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9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策略、手段与形式的选择,都受到五四运动以来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这种发展变化与影响的客观必然性,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从曲折艰巨到伟大辉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9,(6):88-88
今年是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在数十年建设发展中,人民空军经历了5个历史时期:1.超常建设、跨越式发展;2.全面发展,防空作战占果辉煌;3.十年动乱,在曲折中前进;4.在整顿中恢复,在整顿中提高;  相似文献   

3.
加一 《中国减灾》2012,(23):24-27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国人在经历惨痛灾难与艰辛救灾的过程中,减灾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但成就卓越的十年。在2012年接近结束的时刻,回顾十年来的"减灾文化"具有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4.
来宾市是2002年1 2月28日撤销原柳州地区后设立的地级市,辖6个县市区,全市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来宾市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距今约3.5万年,被誉为壮家始祖的"麒麟山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是中国盘古文化的发祥地。有"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盘古文化之都"、"中国观赏石之城"等美称。建市十年来,来宾人民解放思想,克难攻坚,抢抓机遇,奋发图强,赶超跨越,在建设新来宾的征途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5.
王成诚 《传承》2009,(14):10-11
"文革"前十年,党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借鉴外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文化观。注重民族特色成为党文化建设的一大追求,但其民族性追求历程曲折。戏曲改革之中蕴含着新中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文革"前十年党的戏曲政策,考察其文化建设民族性追求的发展历程,科学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革"前十年,党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借鉴外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文化观.注重民族特色成为党文化建设的一大追求,但其民族性追求历程曲折.戏曲改革之中蕴含着新中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文革"前十年党的戏曲政策,考察其文化建设民族性追求的发展历程,科学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春阳 《人民论坛》2012,(21):70-71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第一输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为何我国国际贸易的已有竞争优势无法向文化内容产业扩散文化"走出去"十年反思2001年是我国文化产业明确提出"走出去工程"的第一年。十年来,古罗马斗兽场内,夺目的"中国红"烈焰燃起;  相似文献   

8.
正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出现了"中、西、马"三种文化系统鼎足而立的新格局。追寻近百年来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始终是中华文化发展走势的主线。这一过程虽然有曲折,有起伏,有波澜,甚至有惊涛骇浪,但是,它总是向着交流、融合的方向前进。这个历史的大趋势,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它曾经引领了新中国的诞生,也必将继续指引着中国这条巨龙的腾飞。马克思主义引发的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科学快速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但由于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在培育和发展中有必要厘清几个关系。——文化与经济融合互动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化和经济出现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文化的对外开放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文化开放思想的萌生、改革开放初期对文化开放的探索、改革开放新阶段提倡文化走出去、新的战略机遇期形成文化全面开放的局面。这一曲折的历程也表明了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9,(36)
正回归祖国20年,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个中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日益呈现新的姿态,以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焕发出世界城市的风采。20年来,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稳定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环境安定安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民生福利持续改善、多元文化共荣共生。国家的支持与助推成就了澳门开埠四五百年来最辉煌的时期。改革开放政策让澳门享受到了切实利益,也为澳门的再发展创造了新的  相似文献   

12.
杜建国 《政策》2009,(10):44-46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湖北文化事业从小到大,文化产业从无到有,文化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荆楚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3.
傅才武 《政策》2013,(4):62-65
湖北未来的10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个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加快的年代,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赋予区域发展战略制高点的意义。湖北在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省和领衔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完善区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代表微语     
正同安"珠光青瓷"在千年之前创造了辉煌历史,传承和发展"珠光青瓷"为主的陶瓷文化产业,不仅符合中央"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对联系海外华人华侨,发展提升厦门旅游产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市政府研究制定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把陶瓷纳入全市产业发展体系进行规划,并把"珠光青瓷"生产制作、学术研究及文化旅游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发展陶瓷生产、陶瓷文化学术研究、陶瓷产品展销、陶瓷文化观光体验等,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的十余年间,尤其是最近的三年多,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发展问题,不断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理念,特别是"四个全面"理论,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实践中,为新时期的文化正义匡扶和文化品质提升提供了良机,也为解决我国文化生态失衡难题、迎战全球性的文化博弈提供了契机。当代文化大发展的关键是寻求文化生态平衡并妥善应对文化的全球性博弈,中国要有信心主导世界新格局并致力于锻造新常态中的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历程.本文就如何深入开展对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以及这一曲折发展时期形成的理论成果的研究,提出了应坚持的原则、运用的科学方法、处理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事物的发展总有其必然的规律,产业的发展也将顺承历史的脉络。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带给国人的不仅仅是文化可以成为产业的震撼,最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产业,我们找到了新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18.
喻辉 《传承》2011,(14):64-65,88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经历着深刻的文化"危机"。在新时期,中国文化"危机"又有了新的表现。那么,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危机"?出路在哪里?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中国文化"危机"的化解之道:批判继承,融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既然我们讲广义定义的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总称谓,那么,国学就不应该是中国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的。这是因为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对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而传统文化也同样是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按照《辞海》上的定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中国的56个民族,正是按照这样的定义确定的、这56个民族各自发展,又最终融合为中华民族一个大家庭,各自走过了自己独特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张卫东 《群众》2009,(6):16-19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起点。60年披荆斩棘,60年风雨兼程。回首整整一甲子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曾经是满目疮痍、百业凋零的江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