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莉 《江淮法治》2009,(13):36-36
“这次会议首次设立旁听席,汪立荣、赵玉莲、丁宗尧3位公民参加旁听……”5月31日上午9时,宣城市人大常委会五楼会议室,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开幕。与往常不同的是,会议室右侧位置设立了旁听席,3名面孔一新的旁听人员前来旁听本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颜银河在主持会议时,不仅依次介绍了首次参加旁听的3位公民,还表示,将把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坚持下去,以加强市人大常委会与群众的联系,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相似文献   

2.
知情权作为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衡量一国民主化程度的标准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可见,党把公民知情权提升到一个新的政策高度。本文试图从行政法学层面对知情权展开剖析,以及对公众参与意识,舆论监督与政府权力运作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为保障公民参与权,推进政府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国务院于2008年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法律制度上对公民知情权做出明确规定。对保障我国公民的知情权将起到进步作用,是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大举措。本文试从我国保障知情权的现状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从宪法学的角度看,公民有言论自由(包括发表自己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宪法赋予公民的这项权利为表达权。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并称为公民的四大政治权利。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在博客、微博和微信为公民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之后,公民的表达权有了更多的行使机会。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的公权利与社会权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道晖 《河北法学》2012,30(1):2-3,4,5,6,7,8,9,10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四权是新闻媒体权利的主要构成要件.其中知情权和表达权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参与权和监督权则是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价值所在.新闻媒体拥有的公民权(公权利),也可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公共权力.它是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力的合金.新闻自由是公民和媒体的宪法权利,包括媒体搜集、制作、发布、传播新闻和言论的自由,及公民个人收受新闻、通过媒体发表意见和言论的自由,均应受法律保护,也要受一定限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当前,舆论侵权纠纷问题凸现,平衡公民知情权、舆论监督权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隐私权)的冲突也就成为司法界、舆论界一个迫切的课题。正确界定舆论监督与侵权、满足公民知情权与炒作的界限,强化媒体社会责任,规范媒体监督行为,引导社会情绪,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遏制滥用诉权行为,对和谐社会之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  相似文献   

7.
SARS疫情·公民知情权·政府情报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疫情,我们应不应该知道?我们怎样知道?我们可以知道多少?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法言法语”,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SARS疫情、公民知情权与政府情报公开。 我们应该知道:公民的知情权理论 公民的知情权源自英文right to know,我国台湾地区翻译为  相似文献   

8.
刑事鉴定的公开,意味着让特定的人或者不特定的人知悉刑事鉴定活动的某些内容和过程。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知情权,二是监督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追诉者的知情权及其保障问题已有相关规定,但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完善。刑事鉴定监督权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9.
王莹 《法制与社会》2010,(20):81-81
本文指出每个人一方面要求保护隐私不受公权力滥用和其他人侵害,一方面渴望了解自己应当知道和感兴趣的他人的各种信息,因而导致了艰难的在隐私权中行使知情权与监督权,又在知情权与监督权中保护隐私权,因此导致了权利的混乱和保护的尴尬。  相似文献   

10.
重庆江北区人大积极探索让公民有序参与人大工作的做法,其实让人自然想到前几年在各地和各级人大普遍实行的人大常委会会议邀请公民旁听制度,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也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参与、知情、监督、批评权,而且在推广之初就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予以充分肯定而且得到迅速推广,但时至今日,这种做法又慢慢降温而且社会的反响颇为冷淡,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公民旁听人大会议仅仅限于旁听,至于  相似文献   

11.
李威 《行政与法》2012,(2):15-18
近几年来,网络问政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为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11,(11):48-51
旁听制度纵横谈 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简称公民旁听制度,是指公民凭有效证件旁听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制度。作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监督的一种形式,公民旁听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源于人民的授权,因而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允许公民旁听人大会议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有效方法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一些地方人大对旁听条件的过份限制影响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在安排公民旁听时应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在旁听对象确定方面制约过度。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旁听办法中,一方  相似文献   

14.
公民的“知情权”及其实现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知情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知情权分为广义知情权和狭义知情权。狭义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得行政信息的权利。中国一些现有的法律中已有关于保障特定公民群体(如消费者、股东 )对特定事项知情权的规定 ;近几年开展的“政务公开”活动又在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方面有了一个开端。但是 ,中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特别是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的法律还存在许多缺陷。发达国家在保障公民知情权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法律体系 ,值得我国制订相关法律时借鉴。文章最后对中国制定相关法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阳光,最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暖、生命的尊严、生活的幸福,而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最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阳光。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在此着重阐述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及政协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滕修福 《江淮法治》2011,(11):48-49
赋予公民旁听权,并不代表公民拥有人大议事决策权,包括会议发言权。人大议事决策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定职权,单个公民不应拥有,若赋予旁听公民发言权有悖法律。况且,无发言权并不意味旁听不能说话,  相似文献   

17.
旁听记     
张公彬 《江淮法治》2012,(11):31-31
4月5日,固镇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会场上出现了两名普通公民。这是该县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邀请公民旁听。 旁听公民杜长青是新马桥镇农技站技术人员.他在旁听后说:“看到县人大常委会邀请公民旁听会议的公告后,我了解到这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与我工作有关,我立刻报名申请参加旁听并得到批准。”  相似文献   

18.
知情权作为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权利,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是监督政治权力的有效方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对知情权概念的分析入手,阐述了公民知情权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公民知情权保障的一点看法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出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财政支出公开,不仅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且有助于财政公平和财政民主,是透明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财政支出公开制度尚不健全,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当是确立财政支出公开中的权利本位理念,走向形式公开与实质公开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2008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因为信息不公开公民状告政府部门的案件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近期,河南的“公共维权者”赵正军就将起诉卫生部的官司打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