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剩女",即大龄单身女青年。当今社会,无数的目光聚焦在这些"剩斗士"、"必剩客"、"齐天大剩"身上,让这些"单身公害"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而在父母之命掌握女性婚姻的中国古代,居然也有"剩女"现象。在唐朝,当时的名门望族张狂到了居然不屑与李氏皇族通婚的地步,害得皇帝的女儿也为嫁人发愁。还有的豪门宁可把自己的女儿养到老,也不与寒门异姓通婚  相似文献   

2.
"剩女"现象是最近几年十分受关注的一种现象,因为其体现了在社会转型,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本文立足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剩女"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作出分析,给出一些解决此现象的方法,以期理性地思考和对待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县域体制内的大龄女青年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类型的单身群体,其“被动单身”的婚恋困境是现代化进程与多元文化观念碰撞后产生的社会事实。基于此,通过对中部Y县的实地调研,借助社会行动理论的微观视角,建构县域体制内大龄女青年被动单身的四种理想类型,从对外与对内两个分析维度来阐释大龄女青年在被动单身后所采取的行动策略。研究发现,两种行动策略的叠加形成一种异变婚恋观,这种内隐性的婚恋观反过来会降低其婚恋行为的积极性,固化她们的被动单身身份,进而加剧解决婚恋问题的现实难度,而这个过程亦是县域体制内大龄女青年被动单身身份再生产的文化机制。基于此,建议地方政府、社会与家庭应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推动大龄女青年自主性作用的发挥,共同致力于该现实问题的有效纾解。  相似文献   

4.
"剩女"是由男性建构的话语,它刻画了一个道德高度污名、物质利益至上、极度自我的大龄未婚女性群落.这种话语建构对未婚女性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精神困扰,使她们出现自我认知危机,表现为急嫁和抗拒两种心态."剩女"话语的实质是男性性别统治,是女性在经济、精神、行为方面日益独立和平等,男性感到压力,而有意建构的一种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5.
当今大龄青年择偶难,特别是大龄女青年择偶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为大龄青年创造社会交往的条件,如举办各种联谊活动,刊登征婚启事、开办婚姻介绍所,甚至电视征婚等等。这些措施无疑给大龄女青年择偶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不少大龄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城市剩女"问题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现象,引发了媒体的热议."城市剩女"的大量涌现与即将到来的"光棍时代"形成了悖论,不可避免会带来许多深层次社会问题.笔者以"影响-原因-对策"为研究思路,对"城市剩女"问题可能带来的主要不良社会影响、产生"剩女"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城市剩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一些边远乡村的女青年“孔雀东南飞”,纷纷婚嫁落户于沿海地区农村,“婚嫁外来妹”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至今年《月底,江苏省通州市四安镇共有“婚嫁外来妹”138人,分布在28个村,占全镇总人口的2.88%;少数民族84人,占婚嫁外来妹总数的61.5%,涉及侗、苗、布依、瑶、水、鄂伦春等6个少数民族。调查结果显示,“婚嫁外来妹”数量仍呈动态上升趋势。“婚嫁外来妹”的婚嫁途径一般有三:通过同乡、好友介绍。已婚嫁外来妹为家乡姐妹牵线的占总数三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婚姻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本地…  相似文献   

8.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和文化现象.择偶观和择偶标准往往反映了一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程度.滇中z村的彝族女性择偶标准无疑遵循着从"同类匹配"理论到"资源交换"理论轨迹方向的转变.而正是由于这种转变,带来了其他婚姻习俗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量大龄未婚男性的出现和激增.  相似文献   

9.
站在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时代,"剩女"现象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了,但在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后果不可忽视。本文从建构主义范式透视社会学理论对于"剩女"危机的理论认知,剖析"剩女"主体在面对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的断裂中存在危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0.
剩男剩女问题扭结了当代中国现代性处境的各个方面。本文旨在对当下愈演愈烈的剩男剩女问题进行再思考,从现代性设计的思想观念、文化价值和社会逻辑等方面剖析剩男剩女问题所投射的社会文化心理;认为正是自由与选择、选择与机会、欲望与权利之间的内在关联构成了现代人的选择性困境;指出剩男剩女问题既是对这种困境的投射和反映,又是对这种困境的权宜性解决。  相似文献   

11.
高校女生“急嫁”热的冷思考:自我埋没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波 《青年探索》2008,(3):95-96
“急嫁”是当今女青年选择婚嫁以逃避人才竞争的消极心态和行为模式,是其否定自身素质与成果、自我埋没的典型表现。目前我国高校女生中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一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利于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帮助女大学生积极成才和展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有关"剩女"文献的回顾和反思,指出"剩女"的概念界定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其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实质性的社会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论证.透过"剩女"现象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和研究局限,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婚姻角色过渡的理论视角下对青年的择偶、结婚意愿、婚姻生活和婚姻角色及其成因和后果加以动态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影响婚姻角色过渡的三类因素:社会背景、家庭资源和个人经历,并探索性的将婚姻角色过渡的分析框架解构为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协商机制、行动机制和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剩女"这一媒介制造与传播的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情境"、"文化编码"、"意识形态"和"市场与权力"四个分析维度,解析"剩女"传播现象背后媒介所运用的"聚焦"、"转换"、"制造"和"营销"等传播策略。文章指出,传媒对"剩女"议题的传播,与其说旨在解决女性的婚恋难题,不如说是从传统性别观念和媒介盈利的角度出发对特定的女性群体进行的性别规训。  相似文献   

14.
在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平阳村,学生考上大中专学校、女青年婚嫁到城镇,按规定不生二胎等均有3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老年人都有老保,村民看病、  相似文献   

15.
男人看女人一提到大龄老婆,首先会想到,此女子在婚嫁时年龄已是超大,其二是找了一个比自己年龄小的男人。然而这种女人实际上是让很多女人羡慕的,能成为别人的大龄老婆的必定有非一般的缘分。通常男人们在面对爱情婚姻时,会选择比自己年龄小的,脸蛋漂亮的。当然,如今,将大龄老婆抱回家的男人也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6.
读者观点     
正看到上期杂志中婚姻家庭幸福感报告那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对待情感不凑合、不将就,看似‘佛系’,实则负责。"我很赞同文中的这句话。我本人就是人们口中的大龄剩女,期待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但也不排斥目前充实快乐的单身生活,我相信,活好自己,是经营一切关系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崔村近十年内的婚嫁行为方面的实证调查,分别从通婚圈和婚姻双方结识方式两个方面来考察了崔村婚嫁行为的变迁,论证了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青年的婚嫁行为逐渐摆脱传统的历史烙印,越来越具有现代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城市性:都市"剩人社会"与新相亲时代的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逐渐塑造了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与大都市精神.由城市性引发的后果之一便是都市"剩女"与"剩男"的流行.这种城市化的"剩人定律",逐渐被媒体所发现、利用并开发了大量全城热议的"相亲"栏目及其活动.因此,要认识和理解各种媒体的商业化策略,需要从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入手,同时应该认识到如要克服城市性所引发的系列综合症,需要有社会整合化的力量,从根本上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19.
都市“剩女”现象日益显著,引发女性婚配困境凸显的社会事实。本文基于“剩女”婚配危机的形成,从结构主义框架中探寻女性目标与手段的内外兼顾,在反思现代性视野中思考客观女性与主观女性的进退兼容,在社会交换范式中注重女性诉求的义利兼备,在社会网络视野中强调女性择偶方式的软硬兼施,在社会流动视阈中注重女性职业复出与婚姻回归的风雨兼程,以求有效的行为路径变更传统性别模式对女性婚配的现代禁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剩女"现象越加明显。在婚姻市场理论指导下,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对该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爱情和婚姻同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寻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必然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原则,只不过这里的效用包含了感情因子而已。而相对意义上的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刚性、沉没成本、潜在替代品等,是剩女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