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建阶段,由于国家立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竞争机制运行不规范,社会上某些掌握原单位技术诀窍的技术人员.便认为有机可乘,在利益驱动指使下,以人才流动合法为理由,擅自“跳槽”或同时供职其他单位后,非法披露、使用、转让拥有人的技术诀窍,导致拥有人丧失竞争优势,蒙受经济损失。这种共同侵权现象,在“开开关关”的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和少数私营企业中更为突出。侵权行为一旦形成纠纷诉到法院,由于专业技术强,审理难度大,加之可适用的法律依据少,讨论争议多,审理周期长,办案效率低,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74511厂问: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4月2日法发[1995]6号《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引条所规定的非专利技术成果应具备的第1项条件是“包含技术知识、经验和信息的技术方案或技术诀窍”。这里所指的“技术诀窍”如何认定?是否要经过哪级权威部门  相似文献   

3.
审理单位犯罪案件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概念、处罚原则及其构成要件。但是,由于我国刑诉法修改在前,刑法修改在后,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审理单位犯罪案件的程序,因而司法实践单位犯罪案件审理的程序中存在着无法可依,极不规范的状况。1998年6月29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一节,对审理单位犯罪案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还不能完全解决单位犯罪案件审理程序中遇到的问题,很有必要就案件审理程序中存在…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的《刑法》不仅在总则中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罚原则,而且在分则的90多个条文中规定了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但是,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前,刑法修改在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审理单位犯罪案件的程序,因而司法实践中在单位犯罪案件审理的程序中存在着无法可依,极不规范的状况。1998年6月29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一节,对审理单位犯罪案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还不能完全解决单位犯罪案件审理…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概念、处罚原则及其构成要件。但是,由于我国刑诉法修改在前,刑法修改在后,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审理单位犯罪案件的程序,因而司法实践单位犯罪案件审理的程序中存在着无法可依,极不规范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严格办案程序,提高案件审理质量,河北省博野县纪委、监察局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大胆试行“中止审理”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审理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遇到以下四种事由之一的,暂停案件审理,待该事由消除后再继续进行审理:一是发现调查手续不完备或材料不齐全,需原呈报单位或移送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审理程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位犯罪的特点对审理程序的影响我国的刑诉法颁布时,单位还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故此,刑诉法中并无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规定,修订后的刑诉法对此仍未作规定,由于单位犯罪有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点,适用现行刑诉法审理单位犯罪案件,会遇到一些问题。一、单位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组织体,而不是生命体,这种组织体本身不能直接具有某种意志,也不可能直接实施某种行为,它的意志由自然人的意志形成,它的行为要由自然人来实施。单位这些区别于自然人的特征,决定了单位参加诉讼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Know-How的译名“Know-How一词直译为“知道怎样,或知道如何做”,通常被意译为“技术诀窍”、“技术秘密”和“专有技术”。哪一个译名最好呢?目前是见仁见智,未有一个较一致公认的佳名。对此,笔者也来书上几笔,谈谈一孔之见。我以为“技术秘密”的译名较佳。技术诀窍虽与技术秘密近义,但从字面上看不易突出“秘密性”,从词义上解可能囊括了非秘密性的诀窍。诀窍,字典的解释是“高明的方法:秘诀、妙诀”。诀窍未公开时称之为秘  相似文献   

9.
代培合同违约纠纷案件的审理方志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人才流动现象日趋频繁,企业出资委托代培的技术人员回单位后又“跳槽”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代培合同的一方违约引起的纠纷也日益增多。此类纠纷诉至法院,法院能否受理?如何审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佚名 《特区法坛》2004,(1):24-24
“不告不理”是指未经公诉人、当事人起诉的民事案件,法院不得受理和审判的诉讼原则。是现代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一项公认的基本原则。“不告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有原告请求或被告公诉,法院才能受理案件并进行审理。第二,在审理中法院的审判活动受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的范围的约束。也就是说当事人“告谁审谁,告什么审什么”。对于民事上诉案件,则仅对其中的上诉部分进行审理,没有上诉的部分就不审理。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是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处分行为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审理单位走私案件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在审理多起单位走私犯罪案件中,由于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碰到一系列法律适用难题。为此,笔者结合具体案件,就单位走私普通货物案件审理中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一、单位走私犯罪中单位主体的认定 单位走私犯罪是指公司、企业在单位意志的支配下,为了单位利益,以单位名义,并且通过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走私犯罪。犯罪主体方面,单位走私犯罪主体必须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单位必须依法设立、合法存在,即具有合法性。非法设立的单位,或者单位在未…  相似文献   

12.
用人单位的员工手册规定,“在上班时间睡觉”系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的行为,可解除劳动合同.一名工作18年的老员工,因连续上夜班后在上班时间“打盹五分钟”,单位竟毫不犹豫挥舞“家法”大棒,将触犯“家法”的员工除名.员工遂以“打盹”并非等同“睡觉”,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应当给予经济赔偿金为由,向单位提出索赔请求.而单位提出,员工工作时间内睡觉,严重违反公司制度,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赔偿金.那么,企业严格执行“家法”,到底合不合法?湖北省武汉市的两级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从司法层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3.
专有技术,从科技角度,又称“技术秘密”“技术诀窍”;从商品角度,也称“商业秘密”。这是科学技术随经济发展日益商品化的产物,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补充。我国早在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二)项中就有规定专有技术“是指未公开过,未取得工业产权法律保护的制造某种产品或者应用某项工艺以及产品设备、工艺流程、配方、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当时仅限于产业性信息,而不包括诸如市场行情、购销渠道、促销手段以及企业管理、广告、财务等商务性信息。  相似文献   

14.
7月29日,《电子知识产权》杂志主办的“驰名商标和企业品牌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的官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术单位的专家.以及来自律师事务所、商标代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探讨驰名商标和企业品牌战略的相关问题。在研讨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与会官员分别介绍了新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内部试行的《审理涉及驰名商标认定案件的工作规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审理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纠纷案件的几个问题尹克,杨长璐,戴军从近年来法院审理的承包合同纠纷案件看,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占承包案件的大部分。由于该类案件诉讼主体特殊、案情复杂且无专门法律可依,因此审理的难度较大,并且存在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准...  相似文献   

16.
陈艳飞 《人民司法》2022,(4):100-105
为解决行民交叉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行民互推”现象,我国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修订时规定了一并审理制度,但从司法实践来看,一并审理制度的适用率非常低,几乎处于休眠状态,使得一并审理制度的立法目的落空。究其原因,一是法律规定粗疏带来的不好用,二是案件疑难复杂导致的不管用,三是法律知识欠缺导致的不会用,四是付出与收获不对等导致的不愿用。欲激活休眠的一并审理制度,须多措并举:宜通过会议纪要来构建统一的审理规则,当组建行民交叉审判团队以优化合议庭成员的选任,须强化释明引导当事人合理适用一并审理制度,需提升一并审理的可接受度以实现定分止争,应优化考核制度以鼓励法官适用一并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整个刑事法律体系中,将某些具体行为认定为单位犯罪后比在认定为自然人犯罪后,对有关方面将要追究的刑事责任总体而言更为严重。《关于审理单位犯罪体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导致该规定在实践中将导致事与愿违的结局。此外,由于未能认识到公司、企业等单位在成立、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从而导致该规定在理解上及适用中容易产生分歧。对此条文必须加以认真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监察》2011,(9):57-58
案件审理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部队各级党委、纪委的高度重视,在提高办案质量、保障党员干部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特殊的编制体制及办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限制,当前,一些部队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有名无实、有规难循、有错不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企业开办单位对其所办企业关闭后遗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是当前人民法院在经济纠纷案件审理中经常适用的一项处理原则。但从审判实践看,由于有些法院不注意把握企业开办单位的内涵及其承担责任条件,片面地、形而上学地理解有关政策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导致连带责任扩大适用甚至随意滥用的现象已不鲜见,其结果严重损害了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一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此,笔者兹就企业开办单位的认定及其连带责任的承担这两个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政策法规     
《法人》2008,(6):8-8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规范审理公司解散清算案件;因震灾受损企业和个人可减征所得税;劳务派遣单位不得招用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工商总局减免灾区生活必需品“两费”;刑法新增背信罪剑指内幕交易等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