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汉宸与杨虎城的友谊不单单是一个知名共产党人与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个人友谊,更是真挚而伟大的革命友谊.他们相互交往的十年,是中国内战最为激烈的十年,十年公开或秘密的合作,一片丹心共同奋斗,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生死与共,两人的友谊永载史册而不朽.南汉宸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委托到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中作政治工作.这时杨虎城的部队被军阀刘镇华部围困在西安城内已达八个多月.国民军联军经宁夏、甘肃进军陕西,击溃刘镇华.南汉宸也随军到了西安,这才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西安李瑞林1927年3月,邓小平一行20余人受国内党组织的调遣,告别了莫斯科,回到阔别7年的祖国,到达国民革命在北方的中心──西安。当时的西安完全控制在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之手,由于共产党人的影响,冯玉祥接受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相似文献   

3.
熊坤静 《党史文苑》2006,(12):32-35
在爱国将军杨虎城的传奇军事生涯中,曾有过三次离开所部出走的经历,其原因各异,结果亦不相同. 表愧疚疚避居渭北 1926年,为勃然兴起的大革命所恐怖,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便携起手来,企图集中力量消灭广东革命政府.他们首先向北方的国民军发动攻击,委派直系将领刘镇华为陕甘剿匪总司令,率部相继打败了时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兼河南省省长的岳维峻所部及其前往增援的时任国民军第二军系统陕西军务督办的李云龙所部之一部分,使李落荒逃回西安,而刘却得以在豫西聚集镇蒿军旧部并收编土匪红枪会等,组成一支号称十万之众的部队夺潼关,占关中,迅速向西安挺进.  相似文献   

4.
在爱国将军杨虎城的传奇军事生涯中,曾有过三次离开所部出走的经历,其原因各异,结果亦不相同。表愧疚避居渭北1926年,为勃然兴起的大革命所恐怖,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便携起手来,企图集中力量消灭广东革命政府。他们首先向北方的国民军发动攻击,委派直系将领刘镇华为  相似文献   

5.
孔从洲,1924年入杨虎城部当兵,曾任炮兵团团长,参加过北伐战争。1936年任国民党第17路军警备第2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参与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与日军浴血奋战,曾任国民党军少将师长,1946年任国民党军中将副军长。同年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军长、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豫西、陕南和渡江等战役战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大钊担任冯玉祥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与冯玉祥在革命运动中结下了深情厚谊。冯玉祥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一个爱国民主将领,走上革命道路,与李大钊对他的影响和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李大钊积极  相似文献   

7.
1925年底1926年初,南方广东国民革命政府取得了几次统一广东根据地作战的胜利,标志着广东国民革命政府北伐的条件逐渐成熟。同一时期,北方局势却发生了截然相反的急剧变化:在英日等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组成反革命的“讨赤联军”,拟定对国民军夹击进攻。面对北方政局的极度恶化和国民军接踵遭遇的多次危机,中共适时作出相应决策,帮助冯玉祥国民军五原誓师,策应北伐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一、中共促使冯玉祥进一步倾向革命1帮助国民军坚持南口战役抵抗奉直联军。面对直奉等军阀的联合进攻和国民军内部的重重矛盾,冯玉祥于1926年1…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三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伟人的伟绩,特撰此稿。(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集体领导成员中,邓小平是来甘肃时间最早、次数最多、驻防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一位领导者。从1927年到1981年,邓小平同志先后八次来甘肃。他一生有450多个日日夜夜是在甘肃度过的。1926年夏,在莫斯科的冯玉祥接受于右任的建议决定回国率领国民军在北方响应广州革命政府北伐,参与首次国共合作。冯回国前对邓小平谈了回国参加革命的要求。1927年春,邓小平受党的派遣离开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当时邓小平是回国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余人在三十年代初于江西宁都县城起义,加入红军,从黑暗走向光明,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著名事件.对促成这次起义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党史界曾有过讨论.但我们认为其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我党争取教育的结果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是关键的.26路军的大多官兵早就受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那是在大革命时期,这支部队的前身属冯玉祥先生的旧部(先后称西壮国民军、国民军联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中国共产党曾输送了刘伯坚、邓希贤(小平)、延年、宣侠父、刘景桂(志丹)、魏野畴等许多著名党员在里面担任政治工作.其中,刘伯坚任该  相似文献   

10.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吴佩孚的北京政府,他所领导的国民军成为北方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这引起苏联、共产国际的高度重视,为争取冯玉祥国民军转入革命阵营,形成南北夹  相似文献   

11.
资料卡片     
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二) 1925年春,任中共旅欧支部里昂地区特派员。 1926年1月,赴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春,离苏回国,受中共派遣,到冯玉祥的国民联军所属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工作,任政治处处长、学校中共组织的书记。7月,到武汉,任中共中央秘书,更名邓小平。8月7日,列席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会议结  相似文献   

12.
邓宝珊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上将。辛亥革命时,曾参加新疆伊犁起义。1924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任第二军旅长、师长。1949年1月和傅作义一起促成了绥远起义。开国大典之后,邓宝珊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深受甘肃各族人民的爱戴。  相似文献   

13.
正赵世新,男,汉族,1914年农历五月生,甘肃省康乐县人。1928年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五路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某团二营七连,任勤务兵,1930年10月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第一团二营七连任司号兵,1931年12月14日于江西宁都起义参加红军,1933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  相似文献   

14.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江西宁都县城起义加入红军。这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次起义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却是中国共产党的兵运、统战工作及其核心领导。一、c十六路军向往红军走向光明是中共争取教育的结果二十六路军的官兵早就受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那是在大革命时期,这支部队的前县属冯玉祥先生的旧部(先后称西北国民军、国民军联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中国共产党曾输送了刘伯坚、邓希贤(小平)、陈延年、宣侠父、刘景桂(志丹)、魏…  相似文献   

15.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率领国民军于9月17日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从北方战场上投入了推翻北洋军阀的斗争,从而使北伐战争迅速在长江黄河流域取得胜利。国民军参加北伐,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和军事工作的一个重要成就。研究党在大革命时期对冯玉祥和国民军的工作,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党对北伐战争胜利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跟父亲习武,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称号.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1926年9月参加五原誓师并任国民联军第四师第十二旅旅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任第三十六师师长.  相似文献   

17.
绽放异国的红杜鹃──记志愿军女英雄黄金菱烈士唐伯藩,刘芳代父从军上前线黄金菱,祖籍湖南浏阳市路口乡,1934年8月出生于西安。其父黄彩春(宗佑)系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后在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部任教官。1944年他在陕西潼关与日军搏斗时,身负重伤,右肢...  相似文献   

18.
尹心田(1903年-1998年),河南南阳县人。1921年投入冯玉祥的“模范军”,1926年,随冯玉祥将军访问苏联,人苏联基辅军事学院留学四年。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秘密地下党员。曾任冯玉祥部队装甲列车司令、汾阳军校教育长。1935年,任冯玉祥办公厅上校交际处处长。1941年任第33集团军少将高级参谋。淮海战役前夕,协助张克侠、何基沣策动59军、77军前线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相似文献   

19.
吉鸿昌于1925年开始接触中国共产党。这年5月,中共北方区委派中共党员宣侠父、陶梁赴国民军中开展政治工作。吉鸿昌在同宣侠父等共产党员接触中,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0月,吉鸿昌又与中共陕西省委地下党发生联系。1927年,吉鸿昌升任冯玉祥部第十九师师长,隶属于国民军第二军,宣侠父时任军部政治部主任,将一批共产党员派进吉鸿昌师。宣侠父、中共陕西省委负责人魏野畴及其他共产党员,对吉鸿昌政治思想转变起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25年秋,倾向革命的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委派刘郁芬代理甘肃督办。10月,刘郁芬率国民军第二师入甘。在国民军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宣侠父、钱崝泉、贾宗周等优秀共产党员接受中共北方区委的派遣随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