巍巍井冈,兰花繁茂。而在人们的心中,这里还盛开着一株馨香隽永的井冈兰——红军女英烈伍若兰。走上革命道路1903年8月,伍若兰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城南金兰村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她天资聪颖,琴棋女红样样都行,还常常洗衣做饭、挑水打柴,为负担较重的家里分忧解难。12岁时,若兰进入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读书,她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并练就了一手毛笔  相似文献   

2.
《党史纵览》2010,(10):27-27
1903年初春,伍若兰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记述道:"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长沙马日事变后,伍若兰遭到耒阳反动当局的悬赏通缉。  相似文献   

3.
1928年4月下旬,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两支军队在宁冈县砻市胜利会师。就在朱德的部队里,行进着一名女兵。她高高的个子,黑黑的皮肤,脸上还有几点稀疏的麻子,长得不算漂亮;但她性格开朗、泼辣大方,一身军人装束,干净利落,英姿勃勃。她,就是朱德同志的妻子伍若兰同志。伍若兰是湖南省耒阳县金兰村人,1903年8月出生于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她早年毕业于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5  相似文献   

4.
郑久芳 《湘潮》2016,(4):149-152
伍若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耒阳农民运动的妇女领袖,朱德委员长的妻子,1929年,为掩护朱德而被捕牺牲,年仅26岁。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书写出对革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她是一位奇女子,一位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一位能文能武的双枪女将,更是一位侠义肝胆的巾帼英雄。投身革命的奇女子伍若兰,1903年3月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城南金南村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取孔子《咏兰》"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中诗句,为爱  相似文献   

5.
《湘潮》2020,(1)
正绵绵罗霄,巍巍井冈。在红色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上,盛开着一种晶莹洁白的小花"井冈兰"。它馨香袭人、芬芳不谢,其得名,源自人们对一位红军女战士的敬仰与缅怀。她,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双枪女将——伍若兰。坚决不肯裹脚伍若兰是湖南耒阳县城人,生于1903年3月。父亲当过私塾教师,母亲是个勤劳俭朴的家庭妇  相似文献   

6.
“不孝逆子” 谢翰文,1904年春生于湖南耒阳县城关槐树下村。7岁人塾,1919年考人衡阳新民中学。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湘蓬勃发展,促使好学求进的谢翰文读了大量进步书刊。1925年中学毕业的谢翰文,回乡参加中共耒阳支部的活动,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6,(2)
正姑妈伍若兰所战斗的那个年代,我还没有出生,所有关于她的英勇事迹都是从我父辈的讲述中和各种书刊杂志的记载中知道的。"再也不许以强欺弱"1906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姑妈伍若兰出生在耒水河畔的湖南耒阳南门外伍家大湾里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姑妈的父亲当过私塾教师,母亲贤慧善良,是个勤劳俭朴的家庭妇女。兄弟姐妹六人,她排行第五,我父亲是她的弟弟。姑妈  相似文献   

8.
罗林远 《湘潮》2006,(7):20-21
王紫峰,湖南耒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89年深秋,我出差北京征集党史资料,作为家乡人专程拜访了已84岁高龄的王老,听他娓娓讲述了红军时期同朱德交往的故事。朱德途经敖山,点名要见赤卫队长王紫峰1928年4月上旬,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工农革命军,在攻占耒阳县城40余天之后,为避开敌人的南北夹击,开始向井冈山作战略转移。这一天,朱德同新婚妻子伍若兰骑着马一块离开耒阳县城。“若兰!去敖山十三区,我得去看一个人。”朱德若有所思地对妻子说道。前不久,林彪任连长的第二连和十三区赤卫队全歼了敌兵一个加强营,其中赤卫队长王紫峰一人…  相似文献   

9.
井冈兰是生长在井冈山区一种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每逢新春之际。井冈兰便迎着寒意未尽的山风,绽出一朵朵洁白无瑕的花朵,飘溢着阵阵幽雅的清香,沁人肺腑,给人以美的享受。 凝望着井冈春兰楚楚动人的风采,人们不禁想起一位被誉为“井冈春兰”的巾帼英雄——伍若兰。 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 1903年3月,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湖南耒阳县城关镇南门外的金兰村。一个伍氏人家喜添了一位千金。父亲笑眯着眼,给爱女取名“若兰”,意即象兰花一样的高洁和坚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行列里,原北京军区副政委王紫峰中将,是一位文武兼备、战功显赫的骁将。他从一个山村的织布匠成长为一名赫赫的战将,是同朱德等人关心和培养分不开的。1928年4月上旬,正值江南春风送暖、草绿花香之际,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工农革命军,在攻占耒阳县城40余天之后,为避开敌人的南北夹击,开始向井冈山作战略转移。这一天,朱德同新婚妻子伍若兰一同离开耒阳县城。他们各自骑着马,朝山区一条简易公路驰行。“得得”的马蹄声,回荡在寂静的山谷。“若兰,到敖山十三区,我得停留一下,去看一个人。”突然,行进中的朱德在马背上回过头,若有所思地对妻子说。“哟!你还舍不得我们耒阳呀!”伍若兰嫣然  相似文献   

11.
1928年春天,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在湖南组织年关暴动.参加暴动的黄埔军校毕业的工农革命军排长林彪被朱德慧眼识才,多次予以重用,使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排长,成为暴动队伍中的一颗新星.林彪智毙谭孜生由排长提为连长1928年2月27日,朱德率领参加湘南暴动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主力部队,采取迂回战术,从郴州绕道耒阳,在耒阳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一举攻克了耒阳城.但是,耒阳县土豪劣绅、团防局长谭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7,(8)
正1923年,李达到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后改为湖南大学法科)任学监兼教授,讲授社会学。1924年下学期,在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就读的吕振羽,每周到湖南法政学校旁听李达的"新社会学"课,从此与李达相识,建立了师生之谊。1928年后,赴日本明治学院学习经济归国后的吕振羽从上海来到北平,先后主编过刊物、办过进步社团及在大学兼课,出版过《中国外交问题》《世界之资本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3.
1919年,五四运动的洪流波及着湖南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正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张琼,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冲破学校不准出校门参加社会活动的禁令,邀集几个女同学翻墙而出,跑到雁峰寺听演讲。此后,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八年春,爆发了湘南暴动,为了适应暴动中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需要,朱德领导耒阳人民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发行了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据查证,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二月十九日建立,主席刘泰,副主席徐鹤、李树一。劳动券是二月下旬印刷使用的,由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石印局印刷,石印局设在水东江庙岭上梁家村。劳动券发行万余元。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编写《李树一传》征集资料时,据李的亲属等反映,1926年秋,蒋介石路过耒阳,县中土豪劣绅向蒋告状,说李“宣传赤化,扶植工农,镇压县绅”。蒋召公法团主席李树一至杜陵书院横加指责,李大义凛然据理驳斥。据此我们在李传中写了“李树一怒斥蒋介石”一节,文章在有关刊物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有人认为,北伐时蒋介石是由广西到江西的;有的断言蒋介石根本就没到过耒阳。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16.
耒阳伍如春先生,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两人感情甚笃。但毕业后,各奔前程,毛泽东从事无产阶级革命,伍如春则回到家乡,终生致力于小学教育,1954年被选为耒阳县第一届县人民代表。 1926年,耒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伍如春虽然自己没有直接参加,但积极地把两个儿子送进了革命队伍。长子“马日事变”  相似文献   

17.
正蔡畅(1900—1990),湖南省湘乡县人。早年入湘乡县女学堂读书,1915年春蔡畅抗婚离开老家,求学于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前后,蔡畅和向警予等人成立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并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24年底,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8.
宋星辉 《世纪桥》2005,(12):70-71
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乡县(今叙峰县)人。他 7岁始读私塾,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受进步思想影 响,多次参加湖南学生联合会组织的游行示威活动,与同 年级同学曾三创办《雷声》墙报,撰写了多篇猛烈抨击湖 南军阀赵恒惕的文章。1923年,又转入育才中学。这年冬 天的一个上午,长沙市育才中学一考场内,并排坐着两个 湖南青年,一个叫陈赓,一个叫宋希濂。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1,(6)
正1928年2月19日,耒阳城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成千上万的耒阳农军和热血农民兴高采烈地扛着梭镖、鸟铳等武器,系着红带子,从几个方向向城东马阜岭下的杜陵书院前坪有序集合,准备参加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20.
耒阳牯子在湘南起义中,耒阳农军配合安仁农军三打安仁,夺取了胜利。现在在安仁一带还留下了这样一首歌谣:“耒阳牯子好大胆,敢到安仁来造反。有得真大炮,松树挖只眼,有得真步枪,打个团鱼钻。松树炮,团鱼钻,打得敌人有垱钻!”歌谣中的“耒阳牯子”就是这支农军的首领、时任中共耒阳县地方执委兼农运部长刘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