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是评价、选拔与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科学考核干部的政绩,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做到“四重四看”。 一、注重干部所创政绩的“客观性”,看政绩是否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政绩。政绩是干部德、能、勤等要素在实践上的物化反映,是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拼搏奋斗、真抓实干获得的,具有明显的客观性,但有些干部的“政绩”不是来自于实践,而是吹出来的,编出来的,是空  相似文献   

2.
随着正确政绩观的深入人心,近几年“政绩工程”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认为对政绩工程的批评过多过滥,不利于激励和保护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积极性。只有对“政绩工程”做出新解,正确宣传,才有利于领导干部为人民创造出更大的政绩。政绩工程应该是一个褒义词。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是褒义的。政绩工程正如幸福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等,也应是褒义的。然而,现在政绩工程成为了贪图虚名、劳民伤财的代名词。有些正常政绩如招商引资、修路建桥,也被扣上“政绩工程”的帽子加以批评。久而久…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赞声盈耳;一种是“为官一任,积怨一方”,口碑甚糟。差别来自哪里呢?考诸原由,前者政绩是实的,后者政绩是虚的;政绩实,则利国利民;政绩虚,则误国误民。谋求政绩,首先有个出发点问题。客观地说,我们的大多数干部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造了扎实的政绩。但也有少数干部为了捞取个人的名利地位,视政绩为得到提拔重用的资本,为了早出、快出、多出“政绩”,不择手段,不顾影响,背离民意,独断专行。有的急功近利,乱上项目,追求…  相似文献   

4.
报载:“四川省剑阁县日前组织力量砸掉了竖立在境内干线公路两旁的178块‘政绩碑’和‘功德碑’。此举砸出了百姓心中的怨恨与反感,砸出了部分官员的政绩情结,理所当然受到群众欢迎。”然而,笔者认为,砸掉以钢筋、水泥、瓷砖为材料建成的“政绩碑”比较容易,但是要砸掉官员心目中的政绩情结却不那么轻松了。而且如果仅仅只是砸掉这些政绩碑,只具有象征意义,没有标本价值,相对于政绩工程的危害还显得远远不够。其实砸掉官员心目中的政绩碑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近年来,由于“数字出官”、“政绩出官”的思想一直主宰着一些官员的头脑,他们缺乏…  相似文献   

5.
政绩是官员在职期间办事的成绩,它是素质的一种很自然的体现形式,是上级领导和机关考察部属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政绩并不都是像1+1=2那样简单和显而易见的,政绩不一定就是“真绩”。要真正看清政绩,也需要火眼金睛和一套识别真伪的硬功夫。看清“真绩”要有较强的甄别能力,不被浮夸虚报蒙住眼、塞住耳,铲除“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痼疾。许多政绩是靠听汇报得来的。有的干部汇报时头头是道,左一  相似文献   

6.
为官者,既要讲政绩也要追求“家绩”。这里说的“政绩”,并不是某些人搞的“虚政绩”、“假政绩”,而是指为官者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政绩;这个“家绩”,则是指为官者管家治家的“成果”与“成效”。政绩与“家绩”,如同两面明亮的“镜子”,能映照出一个为官者,是高风亮节还是利欲熏心,是勤政为民还是尸位素餐……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先生病危时,留下一份《家事遗嘱》,其中写到:“余因尽瘁,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7.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氛围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但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误区,必须引起足够注意。第一,“政绩第一”的发展观。一些从政者为了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完全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力,不惜举债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这种被群众戏称为“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的“透支政绩”,是打着加快发展的旗号,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一心为从政者自己谋“官运”、为仕途发展服务的发展观,不是科学的发展观。第二,“金钱至上”的发展观。一些人对发…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而不切实际地实施的一些项目。一旦把“政绩工程”当作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政绩工程也便成了“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结果往往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绩”到手,或升官晋级,或“政声”远播,损失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当地百姓的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十分看重“政绩工程”,他们在任期间会把“政绩工程”搞得有声有色,会制定出一系列的“十大工程”、“八大工程”,确实能鼓动人心。但无论几大工程,…  相似文献   

9.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很多领导干部的口头禅,意思是说,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要拿出政绩、造福于民。这句话的关键是个“造”字,即怎么“造”和“造”出什么样的政绩。郑培民同志在湖南工作时,对政绩的态度是不在乎显山露水,只重视练好内功,强身壮骨。如他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党委书记任上,就没  相似文献   

10.
尤国勋 《共产党人》2004,(17):49-49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从政的业绩。为官一任,谁不希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就一个留芳百世的美名。但时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颇多微词.有时简直是口诛笔伐.何也?笔者寻思,问题就出在一个“观”字上:由于少数当权者的“政绩观”——追求政绩的动机和目的与老百姓的“观政绩”——对领导干部政绩的期待与评价之间产生巨大落差,甚至南辕北辙,如是.人们对政绩的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1.
呼唤政德     
呼唤政德张述华现在,评价干部、提拔领导,时兴看重“政绩”,却往往轻视或忽略对“政德”的考核,这种“一好遮百丑”的观点实在是一种偏向。看重政绩应当说无可非议。一般地说,政绩是干部带领广大群众,通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创造出...  相似文献   

12.
时下,各级党政公仆把怎样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当作一个重要命题来议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各不相同。我曾在宁武县化北屯乡担任党委书记5年。我体会到:看不见的政绩最可贵。现在干部出政绩难,搞农村工作的干部出政绩更难,而在农村最基层的干部出政绩难上加难。我在基层搞了30多年农村工作,我们都知道,政绩有看得见的“显性”和看不见的“隐性”之分。那些看不见的政绩,你尽管投入“九牛二虎”的精力,花很长时间,但是最终出了成绩也很难让人看得见。因此,现在许多干部都在追求一看就知道的政绩。自己本身的实力不足,偏偏要搞那些大工程、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政绩工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简直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据建设部门官员透露,中国662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1/5的城镇建设存在“形象工程”。宽马路、大广场、豪华办公楼等,无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报刊文摘》,2004.10.11)。如今,“政绩工程”狂潮过后,其后遗症已经显现。如何治疗,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出快刀、出猛刀,下狠药、下重药。“政绩工程”:“既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献礼工程”,拉大旗作虎皮。一些地方为了自己的政绩需要,借助重大的节日或事件,将“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4.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从根本上说,发展观是否科学是政绩观是否正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只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创造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新世纪新阶段,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政绩,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政绩”是本文阐述的主题。现就当今这个问题的一些观点概述如下,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1、政绩乃干部从政勤政的成绩。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政绩突出”、“政绩平平”这样的字眼来评价一个干部的才干和能力。有人认为,政绩是选拔干部的“筛选器”,有人认为,政绩是区别庸官与公仆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6.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时下领导干部们常讲的一句话。他们在当政期间,总希望办些实事,出些成果,留下“政绩”。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强化“政绩意识”,要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永久的、宏亮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庄国波 《新视野》2007,(2):42-44
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评价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政绩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文章从政绩的比较、政绩的效益、政绩的校正三个方面提出了“比较政绩系数”、“政绩效益”、“政绩校正因子”三个概念及初步的计算方法,这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指标更容易量化、更好操作,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公平、更便于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从政为官,必须有政绩。庸碌无为,不是好干部。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是党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时下,有些干部却在追求政绩上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为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易于彰显的表面风光之事。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14,(12):57-59
“在领导干部政绩坐标中,什么是最大的政绩?” 对这个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可能会回答:“GDP。” 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20.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限内无疑要为党和人民做出一番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事业,留下值得人们称赞的政绩。庸碌无为,显然不是好干部。然而,政绩观不同,追求的政绩也不同。不正确的政绩观,就会指导其干出劳民伤财的“应景政绩”、“面子政绩”、“形象政绩”,使政绩变成“政疾”,损伤一方经济的“元气”,给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包袱”。不久前,媒体曾报道这样两例:一则是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因在九十年代中期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一亿多元“政绩债”,使新上任的书记、镇长天天忙于应付债主和法院传票。另一则是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